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境内水能资源供需分析及有效利用对策

2016-05-30 14:08邓懿
水能经济 2016年3期

邓懿

【摘要】水是生命的源泉,人们生活及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水的支撑,本文从水的可持续发展及循环利用分析了重庆市目前的水能资源供需关系,探讨如何实现重庆市水能资源的持续利用,提出了几点有效的利用对策。

【关键词】水能资源;持续利用;供需分析

引言

水能资源对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中,农业的用水一般都会占到大部分,工业的用水量也是很大的,而且工业缺水所造成的损失会比农业更大,水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格外的重要,水可以说是城市的生命线。水能资源作为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它是可持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水能资源的分析

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从地域看,水能资源多分布于中、西部不发达地区,东部发达地区水能资源分布少,从河流看我国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再长江、黄河的中上游,雅鲁藏布江的中下游,珠江、澜沧江、怒江和黑龙江上游。我国的水能资源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水能资源总量十分丰富,但人均资源量并不富裕;二是水电资源分布不均衡,与经济发展的现状极不匹配;三是江、河来水量的年内和年际变化大。近年来,我国的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水体污染已经成为一种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重庆市境内水能源资源开发能力及发展前景

以重庆市境内的綦江流域和大溪河流域为例:綦江是重庆市境内江津至长寿段长江南岸一条重要的支流,流域范围涉及江津区、綦江区以及南川区东南部。本流域水量丰沛,除具当地降水径流外,还接纳了部分贵州省的过境径流。重庆境内綦江干流集雨面积4641km2,河长152km,天然落差176m,主要集中在赶水以上,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为122.1m3/s。理论蕴藏量97.91MW,技术可开发量52.92MW。大溪河流域位于重庆市东北部长江干流南岸区,流域内落差大,水汽充沛,降雨量大,水能资源丰富,水系发育程度高,根据统计,三峡水库蓄水前,全流域水能理论出力23.86万kW,水能理论蕴藏量208979万kW·h;三峡水库蓄水后,回水淹造成一定水头损失,全流域水能理论出力20.6万kW,水能理论蕴藏量180426万kW·h,境内支流较多,水能开发潜力较大。

从以上两条流域可以看出,重庆市境内部分区域的水能资源及其丰富,水能源资源开发发展前景极好。但是在水能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要先解决好目前存在的三大问题。一是认识不够,二是体制不顺,三是开发不力。只要很好的解决了目前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这三大问题,重庆市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将会造福重庆市的经济发展及社会环境。

三、重庆市水能资源消费现状及供需分析

目前重庆市水利化程度还较低,农业基础也比较薄弱,同时重庆市水利化发展极不平衡,东部与西部之间的有效灌溉面积率相差极大。以阿蓬江流域为例,据不完全统计,阿蓬江流域(重庆市境内干流及规划支流)水能理论出力20.27万kW,水能理论蕴藏量26.5亿kw·h,现有电站总装机240MW,年发电量9.64亿kw·h,水能利用率36.4%。其中,干流理论出力20.6万kW,水能理论蕴藏量20.68亿kw·h,目前已建成干流梯级电站共5级,总装机19.6万kW,年发电量8.64亿kw·h,水能开发利用率41.8%。支流理论出力6.66万kW,水能理论蕴藏量5.84亿kw·h,目前已建成支流梯级电站共16座,总装机3.404万kW,年发电量1亿kw·h,水能开发利用率17.1%。

四、应对重庆市水能资源供需的对策

1、加强认识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对于水能资源的认识也需更加的深刻,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具有可持续性,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不断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解决水能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蓄水管理的意识,对水能资源的需求不能脱离水能资源的条件和供水工程的能力条件,必须考虑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最后,必须多渠道开源,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雨水、再生水、劣质水等都应该适宜的加以利用。建立节水型社会,树立内涵式发展的意识,以节约用水为核心不断提高用水的效率。改变、加深对水能资源持续利用的认识是实现水能资源持续利用的第一步。

2、加强对水的管理

管理的重要性在当今的社会里日益凸显。一个社会的进步,一个企业的产出效率的提高,管理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有效的管理能使社会各个方面协调。实现对水能资源的有效管理是水能资源持续利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水能资源的管理主要是从管理体制、水管理的法规和制度以及水管理的目的等几个方面来实施。合理调配水能资源,推进水能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发挥市场作用,建立水能资源有偿转让的水市场机制,完善城市水网建设,建立多水源、多用户的水能资源体系。

3、加强水能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在针对重庆市水能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与当地的生态功能区划协调,尽可能避开或减少对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地、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的占用和影响,应处理好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要求的关系,并把对环境的影响作为方案拟定和比选的重要因素;规划应满足各梯级综合利用原则,并与当地的水功能区划相协调,不影响水功能区划目标的实现;梯级开发应因地制宜兼顾灌溉、人畜饮水及其它用水要求;河流水能资源开发布局应服从流域综合规划,并与其它已批准的相关规划及上一级河流的规划相衔接;协调好各部门对规划河流的用水要求,优先考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要求,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和自然生态环境;尽量避免对沿河人居环境较好、耕地较富集河段的淹没影响,使水能开发与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根据建设条件,尽可能规划有调节能力、容量大的控制性水库,以改善电站的电能质量和提高工程的综合利用效益。

五、结语

水能资源的持续利用研究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随着可持续理论的发展,水能资源的持续利用也不断有新的发展。要实现真正的水能资源持续利用,必须根据持续利用理论,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水能资源的持续利用,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陈忠 《重庆市水资源持续利用初步研究》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