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文化的冲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2016-05-30 01:47杨淇贺
科技风 2016年5期
关键词:舆论导向微博教育

摘要:由于二十一世纪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迎来了全新的自媒体时代。而2009年的微博一经上线推出,便迅速获得众多网友青睐,很快流行起来。微博在为各界人士提供发声平台的同时,也成为了引导大众舆论的重要导向,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到,这种现象的出现将会对微博上的学生用户带来怎样的影响。

关键词:微博;教育;学生;舆论导向

截止2015年9月底,微博注册用户达到8亿人,日活跃用户量超过2.22亿人,微博活跃用户和注册用户均保持稳定增长。伴随着微博被广泛的运用到各个领域,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已经开启,而作为代表的微博,不管是从用户的持有量上来看,还是社会舆论导向的掌控上来看,微博的影响力已然不容小觑,而这也预示着,中国真正地进入了自媒体时代。

一、微博与影响

(一)微博及其特点

微博,又称微博客,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140字以内的简短文本,并可以公开发布的微型博客形式。自从微博一经推出以来就受到互联网用户的强烈追捧,其中很大原因是因为和过去传统的纸媒相比,微博的使用门槛较低,入门要求较为宽松,对互联网用户的使用限制几乎没有,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难度。人们可以通过微博发布自行编辑的消息、自由的评论时事政治、还可以与亲友在微博上沟通聊天,它的简单、快捷、短小、精炼的特点,正好迎合了当下快节奏生活模式下的人们。

(二)对社会的影响

微博的注册用户达到8亿以上,意味着这个比重占中国互联网民众数量的百分之六十[1]。而其中的意见领袖通过掌握一手消息来制造舆论,吸引网民的围观,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但其发布的消息却不能确定信息源完全可靠,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就会造成社会民众大量恐慌,影响社会正常秩序。

(三)对学生的影响

在微博的用户群中,学生群体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它的精简、便捷、易交流等特点,更大的符合了学生群体对于多元文化的需求。微博逐渐地从方方面面渗透到学生群体的生活当中,并深刻影响着学生群体的生活习惯。

二、高校的挑战和机遇

(一)挑战

1.理念的缺失。

微博使用的低门槛使得微博上充斥着大量的色情文化,以新浪微博的微小说大赛为例,得到大量转发的是耽美小说,而耽美小说中大都带有黄色内容和暴力倾向,这对判断力尚未完全成熟的学生群体的影响是可怕的,对于政府所倡导宣传的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的理念也是不利的。

2.价值观的扭曲。

很多微博博主为了吸引微博用户的眼球往往采用与大众角度相反的视角,发出极端、煽情、片面的文章,如果学生用户大量的沉溺于这种价值观扭曲的思维方式当中,就会引起思想的异化。更有少部分学生用户为了关注率和点赞数,用调侃社会名人、恶搞社会新闻等方式来吸引网友的青睐。长此以往,对于学生用户群体的价值观会带来不可预估的后果。

(二)机遇

1.教学新平台。

微博是把双刃剑,在学校担忧微博部分文化会冲击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时,微博也为教师群体带来了有利的影响[2]。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微博的使用率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学生群体用户都能够熟练的使用微博,而高校教师正可以顺应潮流,创办微博课堂,专门设立有关微博学习的科目,教导学生如何在道德、法制的监督下正确的使用微博。以班级为导向,实现轻松亲切的网络教学环境。

2.正确舆论导向。

由于微博是作为网络空间存在的,所以它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改善交流环境、削减学生压力,在双方平等的网络环境下,自由的表达观点。教师通过微博的这个平台不仅可以监督学生对微博的使用习惯和发布内容,还可以及时的、准确的,引导学生的舆论观念,有效的、及时的、制止不良舆论对学生的思想影响。

三、高校的对策

1.维护高校主流文化。

微博文化的日益渗透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有利的一面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不良影响,而要加快的消除这些不良影响,就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难题。这时,倡导和维护高校的主流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根本意义上来讲,文化就是人类所创造出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高校作为传播人类文化的载体,就要加强对学生们三观的教育。用思想、政治、道德对学生实施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教育培养,养成他们优良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到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对他们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团体要学习并且总结以往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并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用积极、阳光、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各种思潮,学会分析并思考各种问题,辩证的看待问题。最后,学校应提倡学生走向社会、观察社会、了解社会,从实践中找到真理[3]。

2.加强审美培养。

学生除了具备基本的生活常识、网络常识外,学校也要加强对其审美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对美的事物正确判断,才会避开低俗的网络文化,例如,色情,恶搞,暴力等内容。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启发学生群体的基本审美本能,二是锻炼学生群体的审美思辨能力。高校各个领导及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美育对学生群体整体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在全校范围内倡导美育教育。并且搭建微博平台,建立学校微博公众号,引领学生思潮,促进审美培养。例如:在微博公众号上定时发布优秀的美术作品、报刊文章、文学段落,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去了解、体会美的事物。再例如:抛出疑问,解答同学疑惑,与学生在微博平台沟通,达到有效的了解学生的思想活动,心态变化。在传统模式的教育中和微博平台的交流下,能够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起点,新方向。

现如今微博上的流行文化,已经是网络流行文化的趋势。要想有效的控制学生群体的思想正确性,校方就应通过借助微博平台,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微博教育相结合,达到引导学生能够有效的、正确的辨别网络各种文化,不被舆论控制,具有独立自主的、积极健康的思维模式,形成健全的人格特质。

参考文献:

[1]国青松. 微博文化的冲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赵疆. 微博文化冲击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3.

[3]陈文娟. 微博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江南大学,2014.

作者简介:杨淇贺(1986-)女,山东禹城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舆论导向微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试析新闻报道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持正面宣传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让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论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
浅谈新常态下如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