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水军”看大众的媒介素养

2016-05-30 10:48马笑笑
科技风 2016年5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自媒体

摘要:网络自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下,大量信息通过自媒体平台传播,“网络水军”也应运而生。由于自媒体的受众数量多、认知判断能力与知识教育水平具有差异,“网络水军”常常能够引导舆论,甚至扭曲事实、绑架民意,因此为了研究大众的媒介素养,对“网络水军”这一现象的理解显得十分有必要。本文就“网络水军”的特点、效力等方面出发,简要分析了大众的媒介素养问题。

关键词:网络水军;自媒体;媒介素养

在传统媒体时代进步到网络新媒体时代的过程中,信息的传播者与受用者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报纸和电视不再是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诸如微信、微博、知乎、豆瓣等网络平台逐渐成为了人们的新宠,自媒体即公民媒体得以发展壮大。自媒体具有门槛低、受众广、人人皆可参与等优势,其质量参差不齐,公民可以将自己身边第一时间发生的事件通过网络发布,传播速度极快但也难以辨别真伪,“网络水军”产生于这样的背景下,必定拥有着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来讲,“网络水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众的媒介素养,通过研究“网络水军”可以对大众的媒介素养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网络水军”与其影响

互联网技术飞速提升,推动着“网红”和“草根”的发展,一个接一个的热点话题,一个接一个的热点人物,很快得到数千万人的关注,但转眼又如过眼云烟散去热度。民众既健忘又热情高涨,既冷漠又正义。“凤姐”、“芙蓉姐姐”和“犀利哥”刚刚淡出人们的视野,“庞麦郎”、“李某某”和“周一见”就紧随其后。仿佛有数不尽的热点,碎片似的扑面而来,不断膨胀爆炸,让人应接不暇。这些热点事件和人物,仿佛是被一股强大的力量给推上了风口浪尖,这股力量神秘而隐蔽,却无所不在。有利可图者发现了这样的力量,便利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例如炒作和捧红某人。过去人们对这股力量并不熟悉知晓,但随着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后,这个网络热点的“幕后推手”才开始走入人们的视线,脱去了神秘的外衣,这就是后来人们所熟知的“网络水军”。

简单意义上去定义,我们可以把“网络水军”看成是一群依靠数量来进行传播目的的人。他们往往是在网上被临时征召而来的,受雇于某个公司或个人,进行网络上的回帖转帖等行动。网络上的战场,没有烽烟四起,没有马鸣枪响,却充满了攻击性的言论和争锋相对的词语,如浪潮一般前赴后继,称其为“水军”并不为过。起初这样的战争仅存在于网络公司的竞争中,后来影响力扩大到了各个经纪公司、公关公司,娱乐圈明星为了炒作会雇“网络水军”转发评论,电影上映前造势会雇“网络水军”发好评……“网络水军”的管理越来越全面,其作用立竿见影,但同时十分短促,他们会为了达到目的迅速集结在一起,但宣传的效果产生后,就立刻分散开来。当然现在不乏自发集结起来的网络民众,即所谓的“自来水”,这样的水军往往是因为某些作品本身优秀,为了真正的宣传好的作品而聚集起来的,例如近段时间的《大圣归来》,从最初票房惨淡,到后来热卖,很大部分是这些自来水的功劳。

对于传统媒体,“网络水军”的存在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尽管从某些方面来讲,“网络水军”的影响力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众对“网络水军”的信任度在持续降低,更有甚者对其持以唾弃的态度。网络信息的真假难辨,“网络水军”的低俗、媚俗,使得网络媒体很难在短时间内取代传统媒体。传统媒体作为新闻信息的把关人,信息的筛选和辨证变得至关重要。“网络水军”臆造舆论、搅乱秩序,传统媒体就更改坚守自己的底线和原则。

二、在“网络水军”下大众的媒介素养

大众的媒介素养,也就是大众能够批判性地看待信息,并能正确的对待和使用这些信息的素养。由于公民媒体的发展,大众的媒介素养从某种程度上是有提升的,公民媒体和传统媒体相得益彰,公民意识提高,许多信息得到了积极的处理。“网络水军”成为了推动力之一。

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平台,大众能够第一时间对政府和社会进行关注和评论,许多贪腐官员因为网络媒介而受到众人关注并得到应有的惩罚,“网络水军”可以形成一股监督力量,在全国各个范围,对政府进行监督,一旦考察到不对的地方,便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此同时,“网络水军”也可以某种程度上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在微博上常常可以看见困难的家庭求助,“网络水军”共同转发评论后,这些家庭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筹集一笔救命钱。

但“网络水军”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网络水军”容易造成谣言,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例如“2012末日”和“抢盐事件”等。“网络水军”具有盲目性,水军们常常不辨真伪便转发回帖,使得真消息被掩盖,假消息被传出,而不法分子可以利用这点进行欺诈牟取利益,天津爆炸事件中,有一名女子便假装为受害者骗取了网友数十万财产。另一方面,“网络水军”容易造成网络暴力,侵害大众的名誉。由于网络可以匿名,人们藏在网络之下,可以尽情宣泄心中的某些情绪,继而产生网络暴力。例如丑闻事件中的明星,常常受到万人唾弃,隐私被无情曝光,而他们遭受的惩罚往往是比较过分的。

因此,大众的媒介素养虽然因为公民媒体的发展而有所提升,但在保持理智态度和辨证态度看待信息这点上还需要完善。

公民媒体的发展,使得“网络水军”成为一种强大的传播力量,“网络水军”所产生的效应难以被忽略,在这样的背景下,大众的媒介素养在监督政府、关注社会等方面有所提升,与此同时还应该培养辨证和理智的思想,以免被“网络水军”所臆造的舆论所蒙蔽视线。

参考文献:

[1]杨衠.网络水军的负效应与网络媒介素养的提升[J].东南传播,2012,11:6-8.

[2]武鹏,李异平.“网络水军”的传播乱象评析[J].新闻爱好者,2011,17:98-99.

[3]芮必峰,陈夏蕊.新传播技术呼唤新“媒介素养”[J].新闻界,2013,14:62-66.

[4]赵胜南.媒介视角下的“网络水军”[J].今传媒,2014,03:121-122.

作者简介:马笑笑,河南安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新闻学(数字媒体方向)。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自媒体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媒介素养之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