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浅探

2016-05-30 18:18王跞
新教师 2016年3期
关键词:品德创设教学模式

王跞

现阶段,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存在着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学生参与度不够等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社会知识的欠缺和社会活动参与的不足。因此,我们必须找出有效方法,将小学品德渗透到社会课程教学当中,促进小学品德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巧用情境创设,提高学习主动性

在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吸收新知识,教师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其中,情景创设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但教师在创建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注意,教学情景创设应当严格按照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而展开,一定要切实把握好难易程度。只有学生认知能力与教学情景相符合,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而使教学效率达到最佳。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或者多媒体技术等开展教学,借助网络媒体,制作一些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自我体验,自主学习。

如人教版《品德与生活(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换个角度想一想”一课,教师巧设情境:森林中正在进行“森林魅力先生”的竞选,灰太狼先生忙着参加竞选,你们会投它一票吗?通过视频、图片,给学生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情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他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说出自己对灰太狼的看法。有的说,我不支持它,他太笨了,老是抓不到羊;有的说,我支持他,虽然它抓不到羊,但它还是一直抓。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结果。

二、借助网络教学优势,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新兴的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教学模式对课程资源的丰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着很大的优势,能使品德教育由平面走向立体,由静态走向动态,并大大拓展学习空间。使用网络教学模式还能打破传统课堂的交流障碍,让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更为灵活。

如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活动中的“绕着边境走一圈”一课,运用电子书包,让学生在网络模式下感受信息化辅助教学的乐趣。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个一面临海,三面与陆地接壤的国家;认识我国的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提高学生的识图、观察能力;知道我国与这些邻国友好相处,互通有无。授课教师充分运用信息化平台,将知识闯关、识图练习融合到电子书包中,学生在游戏中主动学习,教师也能掌控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及时指导。教师通过网络平台给学生展现了各个邻国大量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可以投票选出自己最想研究的国家。学生根据投票结果划分学习小组,有着共同兴趣的学生成为了合作学习伙伴,他们可以合作,共同设计出感兴趣国家的旅游线路图,在制定线路图的过程中,走进该国,选择性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信息平台让学生更方便地浏览其他小组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

三、问题解决引领主动思考,提升思维能力

要想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采取创建问题情景的方式十分必要。教师在进行问题情景创设之前,要深入了解、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并且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创建难度不同的问题,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我从哪里来”一课的内容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提问。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较浅的问题,如:“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吗?”随着对问题的回答之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样成长的?”“你们知道自己在妈妈肚子里待了多久吗?”通过不断加深问题难度,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然后教师再加以指导,让学生明白相关知识,体会到母亲的不容易。教师还可以借助这一话题,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四、开发生活化教学模式,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指导生活

教师在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要多加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参与实践,让学生身临大自然中,感受自然之魅力。从实际生活中去体会,这样才能真正投入到品德学习中。

例如,在讲授“秋天在哪里”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室外学习,去校园里一同感受秋天。让学生体会秋天,观察身边事物在秋天的变化,如秋天树叶变黄,花朵枯萎等现象。通过学生对秋天里各类事物的仔细观察,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作文,让学生将自己感受和体会到的秋天写下来;或者以秋天为主题,让学生自己画一幅自己所认识的秋天图画。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五、运用体验式教学,亲历中自主构建

一般情况下,体验活动大多都是在室内进行,这样的室内体验教学能够帮助那些在室外实践过程中没有学到知识的学生。室内活动需要师生之间更多互动,确保学生在室外没有学习到的知识,在室内也一样可以进行弥补。在室内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多加交流沟通,并且添加更多的互动教学,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互动的过程中,增加对彼此的了解,也让学生在体验互动的时候,学会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例如,在讲授“送给新年的礼物”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开展室内活动,对学生进行分组,让每组学生共同制作一个新年礼物,可以是一个简单的新年贺卡,也可以是别的东西,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凝聚力。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是构建小学生正确是非观的前提,也是小学生今后人生道路上的引导者。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开展教学,实施因材施教,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对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及态度着重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小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奠定重要基础。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品德创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品德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论茶的君子品德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