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明“意义书法”开创中国书法高度有意义的新书风

2016-05-30 08:02傅远
今日财富 2016年3期
关键词:新时代

傅远

摘 要:施政明先生经过二十多年对中国书法研究实践创立的新一代书风——“意义书法”,即根据主题内容意义运笔、结体、布局,形象、思想和情感相融合,形式和内容相统一,充分表现书法的内在意义,是三千年中国书法的一次历史性变革,开创了中国书法高度有意义的新时代。

关键词:施政明;意义书法;新时代

施政明先生创作的书法作品《义勇军进行曲》,以与内容包括音乐基调相一致的雄强遒劲的风格,表现中华儿女魏峨挺拔、英雄奋进的艺术形象,书法意象鲜明,书法意境深远,展示了中国书法独特的艺术风采,凸显中国书法高度有意义的艺术魅力。这是施政明先生经过二十多年对中国书法研究实践创立的新一代书风——“意义书法”,即根据主题意义运笔、结体、布局,形象、思想和情感相融合,形式和内容相统一,充分表现书法的内涵意义,是三千年中国书法的一次历史性变革。

施政明先生认为,艺术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信手写几个字就是书法艺术,这远不是其本意。艺术是经过选择、加工并融入作者对人生理解,对社会事物的态度和理性认识的外化和彰显。要做到这一点,形式和内容融合统一是前提。音乐做到了,舞蹈做到了,绘画做到了,唯独书法远远落在其他艺术的后面,至今尚未做到。书法因为一种笔法,什么内容都写,造成用厚重犀利的笔墨写鸟语花香的诗文,用飘逸活泼的草书写严谨庄重的内容,用柔美欢快的笔画写泣泪哀思的挽联等书法乱象。施政明先生却在人们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现象中窥视到了中国书法最深层的问题——书体、书风不是书法发展的目标,而只是为形式与内容的融合统一作阶梯,书法形式与内容的融合统一才是中国书法发展的真正目标。他站在中国书法前列,创立意义书法,形式与内容的融合统一,充分表现书法的意义,开创了中国书法高度有意义的新时代。

施政明先生从小习书,九十年代初曾在海宁市博物馆举办个人书法展览。他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显示出一位书法艺术家的执著和才华。施政明先生创作书法总是先了解熟悉所写内容的背景、主要意义等,然后选择相应笔画并根据内容意义进行布局书写,就连字体大小、笔画粗细都严格按文内的意义考虑,形式与内容的融合统一。施政明先生创作一幅书法作品需要几天甚至更长,其艺术意境更高,书法蕴意更深。例如,在施政明先生创作书法《义勇军进行曲》中,首词“起来”是歌词的中心词,又是开篇首字,相当于歌曲中的定调,即全篇的基调,因此用遒劲雄壮的笔法来写,起到首字领篇作用。全篇的中心词和重要词语,即“起来”、“长城”、“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前进”等词以字体大、笔画粗、墨色厚体现出来,而且前后呼应,与其他词有明显的区别,以突出歌词的主题含义,增强书法的表现力。

施政明先生把“诗、画、歌、舞”融入书法,成功塑造了当代中国书法独具一帜的书法艺术形象,被誉为“诗文意境书法,画出来的书法,可以吟唱的书法,舞蹈造型的书法。”例如,在作品《義勇军进行曲》中的三个“起来”,施政明先生采用这一手法塑造主题形象。三个“起来”一个比一个高大,犹如三幅由远及近的蒙太奇特写景头,象征中华儿女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步伐永不停息的英雄形象;书法笔画节奏也随字体的变大而逐渐强劲,旋律逐渐高亢,象征中华儿女强劲的前进步伐和高亢的斗争精神。书法三个“起来”意象鲜明,意境深远,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最有意义的书法艺术形象塑造。

施政明先生不囿于传统书法审美的束缚,倡导大众书法审美。施政明先生认为,为什么一百个人路过书法展览,只有一人进去参观,这是传统中国书法模糊难懂的形式表现排斥了“百分之九十九”的观众,是当代中国书法“高难深”的书法形式审美挡住了“百分之九十九”的脚步,而形式和内容的融合统一能让欣赏者从鲜明的书法形象中感受书法,能从内容意义感悟书法,所以,形式和内容的融合统一打开大众书法欣赏的大门。同时,施政明先生还撰写创作构思为观众解读书法,让大众理解书法的艺术美。施政明先生说,精湛博大的书法艺术完全可以让普通百姓欣赏,只要当代中国书法改变观念,去腐生新,中国书法完全有能力把更多的人成为欣赏书法的贴心观众。

根据主题内容创作,什么样的笔画书写什么样的内容,形式和内容融合统一,这是施政明先生的对中国书法悟道和创新。他说,创作书法一定要有意义,一定要把书法的意象和意境体现出来,即使是企业厂名、商标等也应该根据企业的宗旨、理念来选择相应风格的书法。以诚信为宗旨的选择敦厚庄重风格的书法,以拼搏为宗旨的选择遒劲峻拔风格的书法,以团结为宗旨的选择严谨劲健风格的书法等等,这样的书法才是高度有意义的,否则书法就成了缺少思想意义的普通写字而已。

施政明先生创立意义书法,形象、思想和情感相融合,形式和内容相统一,充分表现书法的内涵意义,这在中国书法史上未有前例。这是中国书法最有意义的变革,开创了中国书法艺术新一代书风!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