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

2016-05-30 02:42杨长椿
南北桥 2016年6期
关键词:资料信息化服务

杨长椿

【摘 要】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和必要性,提出了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地质资料 信息化 基础设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192

长久以来,地质工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资源保障,而地质资料正是地质工作的成果价值体现和主要信息载体。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地质资料与信息化已密不可分,作为国家宝贵的知识财富和基础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如何推动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成为摆在我们每个地质资料管理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地质资料信息化的内涵

地质资料信息化是依据相应的标准,按照一定的规范,借助现代化信息设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高科技信息手段,对地质资料进行著录、编目等加工处理工作,将地质资料所蕴涵的信息开发形成能在信息设备中运行的矢量化、标准化、结构化、数字化等产品,通过搭建共享平台以在线查询、网络传送等多种形式提供给终端用户的行为。究其本质,就是地质资料管理模式的转变升级,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升,最终目的就是要为社会提供高质量服务,实现地质资料的共享。

二、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地质工作服务领域不断纵深拓展,累积了种类繁多的海量地质资料,但我国地质资料管理还存在体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标准不统一、缺乏合理规划、资金渠道不畅、地质资料信息分散且纸质信息载体比例较大、开发能力弱、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等很多问题,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与信息高度发达时代不相适应,无法为社会提供便捷快速的地质基础信息服务,在经济发展中先行性、基础性的重要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地质信息的需求,提高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开发出通用的地质资料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起标准统一的数据库,构建起合理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体系,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和加速管理人员的职责转变,最大限度的实现全方位、全天候的资源共享,加快推动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已势在必行。

三、加快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要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整体考虑,制定长期和短期建设规划,从制约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入手,采取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资金保障、加强队伍建设、引入目标考评、运用需求导向等有效措施,加快信息化建设。

(一) 健全规章制度,推动规范建设

严谨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加快地质资料信息化工作规范建设的有力保障。根据当前的地质资料工作的发展趋势,建立适应新形势的管理制度,并适时修订和完善已有的管理制度,做到去陈推新。建立健全地质资料信息化管理机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工作程序,做好信息化建设的组织保障;强化地质资料信息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建设,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管理性、业务性、技术性标准规范制度,做好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保障;建立地质资料共享制度,正确界定涉密地质资料利用范围,拓展服务渠道,提升地质资料信息载体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好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保障;建立信息化建设监督管理制度,增加刚性要求,完善监督体系,做好信息化建设的监督保障。

(二)完善资金保障,加快硬软件设施建设

经费的预算和投入贯穿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完善的资金保障体系是其基础和必要条件。在信息化建设这个高投入的系统工程中,服务器、扫描仪、刻录机、路由器、计算机等硬件和信息化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等软件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预算,加快整体推进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上要具有持续性和适度超前性,做到有的放矢、万无一失。建设单位要吃透信息化经费相关政策,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强资金管理的制度建设,充分保证建设资金的连续投入和工作运转费用的充足,提升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保障能力。

(三)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人才是加快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关键,在信息化建设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在当前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新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开发利用形式的多元化,对信息化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具有一定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等学科的知识,还要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等专业技能。因此,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只有建立起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的常态化培训制度,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单位要加快转变认识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完善地质资料信息化人才评价体系,制定人才规划,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做好人才储备,为加快推进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四)引入目标考评,促进良性发展

目标考评是推进工作的指挥棒和主要抓手,在管理实践中已经得到充分体现,在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中引入目标考评,这将会极大地提升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持续性。单位要紧贴实际,坚持客观全面、长短结合、定性与定量形结合的原则,科学合理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目标和对应奖惩制度。层层分解落实规划目标,明确地质资料管理人员职责分工,明晰工作要求,将信息化建设工作责任到人。实行动态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目标任务过程监督,实时监控,对目标完成进度滞后的要及时预警,充分发挥考评的作用。根据信息化建设目标考评情况严格兑现奖惩,要达到奖惩的刚性化,避免失之于软、失之于宽,使考评具有科学性、激励性和导向性。建立起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特色目标考评体系,对有效促进工作的良性发展,加快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

(五)运用需求导向,提高服务能力

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用户提供快捷、方便和不受时空限制的信息服务,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核心,采取以调查问卷、参考咨询等方式充分挖掘用户需求,以次作为切入点,不断完善服务机制,改进服务方式,拓展服务渠道,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积极利用地质资料资源,开发系列服务产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精品化服务,提高服务用户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推动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为地质资料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少芳,刘晓鸿. 大数据时代地质资料信息化发展探讨[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10):67-69

[2] 王江立,段蔚,李鑫鑫,万勇泉,李莉. 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地质资料馆为例[J]. 华南地质与矿产2015(3):315-319

猜你喜欢
资料信息化服务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