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提炼数学,让数学融入生活

2016-05-30 19:25王桂英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生活体验生活化数学

王桂英

摘要: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 生活化 生活体验

有人说,21世纪的课堂应该是“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的课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要鼓励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见,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實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真正地从生活中提炼数学,让数学融入生活。

一、从生活中提炼数学

1.从现实生活中创设引入数学情境

新课程标准数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可以从他们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探索知识。但凡熟悉的事物总让人感到亲切,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更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从容不迫地探索新知。例如,人教版第五册第三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虽然这单元内容都是生活中常用的重量或长度单位,但对于三年级的中差生学生来讲,学完后还是一片茫然,不知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再结合语文学科写日记的题材,我设计出下题: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日记,请你用数学的“眼光”去读,在他日记中用“—”划出使用不当的计量单位,并在下面写出恰当的计量单位。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刷牙﹑洗脸后,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250克的牛奶,吃了一个65千克的鸡蛋。然后,背起3吨重的书包,向学校跑去。这是学生很熟悉的场景,学生们边读题会边在头脑里想象出场景,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感觉到日记里描述长度或重量单位不符合实际,很好笑。觉得是个很“简单”很好解决的问题。这么“简单”的问题,引起同学们强烈的表现欲望,他想告诉大家他知道解决方法,于是大家争先恐后地举手指出错误:“2分米长”的床改为“2米”长;“8米”高的餐桌改为“8分米”;“65千克”的鸡蛋改为“65克”;“3吨”重的书包改为“3千克”。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了起来。课堂引入学生熟悉的事物,不仅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出发,更容易引导他们探索知识,巩固知识。

2.从各种渠道中收集整理数学信息

要在教学中加强数学的应用性,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仅要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材料,创设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还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将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与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二、让数学融入生活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工具的价值在于利用,既然小学数学是一门工具课,那么使学生树立将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意识,奠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基础,应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

1.通过模拟活动解决实际问题

这是一堂《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教学片断:课一开始,老师告诉学生这堂课是研究分配东西的问题(板书:分配)。教师在黑板上画一长方形,注明它表示一块土地,问:“谁能分?”学生说“分什么知道了,有多少公顷不知道,没法分。”教师接着在图上方注明:400公顷。“谁能分?”学生说:“分给谁?怎样分都不知道,没法分。”(反映出学生已对解题思路有所感知)

老师又说:“谁能把它平均分成5份?”一名学生上来把长方形用线段分割成5份。“现在你们可以提什么问题?”老师追问道,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平均每份有几公顷?”接着老师让全班学生列式计算,指名说出解题算式,并问:“这是一种什么分法?”学生答:“是等分。”教师随即板书算式,注明等分。教师又引导学生假设:“假如这400公顷地是某一个农场的,平均分成5份后种5种农作物,如第一份种青菜,第二份种大葱……这样行吗?”“不行,这样青菜会不够吃,葱太多吃不完。”“从这个例子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老师问。这时,学生得出了正确的结论:等分有时是不合理的,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还得有其他的分配方法。接下来,老师水到渠成地引出了课题“按比例分配”。这里,教师独具匠心地凭借教材把教学活动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从看似平常却有矛盾的内容入手创设问题情境,这真正体现了现代生活教育的意趣:21世纪的课堂应该是“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的”课堂。

2.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学会“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堂是生活的课堂,它所探究的问题从生活中来,学生对现实生活是充满疑问的,学习是为了回到生活中去,解决实践生活中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本着探究的目的结合生活,研究从生活中来的问题,用生活来解释数学知识,努力使学生体味到数学与世界万物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而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构建生活的课堂.江苏教育出版社.

[2]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生活体验生活化数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如何为学生打开习作之门
浅谈如何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实行有效教学
生活体验:小学语文课堂活力的源泉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