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明代军礼研究评述

2016-05-30 00:33王磊
资治文摘 2016年3期
关键词:军礼礼制军事

【摘要】军礼是中国古代吉、凶、军、宾、嘉五礼之一,明代将传统军礼的主要部分发扬光大,成为军史上一个辉煌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于明代军礼的研究日益深入,不断取得新的成果,本文试图对此作一评述,以备研究参考有所助益。

【关键词】明代军礼;礼制史

军礼是中国古代吉、凶、军、宾、嘉五礼之一,早在商朝即形成了固定的军礼仪节,西周开始定型。先秦《尚书》《左传》《军礼司马法》等典籍中记载了大量古代军礼,二十四史以及历代兵书也多有军礼的记述。明代在历经元朝百年统治之后,将中断的传统军礼的主要部分发扬光大,可谓古军礼历史的一个辉煌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于明代军礼的研究日益深入,不断取得新的成果,本文试图对此作一评述,以备研究参考有所助益。

一、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明代军礼的概括性研究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界对古礼的关注度大幅攀升,但对明代军礼的研究仍显薄弱。就所见资料,这一时期最早论文有王天有《试论穆宗大阅与俺答封贡》(《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其中叙述了隆庆三年(1569年)九月在北京举行的大阅仪式,通过历史背景、大阅仪式及阅兵情景的描述及后续措置分析,阐明了大阅对明朝军事局面扭转的意义。该文较早将明代军礼展示与军事力量的强弱及军事格局的变化联系起来。

期间一些有关军礼的专著,侧重在探讨古代军事制度或古代文化中对军礼进行概括性研究和描述。如阴法鲁《中国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1991年版)将军礼作为单独一节进行研究,着重提及了明代建立旗纛庙专用于禡祭、以“行军号令”规定军中刑赏例则、奉天殿论功行赏之礼等内容,但只是概略介绍文化现象。高锐的《中国军事史略》(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在“明代军制”、“明代军事思想”两章中对明代军礼进行了简要论述,但基本是与军事制度、军事思想结合的研究。与该书类似的还有朱筱新《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杜婉言、方志远著《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明代卷》(白钢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在“明朝军事制度”一章中穿插对于军礼的论述,如武宗北巡仪仗、军中刑赏、马政也都有提及,较阴法鲁的书论述明晰、重点突出。范中义等《中国军事通史·明代军事史(上下)》(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对于军礼多是概略简述,但对行军作战、战车行进、赏罚献俘、帝王亲征等军事活动多有过程和内容的详细描述,这些都是明代军礼不可或缺的部分。以上两部书被学者尤其是研究明代军事制度的学者所推崇。

二、2000年以来:明代军礼研究内容上的扩大和深入

2000年以后,明代军礼的研究无论是从题材内容还是数量上都有所增加,出现了一批新的论文,也有几部专著问世。

明代礼制建设在洪武朝全面开展并逐步修复完善,朱元璋为后世子孙定下的“祖宗成法”也很少更改,从《大明律》以及洪武朝礼制建设出发,对明代军礼的研究,有一系列的论文值得注意。如陈戍国的《<大明律>与明代礼制以及相关问题》(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16卷第3期)阐明了《大明律》与明代礼制不可分割的关系,以“擅调官军”“从征守御官军逃”两条为例,说明了以法律形式将军礼上升为军法的必要,阐明其对保证国家对军队有效控制的重要意义;林起安的《明代礼制与<大明律>关系初探》(2013年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硕士论文)与陈文异曲同工。张光辉的《明初礼制建设研究——以洪武朝为中心》(2001年河南大学中国古代史硕士论文),系统叙述了明初军礼建设的过程,并概括了其特征,还在附录中以长编的形式列明了《太祖实录》中有关军礼的内容,逐条分类排列,可谓详实。

其他大多数文章则以明代军礼某方面为切入点,研究探讨其仪轨、特质意义等,见微知著。如任方冰的《明代旗纛祭祀及其用乐》(《音乐研究》2012年04期)和郭红的《明代的旗纛之祭:中国古代军事性祭祀的高峰》(《民俗研究》2013年05期)都是从“禡祭—旗纛祭祀”这一军中专祭之礼出发,一是阐明其用乐的仪轨,一是考察了禡祭与卫所制度结合,指出在全国广泛设旗纛庙,显示了军礼的强烈色彩。任方冰的另一篇论文《论明代军礼及其用乐的建构》(《中国音乐学》2015年01期),叙述了明代军礼用乐建构过程,指出军礼建构是明代皇帝寻求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手段,军礼用乐正体现了军礼的这种合法性要求。柏桦的《午门献俘礼》(《紫禁城》2005年03期)以明朝四次午门献俘礼的史实,说明其主要目的在于宣国威而激励军心,但实际上并未达到效果。这一时期有两篇学位论文需要注意,李月琴的《明清守成皇帝亲征问题研究》(2009年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硕士论文)和王进的《明代大阅初探》(2012年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硕士论文),前者从明朝皇帝“亲征的缘起与决策”、“亲征礼仪的规定及实施”等问题的分析,指出守成皇帝亲征事件反映着皇权的强化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趋势;后者以明代大阅礼仪及实践活动为中心,理清了明代大阅的基本发展脉络,并探讨大阅与明代军政的关系,以及大阅性质的变化。

这一时期明代军礼研究专著主要有赵中男《明代宫廷典制史》(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版)、李媛《明代国家祭祀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任方冰《明清军礼与军中用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年版)以及陈戍国《中国礼制史·元明清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前三部专著均是由某一方面对明代军礼的研究,如赵中男的著作中,将巡守、监国与军礼合为一章,主要介绍了帝王出巡时的军礼仪仗等;李媛的著作则在禡祭制度的方面对军礼加以阐释;任方冰的专著则从军礼用乐角度的研究。相比之下,陈戍国的专著则要全面一些,《中国礼制史》是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从先秦至元明清分六卷,比较全面系统地展现了中国礼制发展的历史,在每一卷每一朝代都将礼制细分予以介绍。元明清卷中,比较详细地回顾了明代军礼形成的过程以及军礼射礼诸般礼仪,考证详实,逻辑严密,可谓是研究明代军礼必不可少的参考书目。而整部《中国礼制史》也是研究中国礼制比较全面的著作。

三、对明代军礼研究的一些看法

从以上综述可以看出,近三十年,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对于明代军礼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研究的目光并未局限在具体的礼仪制度和细节之上,而是将其与时代特征与社会背景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对明代军礼的研究有些还需要深入,有些课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有一些浅见略述如下。

1.对于明代军礼的某些领域研究的还比较少,甚而是空白。

如遣将、论功行赏的仪轨与度量。对于遣将拜将的仪轨在明代军礼研究中尚属空白,一是因为文字记载少且散见于官方典籍与私家著述中,二是在以往明代五军都督及兵部相关关系的研究及论著中虽有提及但未有单独研究。而献俘论功方面,则是研究较少的领域。

2.其次,明代军礼相关仪式程序的研究还需要深入。

3.再次,与军礼相关、交叉的古礼的研究需要深入,如射礼等,这有助于将明代军礼与古代军礼进行比较,挖掘梳理古礼形成脉络,厘清误读。

4.最后,研究“活”的制度,尤其是军礼制度一环扣一环的关联性研究也需要进一步关注。

近年检索技术和资料搜集手段日新月异,给历史研究者带来了很大便利。而且有理由相信随着新史料、新观点的出现,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明代军礼的研究仍会不断向前发展,创造出更新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杜婉言、方志远.《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明代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

[2]范中义、王兆春.《中国军事通史·明代军事史(上下)》[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

[3]陈戍国.《中国礼制史·元明清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

作者简介:王磊(1982年—),男,汉族,河北石家庄市人,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史。

猜你喜欢
军礼礼制军事
商代的军礼及其用乐
从《太常因革礼·庙议》后妃袝庙问题看北宋的礼制运行
我也向你敬军礼
非常军礼
《红楼梦》宴饮描写中礼制与人情的二元共生关系探析
一生的军礼——老兵工人许忠伟小记
“三月庙见”说平议——兼谈对古代礼制的理解方法
近代中国礼制变革与文化传统漫谈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