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运行管理

2016-05-30 04:49李乐
水能经济 2016年3期
关键词:管养干线中线

【摘要】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工程涉及面广,规模及难度国内外均无先例。其运行管理的复杂性、挑战性都是以往工程管理中不曾遇到的。本文回顾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采取的运行管理模式,总结经验并得出结论,提出了关于工程运行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运行管理

1、引言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投资巨额,涉及范围广,影响十分深远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同时,又是一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采取“政府宏观调控,准市场机制运作,现代企业管理,用水户参与”方式运作,兼有公益性和经营性的超大型项目集群。中线干线工程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东岸岸边引水,横穿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自流到北京颐和园团城湖,总干渠全长1432km,输水线路长,穿越河流多,工程涉及面广,规模及难度国内外均无先例。其运行管理的复杂性、挑战性都是以往工程管理中不曾遇到的。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从建设期逐渐转入运行期。在大型调水工程的运行管理问题上,国内并无太多的成熟经验可供借鉴。为此,南水北调中线运行管理单位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有效克服传统水利工程常见的运行管理问题,开拓创新切实有效的运行管理模式,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

2、传统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但依然存在一些普遍的运行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运行管理目标不明确,思想上“重建轻管”,管理机制落后,管理组织松散,设施设备维修养护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

3、传统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模式

传统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主要有自行管理和委托管理两种模式,两者各有优劣。

3.1 自行管理模式

自行管理模式是指工程的运行与日常维护由管理单位自身负责的一种传统管理模式,体现了管理体制的小而全、用工多、管理工作便于控制但相对繁杂等特点。

(1)自管模式的优点。由于水利工程运行和日常维护的人员属于管理单位自有,这有利于管理单位对运行和日常维护工作的控制和管理;在供水管理方面拥有完全的主动权。

(2)存在的问题。大型水利工程管理技术含量高,难度大,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一是增加了管理单位的运行成本;二是短时间要聚集相当数量的高素质的可用人才也存在一定困难;此外,高素质队伍的稳定性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运行过程中的风险由管理单位自己承担,管理事务相对繁杂。

3.2 委托管理模式

委托管理是指将水利工程的日常运行与维护的部分或全部业务委托给专业化的其他单位承担。

(1)委托管理模式的优点。对于总的人员设置方面,委托管理模式的人员配置极大的减少,充分发挥一专多能,一人多岗的特点。在总的管理成本上,委托管理模式的费用明显小于传统管理的支出。设立专门的代管机构后,可以克服管理的“短视行为”与“短期效应”,与生产厂家、安装单位的联系更具优势。

(2)存在的问题。由于运行和日常维护的人员不属于管理单位所有,容易产生对承包单位的依赖;如果因为合同的突然中止,而不得不更换承包方时,则将付出高额转换成本;在供水管理方面不完全拥有主动权,可能会对水利工程的供水效益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4、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运行管理模式

南水北调中线运行管理单位自2012年起,便根据管养分离的原则和精简高效的现代企业管理目标启动运行管理实施方案的研究工作。历经数年,借鉴国内相关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的改革成果,总结京石段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验,多次实地调研、讨论研究、反复完善,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运行管理办法。

4.1 运行管理原则

核心业务、运行管理及维护管理相关工作由自有管理人员承担,维修养护任务由维修养护队伍承担。运行管理队伍和维修养护队伍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共同组成中线干线工程运行的管养队伍。

4.2 运行管理方式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运行管理与维修养护工作分为三种管理方式:

(1)自行管理方式。对于涉及供水核心业务或影响工程运行安全的工作,由自有管理人员承担,实行岗位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运行调度、水质监测、工程巡查、安全监测、安全保卫、维护管理、综合管理。

(2)外委维护方式。对于专业性强,技术含量较高,有行业准入规定且经常性实施的工作,统一招标选择服务队伍完成,实行合同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机电金结维修养护、高压输变电系统维修养护、自动化系统维修养护。

(3)自管维护方式。对于在现场经常性发生且任务分散、多样,技术含量不高,机动性较强的工作,由基层运管单位直接组织实施,实行预算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土建工程维修养护、绿化工程维修养护、物业及后勤服务。

4.3 运行管理效果

中线工程通水以来,运行管理单位着力于加强工程运行管理,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发挥工程效益,取得了明显成效。从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到运行管理逐步制度化、标准化。在既定的运行管理方式下,工程问题得到及时维修养护处理,安全度过汛期,工程运行安全平稳,水质稳定达标,做到了工程安全、调度安全、水质安全、人身安全,运行管理工作满足正常输水需求。

总结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管理单位根据管养分离的原则和现代企业管理目标,經研究形成了核心业务、运行管理及维护管理相关工作由自有管理人员承担,维修养护任务由维修养护队伍承担的一套切实可行的运行管理办法,有效规范了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后,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摸索大型调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方式,创新思路和理念,创立最佳的运行管理体制,有力推动新时期的运行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王为攀,王胜艳.江苏省大型泵站管理体制与模式探究[J].《科技展望》,2015(30):151-153

作者简介:李乐(1982-),男,工程硕士,工程师,目前从事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管养干线中线
基于熵权TOPSIS的高速干线物流卡车司机驾驶行为评价
基于BIM的高速公路建管养一体化平台
课本内外
课本内外
——书写要点(三)
课本内外
顺了——江西省理顺15.6万公里公路管养事权
桥隧管养新理念(隧道篇)
二维码在机电设备管养中的应用
中小城市交通干线模糊控制的实现
OLP在干线DW DM网络中的应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