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学习结果反观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原则

2016-05-30 01:12李中向
南北桥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学原则高中历史

李中向

【摘 要】学习结果能够理论科学地阐释学习结果以及成因,由学生学习的结果逆向探究教学中的问题是值得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运用。学生学习结果即是教学效果的具体体现,由结果逆向反推,发现教学问题是本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效度 教学原则 学习结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116

学习结果是美国以加涅为代表的认知教育心理学派的主要观点,是其理论主张的核心命题,其认为:“学习结果是学生在学习之后,在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方面的变化。”该流派又把学习结果类型细分,针对不同的学习结果类型在教学上有相应的方式。高中历史教学尽管经历了新课程改革,但是在其过程中仍然存在旧问题未被解决、新问题有出现,高中历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走的老路子,教学效度问题一直未被恰当地解决,导致学生的学习面临严重困难。

通过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调查发现,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不太好,学生对一些历史问题的成因存在模式化的套用,对于具体问题的特殊成因未深入而正确的认识;学生对史料信息的把握同样过于表面化,在稍复杂的史料中难以正确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学生对于历史思维的养成还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和能力。上述归纳的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是从学生的学习结果中所反馈的信息,据此,通过学习结果理论的分析,发现在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中不少因素源于教学上所造成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正因为教学环节存在问题和偏差,所以导致学生的学习问题,影响教学效度,因此,经过深入地研究探讨发现,一定程度上应归咎于教师教学的问题,进而由此得出,以下几个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策略的选择应该科学化。所谓的科学化,即是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具体的学习情况,并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研究学生和教材的基础上加之考虑教师自身的教学优势,进行科学教学的设计。教师应该树立科学意识,同时科学性原则也体现在三维目标的制定中,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定教学目标,要有所侧重,做到有的放矢,同时根据所制定的三维目标,科学地选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使之达成。科学性原则强调的是教学的有效,只有遵循科学性原则高中历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才能提高,即便是新的教学方式,如果不科学、不符合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同样应该摒弃不用。科学性原则其内核体现了教育教学中的“效”的原则,教学科学性才能确保教学效果,也才能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可行性原则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行性原则是承接科学性原则而提出的。在具体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学策略的使用都要考虑可行性原则,也可以称之为可操作性原则。教学策略的选用既要考虑所选用的教学策略的优劣势,在何种情况中使用的具体效果是否能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效果,历史学科的特性、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应性、教师的能力水平等各方面因素都会影响甚至制约教学策略的可行性。例如,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灌输式教学被普遍使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其重要效果,而如今随着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发展和学生水平的提高,同时教学设备的科学化、先进化,共同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并给其提出了新要求,相应地传统的教学策略逐渐弱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是可变的,因此即使教师在备课时已经预设好了所选用的教学策略,但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变化会使教学的变化受到影响和改变,原先的意图可能不能适应目前的教学状况,所以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慎重地选择教学策略,并且考虑其可行性。

三、针对性原则

高中历史教学一定要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思维。就某一个教学内容、知识点的教学,要考虑与之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并且考虑学习对象的因素。高中历史其知识容量大、体系庞大,纵横交错,因此教师必须要遵循针对性原则,针对某一知识有针对性地就某一个方面进行切入。在教学中面面俱到是万万不可的,这样只会加重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实际上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并没有多大的提高,还不如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有针对性地教学。此外,有针对性的教学也是因材施教的体现,在教学中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教师要设置不同的层级,尽可能的使每一位学生能够“踮起脚尖”获得知识。针对性原则还体现在教师自身的能力水平上,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其自身的特长优势,让教学更加的游刃有余,发挥自身的主管能动性,积极调动自身的技能,实现个性化教学,进而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针对性原则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

四、多元化原则

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丰富,其知识中含有诸多方面的内容,同时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十分强,对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联系和影响。首先,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选取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应该单单是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水平,如今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并不是一味的追求成绩和分数,学生通过高中历史学科可以学习各方面的东西,既能增长自己的见闻,又能提高自己的内涵。其次,教学策略的选取同样应该多元化。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让学生自由发挥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采取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辩论,来分析一个历史事件,进而得出历史结论,这样的做法既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思维去探究历史,同时能够自主的运用材料去支撑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所学习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时情感上也能获得陶冶、心智上更加成熟、技能上更加熟稔。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多元化并不是要花样百出,要多而不杂,多是有一个共同的中心,所以教师应该避免在教学中太过“花哨”,“假把式”、“花架子”的教学,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实质上没有太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学习结果理论对于解决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教学效度问题具有较好的指导效果,学习结果理论对于学习原因分析和教学问题的解决的确有所帮助。通过学习结果理论的分析,从学生的学习结果中逆向追溯可能在教学中导致的问题,由此又通过反观,对于教学中的问题做相应的解决。本文基于此此结合高中历史学科的特性和教学的具体情况对其教学提出了几个原则,以期望对教师更好地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提供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教学原则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刍议语境理论下的英语语法教学所遵循原则
浅谈现代中职英语教学方法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小步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基于交互模式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