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的最后十五年

2016-05-30 06:23叶永烈
读书文摘 2016年3期
关键词:康有为

叶永烈

康有为,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1858年生。1888年10月,鉴于民族危机深重,第一次上书清帝,建议变法,以图国强,提出了改良主张。1890年至1893年间,在广州聚徒讲学,培养维新力量,致力变法维新。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时,他在北京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1300多人上书清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1898年,与梁启超、谭嗣同等首倡维新,向光绪帝提出改革建议,推行新政,不幸失败,遭清廷通缉,遂流亡海外16年,后组织保皇派,于1913年回国。

1913年12月,康有为结束了海外流亡生涯,回归广东南海,安葬毕母亲和胞第康广仁的遗骸。翌年6月,康有为坐上长江轮,乘长风破万里浪,徐徐驶向上海。面对奔腾的激流,康有为回顾自己光辉的峥嵘岁月,不知老之将至;然而,当他触及后半生为之奔走呼号的宪政和“虚君共和”却和者日寡,不禁长吐一口颓唐之气,泛起回天乏术,息影林泉的念头。

这位名扬中外的维新领袖人物的最后15年,就在构筑别墅、尽情纳妾、游山玩水的寓公生活中度过。

康有为一到上海,就看中了大实业家盛宣怀在新闸路16号 (今新闸路1010号新亚药厂) 的辛家花园,以每月120元的代价租赁下来。辛家花园占地10亩,围以红墙,曲径通幽,有移步换景之妙,院内林木森然,奇花如海,飞鸟啾鸣,一派怡静的田园风光。康有为将园内两座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宫殿式二层楼房,命名为“游存楼”和“补读楼”;在园内搭起凉棚,种植瓜果葡萄,养了大龟、海豹、澳洲袋鼠等动物。于是,康有为率一大帮家眷和门客,过起了悠闲的“归隐”生活。

康有为久租盛家住宅毕竟不便,1921年,他在愚园路购地10亩,仿辛家花园建造了一座豪华的园林式住宅“游存庐”,门牌为192和194号 (今愚园新村)。“游存庐”临街筑有两幢西式楼房。院中为一座五开间中西合璧的二层楼房,名“延香堂”;左边是一个宽敞的大客厅,可以举行相当规模的舞会,这些是康有为及其家属居住活动的地方。康有为为装点院内的自然景观费尽心机。他在院内挖了大池塘,内可划船,又筑桥建亭,遍种花树1200余株。院中除了原来的动物外,又增添了两只孔雀,一只麋鹿,一只金丝猴,一头野驴,500尾流光溢彩的金鱼。在这湖光山色,芳草鲜美的“世外桃源”,康有为四季如一,驾扁舟一叶于鹿鸣猿啼之中,荡漾池塘,咏诵华章。

康有为在营造安乐窝的同时,还以修建别墅为乐。

1920年,康有为在杭州西子湖畔的丁家山建筑了占地30亩的“一天园”。丁家山突出湖面,好像一只苍鹰振翅欲飞,山不甚高,却能鸟瞰全湖。康有为每至春秋花季,便去“一天园”小住,今尚留下 《一天园记》、《一天园诗十章》 等佳作。1921年,康有为在上海杨树浦,临吴淞江处修建了“莹园”。该园完全按江南农村格局构思,简单中显现水乡农人躬耕田野,安居乐业的意境。他经常坐着马车,悠然地去那儿小住,以体验农村生活。1923年,康有为游青岛,青岛市长赵琪招待他住入福山路6号的“提督楼”(今福山支路5号)。当康有为得知此楼乃1898年德国在青岛设治时造的提督署,一次大战结束后,我国收回胶州湾,该楼成为官产时,他猛地想起了德国、日本侵占这片美丽领土的耻辱,遂将其租下,次年干脆买下院落,取名“天游园”。自此,康有为每年率太太、子女来青岛避暑,直至在“天游园”逝世。

晚年的康有为在“归隐”生活中常生寂寞之感,一颗苍老的心需要青春热血的抚慰,在他人生最后的岁月竟以纳妾为乐。

康有为一生娶了6房太太,除元配张云珠、二太太梁随觉之外,三太太何旃理、四太太市冈鹤子、五太太廖定徵、六太太张光均是他晚年所娶,这真是一份奇妙、浪漫的老夫少妻情结。其中尤以康有为与三太太、四太太、六太太的恋情为最。

三太太何旃理是康有为流亡海外期间,在美国西部的非士那 (Fresno) 娶的一位华侨种植园主的女儿。她为康有为的名声、爱国情怀、演讲风度所倾倒,不顾家人反对,以17岁的如花妙龄嫁给康有为,从而给康有为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以无限安慰,成为他最钟爱的一位夫人。康有为携全家定居上海,他们的命运之舟刚驶入宁静的港湾时,何旃理却红颜薄命,1914年患猩红热症,不幸病逝于辛家花园,年仅24岁,葬于江苏金坛县茅山积峰下青龙山,与康母、康广仁 (康有为后将母亲胞弟迁葬) 安息在一起。康有为失去爱妾,悲痛欲绝,每逢忌日他都要在何旃理的灵前焚香哭拜;清明时节则亲临茅山祭祀,偌大年纪的人,在坟墓前涕泪交加长跪不起。为了永远纪念三太太,康有为在梦中写了一首婉约、灿烂的 《金光梦》 词,现已成为康有为诗词中的绝品;同时,他请投宿在辛家花园的年轻画家徐悲鸿,根据死者遗像画了一幅清代仕女水彩画,表露了逝者生前热爱生活的个性。此画被康有为儿媳庞莲老人,于1981年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康有为与三太太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康同凝在“文革”中去世,女儿康同倓于1928年惨死于车祸,年仅18岁。

1912年,康有为携三太太客居日本须磨“奋豫园”期间,雇了一名日本少女市冈鹤子作佣人,双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康有为迁回上海,仍念念不忘鹤子,便修书一封,邀请她来上海作客。鹤子接信,欣喜若狂,在父母的同意下,欣然赴沪,不出数月,就名正言顺地成了康有为的四太太。三太太去世后,康有为更加钟爱鹤子,每逢出游,必携她同行,无论在桃红柳绿的西子湖畔,还是烟笼寒水的姑苏水巷,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仲夏,他们去青岛避暑,鹤子扶着康有为尽情远眺蔚蓝的大海上,海燕低飞盘旋,猛地贴水觅食,接着鹤子发出银铃般的笑声,跃入银白的浪花。康有为被充满青春气息的鹤子所感染,竟然返老还童,扔掉拐杖,精神抖擞地游向大海……1925年,鹤子因难以与大家庭协调,悄然回国,隐姓埋名几十年,于1974年2月,卧轨自杀于须磨郊外。康有为与鹳子育有一女,名铃子,当年鹤子是带着身孕归国的。

康有为在杭州丁家山营建“一天园”后,买了一只龙舟,横在西湖边,每到杭州,他便泛舟湖上,吟诗观景。1919年春天,康有为乘龙舟驶向栖栖岭,他欣赏着“暖风吹得游人醉”的钟秀山峦,目光无意中掠过凤灵寺前的埠头 (今杭州饭店) 上,有一位农家女在浣纱。康有为凝神细看,那姑娘天生丽质,洋溢着撩人心弦的健康美,他早想娶一位杭州姑娘,也不枉爱这人间天堂的山水一场。于是,他立即荡舟打道回府,张罗媒人去提亲。是年五月,上海正是春意盎然之际,康有为娶杭州浣纱女张光为六太太,在愚园路康公馆举行盛大婚礼,轰动沪上。他们结婚后,在西湖卧龙桥18号郭庄住了一段日子。每天,这对相敬如宾的老夫少妻,清晨泛舟西湖,赞美波光岚影;傍晚攀援南北高峰,指点斜阳暮霭……他们结婚多年,感情弥笃,康有为外出,常由张光陪同;如果康有为兴致上来,便带着张光去上海各家名饭店吃饭。他们尽挑高档的菜肴,吃罢,康有为写张条幅权作菜金,老板还受宠若惊不已。可是,他们结婚几年没有孩子,康有为不免若有所失,最后经他俩商量,在康有为去世那年,张光抱来了出生才3天的亲侄女,取名康静谷。1945年,张光珍藏的一箱康有为字画不翼而飞,她打开箱盖当场昏厥,从此一病不起,命归黄泉。

康有为晚年身体尚佳,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黄河两岸,游览了几十座名山,其间最能反映他政治上失意心态的乃是匡庐、终南山之旅。

1918年,康有为放舟九江,登上了云雾缭绕的庐山。他手拄龙头杖,蹒跚于牯岭街、锦绣谷、仙人洞、龙首崖、五老峰……一日,康有为兴致盎然地去含鄱口看日出,当朝阳喷薄欲出之时,湖天尽赤,紫霞荡漾,满山金光,鄱阳湖上平静如镜,渔帆点点。突然,峡谷间云海浩瀚,九奇峰如大海上的浮岛,徐徐向他飘来。康有为触景生情,感叹世事变幻,回忆起他青年时代来庐山,激扬文字,意气风发,力图挽狂澜于既倒的沸腾岁月,不禁热泪滚滚。

数日后,康有为又来到海会寺,踏访当年青春的脚步,询问故人的下落,康有为正满怀伤感环视殿堂,方丈慕西和尚 (当年接待康有为的小和尚),捧着一只百果树盒,缓缓而入,他揭盖让康有为看当年的方丈至善和尚之徒普超,划破手指,历时15年,用鲜血书成的一部共80卷的 《华严经》,暗示人应该看破红尘,献身佛教。康有为终被这人间奇迹所感动,怅然若失地作诗一首,凄楚哀惋,活现出一个时代落伍者的悲苦心理。

1923年4月,康有为从上海抵洛阳,参加了北洋军阀吴佩孚的50寿辰后,游兴勃发,遍访中原古迹。10月再赴洛阳,登巍巍邙山,西望长安。不日在一批地方官员的陪同下,向西安郊外的终南山进发。

终南山包括翠华山、南五台、圭峰山、马丽山等峭壁秀丽的山峰,如一幅绚烂的画卷,屹立于古长安之南。是日上午,秋阳朗照,红枫尽染苍山,康有为一行乘车至终南山麓,随后坐滑竿上山。66岁高龄的康有为满脸红光,在向导郑子屏的挽扶下指点江山,引经据典,吟诗作赋。

次日晨,他们循山路缓缓前进,至五佛殿休息。康有为见殿前有两株古槐,直耸云霄,马上问道:“此槐伟岸挺拔,乃平生罕见,是何时所植?”郑子屏急忙回答:“这是汉槐,据乡人所传,天下每遇事变,此槐便连发啸鸣,奇灵异常。”

康有为感到奇怪,忽见一股清泉从山峰飞流直下,经殿前时泉击山石,宛若珠玉。他面对清丽景观,若有所思,口念七绝一首:竹林寺上古槐树,树身两抱上参天。飞燕玉环旧摩抚,美人黄土几千年。

他由赵飞燕、杨贵妃等绝代佳人,联想到人的生命竟不如参天大树,不禁发出一番宿命的感慨。

接着,他们登上了名扬中外的南五台。康有为伫立山巅,南望终南群峰,如翠屏环列,芙蓉插云;鸟瞰苍松荫郁的庙宇,顿生沦桑之感,一阵山风吹来,但闻松涛澎湃,他自言自语道:“哪怕风云激荡,尤应排除杂念为上。”他在这险峻的高山上,祭起老子“清静、无为”的旗幡,妄想逃避现世的矛盾。

然而,这位酷爱生活、酷爱大自然的老人,如何脱得了时代的漩涡!

1927年3月8日,康有为在上海做毕70大寿,于21日抵青岛。30日晚,一位广东同乡请他吃饭,未终席而腹巨痛,翌日死于食物中毒。

(选自《粤海风》2015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康有为
康有为“复辟密札”中隐语之探考
康有为早期政治思想的功利主义解读
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
康有为“八分说”论略
康有为书学评价及相关问题
普陀山书法琅琊榜·康有为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托孔改制:康有为重建近代中国教育的努力
翁同龢“荐康”之说考辨
变法功臣康有为名不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