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各个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分析

2016-05-30 10:48陈光玉
南北桥 2016年3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思维导图高中化学

陈光玉

【摘    要】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成绩有着关键的作用。高中阶段是学生强制性学习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压力是最大的,尤其在化学、物理的学习上,这两门学科的拓展性比较大,考查学生的灵活运用性,所以,教学设计要格外注意。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诊断性评价  思维导图  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001

化学是现代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门科学,化学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是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催化剂。高中化学知识相对初中来讲比较深入,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比较高,尤其是近几年的高考内容越来越偏向于创新能力的考查。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除了要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和实验能力,教师的教学活动也要注意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都要兼顾到。

一、教学活动进行前教师要进行诊断性评价

高中生在学习方面自主性比较强,而且高中生的思维逻辑性比较强,由于多年的学习经验加上各自独特的学习方法,在高中新课的讲授之前,学生都会进行预习工作,对新知识有大体的了解。这样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就要进行全面的教学准备,但是教师的备课教案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习情况,好的教学方法不是统筹来讲的,而是看该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好的教学方法是要看是否能够发挥到最大的教学绩效。这样,在进行备课之前,教师要先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每个班级的化学学习水平都不一样,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调整。

所谓的诊断性评价也称前置评价,一般就是在学生开展某项知识活动之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进行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准备情况。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的准备能力都不尽相同,所以,教师要进行摸底测试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大体了解,判断学生是否具备接受新知识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这样教师对学生的大致情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活动的计划以及实行,这样根据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进行教案的编写以及教学活动的实行,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诊断性评价能够更好地适合学生的需要和背景,对于化学学科来讲,学生学习的两极差异性较大,因为化学学科本就属于理科范围,如果学生用学习文科的方法一味的强记强背,那样只会把化学学死。如果学生没有较好的学习方法去自己攻克化学学习的难关,那教师的教学就要完善这一点,但如果对待每一届学生都采取相同的教学方法,那在兼顾教学绩效方面就会有缺失,所以,诊断性评价在化学学科的教学上能够很好地解决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的缺点。

二、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讲解

化学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实验的应用,化学学科最关键的就是实验,近几年的高考题型内容等都呈现出对化学实验的重视,很多知识都是通过实验的发散性知识进行考查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化学中的基础实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这些基础实验的各种气体的燃烧在其他的一些重点实验中都是必须要了解的知识。高中化学学业压力较大,各个学科的课程量都不是很多,教师拿来讲课的时间都很紧张,更别说拿出专门的时间给学生反复训练实验。

其实从高考制度来讲,高考并不会考查实验探究的过程。但是,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深入了解课本上给出的理论。化学的理论知识大都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课本上并不会给出详细的实验过程,实验的每一步学生都需要了解,但这种学习过程都是通过教师直白的讲,教师就是课本理论的搬运者,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讲,新授课时,一个班级有一半的学生能够真正完全掌握新知识就不错了,剩下的一部分都是半懂的。

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分层次,外加上化学学科的跳跃性比较大,这就会导致学生跟不上整体的步伐。所以我认为,要想解决这种弊端,就需要在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新授课,思维导图就是表达发射新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发散学生的思维,而且减少思维的跳跃性,能够方便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上整体的教学思维。

现在的教学都要求创新性与发散性,发散性是化学学习比较重要的一种方法,通过一种实验的现象原理发散到另一种没有学过的实验中去。化学物质多种多样,高中三年学习新课的时间只有一年半,剩下的时间都是通过复习来提高的,在复习阶段,学生主要通过做题的方式接触更多的知识,在脱离课本接触更多的内容的时候,学生主要通过发散性思维进行补充。思维导图的另一种好处就是可以将整个实验现象的思维模式进行详解,这样对学生进行掌握与复习时都起到了导向作用。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设计问题情景以及促进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多媒体课件,但有的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导致对课堂的掌控度不够,课堂的整体核心力量不明显,由此就会导致很多课堂问题的出现。虽然化学学科知识有很多比较抽象的知识都需要借助多媒体,但是就高中教学的现状来讲,多媒体只能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不能过分使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知识动态都会在互联网上进行同步,很多信息资源也都被应用到了课堂上,所以,最佳的方法就是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资源相结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难以用言語解决的一些宏观物质的讲授,也使得信息资源成为学生拓展知识的有力手段。

具体来讲,就是既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实验的本质,也能相应地减少课堂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留给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应用。现在信息资源的广泛使得很多化学实验在网上都能找到具体的视频,一些重点的实验学生没有机会去做,就可以通过观看实验视频进行学习。信息教学制作课件,具有可调控性,对于重点的步骤可以反复观看进行了解,这样既解决了教学时间不多导致无法大量实验的不足,也提供了机会使学生去了解实验的详细步骤。

总而言之,教学环节包含课前教案的编写,课堂环节的引导,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的应用,这些都是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考虑到的方面。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思维导图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