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育的当下困境及新探究

2016-05-30 22:38杨斌张鲲鹏
南北桥 2016年6期
关键词:碎片化主体性思政课

杨斌 张鲲鹏

【摘 要】通过分析当下思政课所面临的困境,来进一步思考在新形势下,思政课所采取的新路径,主要是阐发主体性教育的优势,并由此探寻思政课教育的当下方向。

【关键词】思政课 主体性 多元化 碎片化 困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089

一、知识占有途径的便捷化

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许多便利,新的通讯手段与通讯工具的诞生改变了以往的知识传承模式,我们不再需要扎进图书馆里去获得我们想需要的知识,也不需要一个个的翻阅与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强大的搜索引擎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的便利,这样就省去了我们不必要的查阅时间,转而直奔主题。再加上,随着通讯工具的突飞猛进的发展,简单便捷的通讯工具的功能不再是单一的通讯,其外延的范围越来越广,进而取代了电脑的功能,不仅可以查阅浏览,还可以搜索,甚至是办公。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的90后们,进入大学学习不再单纯地遵循传统教育本身,因为他们通过现代化的工具就可以网罗与此相对应的许多知识信息,换言之,知识对于他们而言,来的十分容易,在此过程中,其只筛罗其想要的,并且目的性十分的强烈,因此在此过程中,其省略了自我思考、自我反省这一重要的环节,虽然知识接受的途径便捷、迅速,但是当下大学生忽略了知识传承最本质的方面:自我觉醒。

所以我们会发现当代的大部分大学生,在基础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一讲也都懂,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但是具体让他们谈一下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往往是粗浅表面,缺乏深刻性,特别是自我理解的深刻性,也是浮光掠影的,或者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与认识。并且还表现得十分的从容,说这个我看过,那个我懂得。以上这些往往是只是占有途径的便捷所带来的只强调目的,而忽略求知过程本身以及本体性自我挺立而造成的。

二、价值观多元带来知识的正确性、严谨性混乱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潮蜂拥出现,它一方面帮我们打开新奇的视野,让社会的僵化氛围更加的活跃;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挑战,价值观的多元化本来是促进文化大发展的契机,由于其受众自身主体性没有挺立,反而使得受众本身的思想变得更加的扭曲,一些匪夷所思的事件层出不穷。市场化越发展,人们的主体性越发的需要挺立,因为人们往往把外在的诱惑归咎于自己所犯过错的主要方面,我们不可否认其外在方面,但是如果只是简单的归咎,这是不可行的,我们必须找到其根源着力点,才能看清楚其主要原因。

就当下而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受外在多元的价值观影响就比较大,其中学教育中就已经开始有所灌输,以至于其目的性导向就特别的强,功利主义思想时刻充斥着,大学学习对于他们而言不在是人格提升主要途径,反而是其功利化开展的试验场。同时,由于其自身主体思想还未形成,其对于外在的多元价值观的抉择都是片面化的一知半解,再加之其也根本没有梳理摘取,只是简单的认同,而且这种认同又是朝三暮四、见异思迁的。因此外在价值观的多元化并不可怕,最主要的是自身的主体性是否挺立。自身的主体性挺立了,吸收借鉴外在的经验以及优秀的思想对自身的发展是受益颇多的,但是如果自身的主体性并没有确立,而又受到来自外在的多元文化的冲击,我们很多人肯定会随波逐流,根本没办法站稳脚跟,以至于迷失在现代化的浪潮里。

三、快餐式的知识流通,缺乏根基性、稳定性,动摇破碎随时存在

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的便捷、迅速。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对其影响较大的不是理论知识,而是现代传媒,比如某一个选秀节目对其影响很大,其内心又有价值认同,或者是某部热播的电影、电视剧,人们喜欢应时的传播,因为其可以趁热打铁,再加之大学生追剧心理,于是这样的文章或者帖子就会得到迅速的传播,像什么《武媚娘的处世哲学》、《花千骨的世界》、《琅琊榜的启示》之类的文章。我们发现这些文章的应时性特别的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文章的魅力就不复存在了,其主要原因在于快餐式,快餐式的知识传播是时代的产物,有其强烈的时代烙印,但是其缺乏根基,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然而当下的大学生反而喜欢这种应时性的东西,虽然教育也强调与时俱进,但是一味的应时反而会忽略教育的本质:树人。人格的树立才是重中之重,这种快餐式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学生更加的盲目,因为我们的关注点往往在于现象,而忽略了本质的升华。还有一点更重要的在于快餐式的知识有一定的哗众取宠的嫌疑,学生本身只看其热闹的表象,而不去深思其现象本身,观照自己的状态,因为任何一种现象都与自己有一定的相关性。如果我们忽略了现象与自己的相关性,而只是单纯的关注现象本身,那么我们的认识就会有摆动性,因而我们从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就会有随时破裂的可能。

四、碎片化与心灵鸡汤模式的知识传播高歌猛进,缺乏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

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传播的速度加快,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微信的传播,使我们获得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但是也伴随着知识的碎片化,然而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往往醉心于这碎片化的泥潭中不能自拔,甚至其还把碎片化的知识的传播与展示当作身份能力的炫耀,原因在于当代的大学生们做不得冷板凳,同时,他们又想获得超于其年龄成熟度思想,其只有靠这些碎片化得知识来填充自己贫瘠的内心,碎片化的语言有其可行性在于传播者本身是否具备完备的理论系统,然而我们现代的大学生在知识积累,阅历成长等各方面都还没有成熟,往往处在模仿甚至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阶段,因此其热衷于碎片化的知识有两大缺陷,一方面是急于求成,另一方面是哗众取宠。急于求成所带来的弊端是基础欠缺,未来有可能大厦将倾;哗众取宠所带来的弊端在于虚荣而不切实际,未来只会关注于表面而忽略对本质的探索,如同我们高职教育中“理论够用”一样。

由于阅历的缺乏,导致学生本身的自觉自省以及思考问题的深刻性不够。再加上不断专业化的分工使得思想性教育变得十分模糊,对于学生自身而不再迫切、必要。同时市场化的推进使得功利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使得学生变得更加功利虚荣轻浮。

综上所述,思政课的入脑入心是一项很艰巨的问题,必须要加强主体性教育,这样才能使平时枯燥的概念形象起来,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又要逻辑的展开、环环相扣,而不是单纯地案例的集合。

猜你喜欢
碎片化主体性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平行的个体与垂直的世界
想象力都去哪了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