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本视阈下的京津冀教育资源协同发展

2016-05-30 10:48李忠华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28期
关键词:文化资本协同发展教育资源

李忠华

摘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和教育资源,教育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京津冀经济的协同发展必然要求教育资源的协同发展。文章从文化资本理论出发,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背景,剖析京津冀教育资源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率,提升京津冀地区的竞争力。

关键词:文化资本;京津冀;教育资源: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共同发展目标,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最终归结在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里面,教育和教育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京津冀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是不可或缺的。“京津冀一体化是国家战略,不仅在经济、交通等方面要一体化,教育方面的一体化和协同发展更是迫在眉睫,不能等待。”北京代表团全国人大代表吴正宪这样认为。本文将以文化资本作为研究理论,以教育资源为研究对象,开展京津冀地区教育资源的协同发展研究,提供出合理的发展理念和途径,用以实际,为京津冀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支持和帮助。

一、文化资本

“资本”一词,来源于经济学,传统意义上的资本有三种形式,即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而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学家布迪厄(Bourdieu)认为资本还有第四种存在形式——文化资本。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是社会交换体制中的一种社会关系,包括可以使一个人获得权力和地位的文化知识的积累,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文化资本与经济社会资本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文化资本分为三种形态:客观化形态、制度化形态和身体化形态。”上述文化资本的三种形态要么是教育资源中所包括的,要么是教育资源能够所形成和积累的,由此,研究文化资本少不了研究教育和教育资源,研究教育和教育资源也同样少不了文化资本的研究。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仅要求地域之间的协同,更要求地域间的经济、文化、制度等都要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包括三地的教育资源的一体化。但是,由于京津冀地区教育资源之间的文化资本存量和开发意识存在很不均衡的问题,因此,更应该在文化资本理论指导下研究教育资源的协同发展。

二、京津冀教育资源协同发展的现实基础

布迪厄理论体系是由“文化资本”、“惯习”和“场域”共同构成的。“场域”是尤为重要的,只有在同一场域下,文化资本才能起到作用。京津冀地区的教育资源多样化和丰富性,在我国各地区的排行榜中是可以屈指可数的。北京、天津和河北,在地域、依存度和关联度上,都是中国重要的战略区域,为文化资本发挥作用提供了很有力的“场域”。

(一)优惠的政策倾斜

历史上,京津冀地区在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有很高的协调性和匹配度。尤其是近年来,从国家层面颁布一系列的文件,为京津冀地区教育的协同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合作基础。2005年的《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合作协议书》,为京津冀地区的人才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提出:“人才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政策互认、政策互惠”。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才等教育资源的协同发展。2012年出台的《积极推进教育领域合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更是明确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体系,为北京、天津和河北教育资源的协同發展和共享体系探索新路径。2014年,京津冀三地教育部门共同签署《积极推进教育领域合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这都为京津冀地区的教育资源的协同发展铺平了道路,提供了京津冀地区研究文化资本的场域。

(二)良好的合作基础

北京、天津和河北省,在地理位置上是相互毗邻的,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教育资源的区域合作和协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众所周知,京津冀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当丰富,尤其是北京和天津地区,就拿高等教育来说,京津冀地区普通高校共有262所,占全国的10.52%,其中北京89所,天津55所,河北118所。同时。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这些领域当中,京津冀也各有优势,特色鲜明:北京一直是教育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天津在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中扮演着改革排头兵先行者的角色、河北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特色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独特的经验。2016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代表委员们发出声音:京津冀三地整合教育资源“齐步走”促协同发展。

三、京津冀教育资源的协同发展路径

文化资本分为客观化形态、制度化形态和身体化形态三种形态。这三种形态包含于教育资源中,如何找寻京津冀教育资源的协同发展路径,也就是如何找到文化资本三种形态地区间的协同发展途径。但由于行政区划的限制和公共服务的差距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京津冀教育资源的交流和协同发展。北京、天津和河北地区的教育资源,既有强强联合的基础,又有劣势互补的条件,将三地的教育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将有利于京津冀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

(一)打破行政区域局限增强人才的交流合作

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执政思维的重大转变,也是治国理政基本方略的一次跨越提升。理念上的变迁就必然要求新的路径建构。教育资源的协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应该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全局观,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扫除阻碍教育资源协同发展的制约性约束,建立京津冀地区的长效合作机制,实现区域内的资源共享和人才自由流动。现实状况的调查研究对于理论研究至关重要。增强敏锐性和正确的科学决策都离不开调查研究。目前京津冀地区还没有能够承担起区域的教育资源协同发展的机构。对北京、天津和河北省地区的教育资源还不能够进行整体性的规划、协调和管理。如果想做好京津冀地区的教育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必须做好教育资源协同发展过程中的顶层设计和协调运行。京津冀协同发展,即京津冀一体化,当然也涵盖了教育资源的京津冀一体化。要想做到教育资源的协同发展,就要真正打破区域壁垒,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不搞地方保护主义,增强地区间的人才交流和合作,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教育资源的协同发展。

(二)发挥地区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京津冀地区的教育资源丰富,优势资源相对集中,但同样也存在制约各地发展的多项因素。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三个地区均有各自的特点,北京地区教育已经进入到普及阶段,资源和人才充沛,但是北京地区的教育资源也面临着空间不够、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天津的职业教育最具特色,而特色仅限于当地,未能在京津冀区域乃至全国铺展开来。河北省在三个地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但教育人数和受教育人数较少,优质的教育资源不足,但土地资源丰富,生源充足。

鉴于此,应当在整体优化的原则下,发挥京津冀三地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加强政策扶持促进资源共享

为了尽快实现教育资源的协同发展,京津冀三地教育资源做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国家就应该在政策上继续进行倾斜和扶持,在办学、招生、人才流动、人才培养、就业等各方面实现联合和对接,进而促进京津冀三地的教育资源共享。共享教育资源,实现产学研的融合。利用北京高等教育的优势,拓展研究领域的合作,把一些先进的技术拿出来,和天津、河北的科研机构进行分享,从而掌握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到自己省市的企业等机构进行推广和应用,用以提高經济效益:在生产方面,河北省土地资源丰富,北京和天津的一些高产能生产,局限于生产空间,可以转移到河北省进行,这弹,一方面增加了本省的GDP,扩大了生产战线,提高了生产产能:一方面把先进的技术带到了河北省,既有利于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当地就业岗位的提供:就学方面,北京的高等教育、天津的职业教育和河北省的基础教育,可在京津冀地区进行职业办学,探索适合三个地区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而提升职业人才的需求。

总之,京津冀协同发展必然要求教育资源的协同发展,同时也为教育资源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从国家层面制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不仅仅要求地域之间的协同,更要求地域间的经济、文化、制度等都要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包括三地的教育资源的一体化。而京津冀地区教育资源之间的文化资本存量和开发意识存在很不均衡的问题,因此,更应该在文化资本理论指导下研究教育资源的协同发展,开展京津冀地区教育资源的协同发展研究,提供出合理的发展理念和途径,用以实际,为京津冀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支持和帮助。

猜你喜欢
文化资本协同发展教育资源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理性浸染:农村教育方向的回归
民族旅游村寨语言景观调查研究
“Economy”汉译名变迁的文化资本解读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文化资本视阈下英国绅士教育研究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