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语文教学语言运用的语境和要求

2016-05-30 07:40罗勇珍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语境中职课文

中职语文教师运用语言进行课堂教学就是一个展示自身语文功底和语文语言魅力的过程,对学生的语言理解和感情熏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根据中职语文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对语文感受心理的语境特点,中职语文教师的语言要做到内容的开放性,风格的多样性,情理的感染性等要求,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素养,发挥中职语文教学语言的最大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对于一名语文老师来说,课堂语言运用的要求就更高了。于涟老师说过:“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学表达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加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而且是给学生以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理解语言,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总体较低,脱离了应试目的和语文在中职教学地位中的相对“弱化”,他们对枯燥的语文讲解就更缺乏耐性,很容易就产生厌倦心理。“对于一位语文老师来说,语言的魅力是任何课件都无法替代的,锤炼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语言,是制作魔力课堂的法宝”,语文离不开“语言”,教师运用语言教学就是一个展示自身语文功底和语文语言魅力的过程,借助语言的魅力我们可以增添中职语文课的魔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语文的吸引力和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本文试结合中职语文课的语境特点谈谈中职语文教师教学语言运用的一些要求和特点。

一、中职语文教学语言运用的语境

中职语文教学语言的运用离不开特有的教学语境,在特定的教学语境下才能产生特有的教学语言,并要适应、体现这些教学语境。

(一)中职语文教学目标的职业发展性

如果从教学目标来说,中职语文更偏向于综合性的职业教育,即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传统的只局限于书本的宣教。虽然中小学语文义务教育也重视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但由于受到了各种考试的限制,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自由度就缩小了,其语言主要集中于“课内语”,即注重课文文本的分析。中职语文教育目的脱离了升学考试的束缚走向了职业化和社会化,给予了我们课堂语言运用更多的个性化的选择,但同时也对我们语文老师语言运用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二)中职语文教材内容的多样化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所涉及到的知识是非常丰富和广阔的。以本校所使用的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为例,其涉及到的内容就有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课文的语言风格和特点也各不相同。中职语文教材内容的多样性使得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要“随文应变”,在用词、情感、语调等方面也要有所变化。

(三)中职学生语言感受力的敏感性

就学历和年龄而言,中职学生已经相当于高中阶段,就语文接受水平和基础而言却比高中生要稍差一点,但他们的思维也是非常灵活和敏捷的。在升入中职之前他们学习语文的一大目的就是应试,对教师的语言主要是集中于课内表达即知识的讲解,即使枯燥单调也不会有违和感。但随着中职语文“应试”目的的弱化,中职学生向往的不仅是一种知识性的语文,也必须要有实用性甚至趣味性,需要有情理上的共鸣,给予他们人生的启发。就好像是由一条小巷走出到一片宽广的大地,中职学生在语文的空间更自由了,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语言运用上必须要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拓展性。

二、中职语文教学语言运用的要求

根据上述中职语文主要语境的变化和特点,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语言运用上就必须突破单一枯燥的表达模式,以满足中职语文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对语文感受心理的要求。语言是一种微妙的表达艺术,我们很难一语概之和规定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必须要说的话,但我们必须要对我们的课堂语言有所要求以达到一定的效果,除了平时我们所说的教学语言要准确达意、文辞优美、言简意赅等,结合中职语文的语境,我们还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一)教学语言内容的开放性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加强书本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受教育体制和目的的影响,传统语文教学往往比较注重于课内语和教师独语,内容比较封闭与狭小,但是中职语文教学目标的职业发展性和注重课内外知识结合的特点,让我们的中职语文课堂语言运用可以走出传统的桎梏,内容更具开放性。例如在讲授《永远的蝴蝶》一课时,笔者告诉学生:“蝴蝶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一种常见的意象,古有庄周梦蝶,扑朔迷离;梁祝化蝶,凄美感伤;现有网络歌曲《两只蝴蝶》,双宿双栖。现在这只蝴蝶又化身进了陈启佑先生《永远的蝴蝶》里,那么它所象征与寄寓的又是什么呢?”,将课内语、课外语结合起来,将独语转换成师生之间的对话语,联系古今蝴蝶的意象,共同探讨故事的主题,拓展故事的意蕴,利用文本生成各种话语资源,让我们的课堂语言更具丰富性与开放性,从而扩大了学生的信息接受量和知识面,学生也乐于倾听与参与课堂交流。当然,中职语文课堂教师教学语言内容的开放性并不是脱离课文的随意拓展和无限蔓延,而是一种以课文为载体的知识与信息传播,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拓展课外学习资源。

(二)教学语言风格的多变性

根据中职语文教材内容多样化的特点,教师在教授不同内容不同体裁的课文时所用的语言风格也必须有所不同,例如讲授《科学是美丽的》、《南州六月荔枝丹》等说明性文体时,我们的语言必须要准确而严谨;在讲授《荷塘月色》、《洛阳诗韵》等散文时,语言就要带有较强的抒情性。即使是同一体裁,语言风格也会有所不同,如在讲授《雨巷》时语带凄清,《念奴娇·赤壁怀古》语带豪迈,《将进酒》语带悲壮。“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着课堂成效,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情绪”,由课文而生成的不同的语言风格不仅可以形象逼真的传达出课文的意蕴,还可以很好的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同时也影响着教师本身的教学情绪。在进行课文备课或课件制作时,同一本教材同一篇课文,很多老师的授课思路和方法都是有很大的相同之处的,可是为什么最终取得的效果却有很大的差别,其中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教师语言的表达。中职教师语言风格的体现主要包括遣词造句、语调、语速、感情变化等方面,遣词造句或深或浅,语调或高或低,语速或急或慢,感情或扬或抑,都可以构成多样的语言风格,或质朴自然,或绚丽飘逸,或欢乐明快,或悲壮雄浑,或低沉感伤,用不同的语言风格讲授不同的课文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从而使课堂变得有声有色。

(三)教学语言情理的感染性

情即感情,中职语文教师的语言所包含的感情不仅是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更是教师内心由此而触动的真实感情,《毛诗序》有云:“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庄子·渔父》说得更是透彻: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用语言麻木的传达课文情感,而是有感而发,情真意切的语言才能打动学生以达到熏陶感染的目的。如讲授老舍《母亲》时,我们讲授的不仅是老舍的母亲,还是自己、学生、天下所有子女的母亲,把这种母爱之情用语言真实而深刻的传达,就会激发起学生对母爱的深深感悟。没有感情的语文教学语言是枯燥的、无味的,语文课堂也就失去了它的思想与魅力。理,即事理,中职学生教育是以未来就业为大目标的,我们的中职语文课除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运用能力,也要重视对学生人文价值观的引导,加深他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所以我们的课堂语言也可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种语言不是死板的说理与教化,而是主要来自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熏陶和同化。如讲授王蒙的《善良》,我们可以用文学性语言告诉学生:“善良的人就像水,纯真美丽;善良的人就像山,厚实沉稳。善良可以让自己活得快乐心安,可以给他人带来希望与温暖”,让学生在语言中领会善良的真谛。有人认为教师语言要具有趣味性与幽默性,其实这种幽默性的教学语言也是教师理性的睿智表现,让学生在笑中明理。中职语文教师语言的情理往往是互相交织的,情理交融更具课堂感染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句话用在语文教学中更为突出。中职语文教育的语境特点决定了中职教师在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上必须要探索更具有实效的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素养。良好的语言表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傅雷先生说过:“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我们要有丰富的知识才能“有话可说”,要有所准备和构思才能“说得好”,要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才能“越说越好”。如果说出色运用教学语言是我们上好中职语文课的关键法宝之一,那么我们就要不断修炼自己的法宝,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产生无限的魅力与魔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2009.

[2]曾宪涛.中职语文教学应坚守人文性[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2,(12).

[3]苏建平.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教师语言艺术[J].科教导刊,2012,(14).

[4]林少玲.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分析[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4,(07).

[5](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罗勇珍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510800)

猜你喜欢
语境中职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