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对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探讨

2016-05-30 22:38黎彬
南北桥 2016年6期
关键词:应用探讨生活化教学新课改

黎彬

【摘 要】知识来源于生活,对于知识的学习也应当回归生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理念不断发生变化,在教学中注重文本知识基础上加入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将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 生活化教学 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103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培养。高中语文涵盖了大量的文学知识内容,同时,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之处,还在于语文文本作品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情感因素,学生在长时间的语文文本的阅读熏陶中,可以获得自我情绪上的感染和情感、价值观念上的提升。

实际上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往往停留在掌握基本的基础知识层面上,在很多学生看来语文学习是为了应对语文高考试题,他们对于语文作品中具有的对个人性情的陶冶所发挥的作用知之甚少。而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语文作品的理解,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为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明白生活化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能够恰当地应用这一教学方式,以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发挥的积极作用

首先,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形成。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而采取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就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压力,这种压力的形成主要由于以考试为学习目标的学习压力。教师执著于对知识的讲解,学生枯燥的学习知识,无法获得语文作品的情感体验,缺乏对选文的体会,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在这种情况下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就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学生感到舒心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并在教学中形成良性循环。

其次,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情感、价值观念的形成。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实际层面上,对于课文内容的深层含义以及文本能够产生的促进人的心灵、思想提高的文学性因素,很少给予重视,尤其是在对文言文的学习中。

比如在学习《赤壁赋》一文时,无论是教师的讲解还是学生的学习,都集中于对某些段落的背诵和默写以及对文中基本的文言词汇、文言句式的学习和掌握上,而对于文中发出的光阴易逝的感慨,以及人生处世的顿悟的内容,不能很好的理解和体会。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恰能够通过对知识的深入讲解和学生的情感带入,使学生获得深层的情感、价值观念方面的收获。

最后,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体现教学的现代性。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应当发生新的变化,人文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是真正适应现代教学要求的教学方式,更是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恰是这一教学内涵的传达途径。

从这个角度来讲,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正是考虑到了语文教学的长远发展,为此,教师应当恰如其分的运用这一个“新”的教学元素,不断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生活化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第一,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加以实现。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存在很多与生活相关的内容,尤其是语文课本选文中与现代生活贴近的现当代文学作品,其中包含着太多与现实生活接近的场景或故事,这也正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形象化的表达。语文是一门包含了很大分量的情感因素的学科,而情感因素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引起人们的共鸣,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文本作品中的生活情境的创设,以激发学生共同的学习情感。

比如在学习《祝福》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是否见过冬日雪天乞丐的乞讨生活,他们的眼神与祥林嫂的眼神有什么不同之处,是否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的风俗习惯等问题,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思考祥林嫂的生活处境,以对祥林嫂的遭遇进行深入理解。

第二,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拓展生活化学习的教学途径加以实现。实现生活化学习的途径有很多,具体来讲学生可以通过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网络途径加以实现,为此,教师可以规定学生通过写观察日记的方式,对社会人情世事进行详细的观察和体会。在语文作品中有很多小说涵盖了大量的社会化信息,尤其是那些描述社会风情以及人物的内容,学生的日常观察会增强他们对小说的理解深度。

教师还可以通过和家长合作,让学生在家庭学习中看相关的知识竞赛相关的节目;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网络学习,利用网络搜索学习相关的资料,比如在学习《祥林嫂》这篇小说的时候,由于时代的因素学生可能很难了解民国时期的社会发展情况以及政治发展的情况,就会造成学生对文本理解上的隔阂,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与鲁迅相关的生平经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情感倾向。

第三,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演练的方式加以实现。间接地情感体会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度,亲身体验的方式更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情感共鸣的产生。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亲身的参与到对文本的演绎当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在学习《祥林嫂》这一小说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话剧的饰演。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话剧演练的时候,要加强自己的引导作用,尽量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来学生自己掌握话剧演练的节奏。详细来说就是要让学生自己进行话剧剧本的编排,并自主选取合适的角色,让学生在承担自主学习任务的同时,获得对文本的深切体会。

总而言之,教师恰当地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会带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最终将实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迎来语文教学的新发展。

猜你喜欢
应用探讨生活化教学新课改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ADS—B在空管中的应用探讨
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讨
水溶性色粉在防冻液中的应用探讨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