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2016-05-30 22:38全菊
南北桥 2016年6期
关键词:语文素质学习培养

全菊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教育的选拔价值被强化,人的发展则退居其次甚至被异化,而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当然这当中能力发展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习 能力 培养 语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051

在语文教学的演变发展过程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等要素,在各个发展时期,既有传承,又有一定背景条件下的发展变化,既有成绩也有不足,这就要求我们辩证地认识语文教学目标观、内容观、方法观,以及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正确理解语文教学的发展观。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有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中学阶段是一个人能力培养的关键,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而语文教学作为中学阶段的一个教学内容对一个人的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一系列的能力。如: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写作能力、交际能力、审美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努力及锻炼下才能顺利地实施。

一、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思维的种类有很多,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教师落实素质教育,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象扩想、补想、续想、联想、反想、拟想、推想等。

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的方法有很多,如,让同学们用作文题目《“0”的联想》《“?”的联想》等,多角度地去写作。语文老师还可以用《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勤能补拙与勤未必能补拙》等题目开展辩论赛、议论文写作等来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当学生的思维一旦冲破习惯的范围,超越常规束缚时,创造性思维也就得到了初步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育专家曾说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活动。主张教师应当使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仓库加以清点回顾,把可以解决问题的知识都抛出来继续思考,教师同时给予必要的启发诱导填补空缺,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这一观点的核心就是要把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主动性得到发展。因此说,语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培养中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要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得到发展,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探求新知识过程中。所以在教学中应体现这样一个主导思想,即在教师引导下,参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就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独立完成;能独立完成一部分的,就独立完成一部分;能独立完成一点点的,就让他们独立完成一点点。避免所有的内容都当新知识讲,并在他们独立探求的过程中,辅之教师的点拨、讲评,同学之间的议论、交流,从而深化理解新知识,掌握学习规律,达到弄懂弄通的目的。

精心编拟自学提纲。自学提纲是学生思维的指路灯,也是教给学生自学方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应时时抓住教材的难点和重点,按照知识的发生,发展脉络有计划地编拟自学提纲,起到思维的导向作用。例如,第三册语文《别了,司徒雷登》一课,我是这样编拟自学提纲的:“1.文章题目蕴含怎样的象征意义?2.司徒雷登与白皮书之间有何关系?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作者怎样揭露美国政府的侵略政策实质的?5.作者怎样对一部分知识分子进行说服教育的?6.我们今天学习本文有何现实意义?”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认真看书,然后围绕问题进行讨论,把自己学懂的知识讲给同学听,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又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通过讨论达到了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提高学生素质

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求新知识的实际活动中,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的活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具有这样的教学意识,能让全体学生动口、动手的,就不让部分人代替;能让多数人动口、动手的,就不让少数人或个别人代替。

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高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渠道。目前,我们语文界都在进行素质教育,语文教学已经把作业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但不可否认,语文作业中应试教育的影子仍时有出现,题型僵化,题面熟悉,学生只会照搬,不思创新,不仅激不起作业的兴趣,而且导致了学生思路的闭塞,阻碍了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份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负担。”

前不久召开的语文中考改革会议决定:今年语文中考重点读和写。我认为这一改革是必要的,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乐此不疲”,潜移默化地使思维品质得到培养,真正体现素质教育。那么,如何设置作业,才能在作业中体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我认为,语文作业的设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深究,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要通过作业引导学生质疑,在疑中深究,促使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2.挖掘教材,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颇具匠心的作业,必须靠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筛选、提炼教学重点,潜心设计教学环节,串连知识来设计,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作业时积极思维,敏捷迅速地“接通”知识点,培养思维的流畅性。3.拓宽外延,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教师对作业的精心设计,还体现在“导”上,一道普通的作业题,经教师的精心指导,不仅拓宽其外延,而且使学生不受思维定势的约束,触类旁通地产生新的构想,新的观点,使思维得到变通。4.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的知识面有着密切的联系。看得多、听得多,就能在思维的广阔性中得到反映。

总之,在应试教育多年的影响下,我们难免落入陈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首先把自身锤炼成素质教育的高手,真正受益的才会是学生。

猜你喜欢
语文素质学习培养
语文教学中的“绿色”标准研究
表演让语文课堂妙趣横生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