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的诗词教学

2016-05-30 02:42杨华
南北桥 2016年6期
关键词:表现手法诗词高中语文

杨华

【摘 要】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实开展诗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文艺作品的能力。但是诗词教学要讲究正确的方法,本文就高中语文诗词教学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169

高中语文课程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拥有较强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诗词学习就是其中—个重要的方面。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在漫长的历史中流传下来脍炙人口的诗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诗词之中所展现的是人的高尚情操和坚贞的品格也对高中学生的道德素质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巧妙导入,引人入胜

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复杂而深入,对于学生来说比较辛苦。而且长时间的学习学生也容易感到疲劳,所以在教学之处,教师就要做好巧妙的导人,使学生产生兴趣。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中华诗词本身就含有一种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独特魅力,就要教师巧妙地的设计导人,学生自然会被诗词的魅力所折服。教师可以首先播放一曲富有古典韵味的音乐、可以让学生欣赏几张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者找个学生起来有感情的朗读一下所要讲解的诗词,也可以首先以轻松的语气讲一个相关作者的生活小故事,这些巧妙的导入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二、深情演绎,入景移情

诗词学习的目的并不只是单纯的记忆,而是要学会鉴赏诗词,理解诗词的深刻内涵或者所表达的深刻哲理、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就必须在讲课的过程中能让学生深刻体会,真正的入景移情。

教师在讲解时先要介绍作者以及生活的背景。对于文学的鉴赏一向讲究知人论世,要了解诗词的深刻内涵就要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人生的一些主要经历。让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对诗词进行学习。比如:建安时期,国家战乱不断,作家既要适应战乱又要适应改朝换代。文人的敏感使他们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还有个人的无能为力,所以形成了悲凉慷慨的建安风骨。李白所生活的唐朝正值一代盛世,物产丰盈人民安居乐业,所作诗篇都壮丽恢弘、热情浪漫,富有大国气度。而唐玄宗晚年爆发安史之乱,国家又遭战火荼毒,杜甫亲尝战乱所带来的痛苦,家园被毁、幼子天亡,他的诗歌显示出沉郁顿挫的风格。高适、岑参等有过军旅生活的经历,所以才能写出慷慨奇伟风格的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作家背景的介绍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课下自己查资料,并且在课堂上由学生告诉大家,并请其他学生作补充,这样学生的记忆会更扎实,还能节省有限的课上时间。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词,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的过程也是一个体会的过程,是一个理解的过程,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作者所烘托的氛围和寄托的情感,并且学习诗人高尚的品格。

三、深入学习,分析特色

诗词的魅力还在于用简单有限的字数表现了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审美境界。学习诗词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找到诗眼和把诗写活的字还有渲染色彩的意向。意向是诗歌中融入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比如:长亭、杨柳、南浦代表离别,而明月、鸿雁、双锂则代表思乡和游子情怀。至于梧桐、芭蕉、杜鹃、猿鸣则是感伤、愁苦意向的代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但我国现代教学中比较多采用传统的教师绝对权威的教学方法。为了节省时间,直接公布正确答案,以及给学生总结好规律和模板,这其实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教育的目的是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首先注重的应该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标准答案和答题模板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学生对于教师总结的知识经验和标准答案还会产生抵触的心理,把它们视为多加的记忆负担。在新时代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也应该进行认真思考,在备课时多注意研究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己寻找答案。

四、品读诗词,鉴赏表现手法

诗歌另外一个魅力所在就是独特的表达技巧,有些诗词精雕细琢、词采华丽,有些诗词浑然天成,天然清新却都散发出无限的韵味。这是因为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很多表现手法。在诗词中象征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表现手法,古人多含蓄而深沉,表达的方式也十分婉转。通常会借助一些生活中常见之物表现自己的高尚情操。比如说:在诗词中,竹通常象征着正直清高、君子气节,兰芷象征着名贵、孤芳,菊象征着悠远淡然,牡丹象征富贵,莲象征清雅自爱等。

托物言志也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古人常常用诗歌表现自己的胸怀心志,但是并不像现代人一样直接,而是含蓄地托物言志。比如:“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借对墨梅的歌颂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是追求高洁、淡雅,不向世俗低头的操守。除此之外,衬托、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以乐景写哀情等等经典表现手法的使用让古典诗词充满魅力,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至今仍为世人传颂。

中国的诗词凝结着各个时代迁客骚人的非凡智慧,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对于诗词的掌握不仅能够利于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且学生也能从诗歌中受到启发,明白许多哲理,比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些诗句都以简洁的词语表达出一些深刻的哲理,在实际生活中为世人指引方向。德育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教师要肩负好教书育人的责任,对高中阶段的学生加以引导,利用好高中语文课堂,通过诗词中的哲理和诗人高尚的品格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猜你喜欢
表现手法诗词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浅析低碳园林营造原则及表现手法
室内园林绿化装饰布置原则及主要表现手法
诗词之页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