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6-05-30 09:20曹爱华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哈默词语课外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使学生自主阅读,确保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教师还要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发挥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把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词语、句子的训练,感悟作者的写作技巧,选词用句之妙,学会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阅读积累的好词佳句。

一、教师教的主动作用与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的落实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被视为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阅读教学就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课堂,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甚至于出现“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的现象。阅读课上,学生不会自主阅读,一味地由教师牵着鼻子走,如入云里雾里,不知自己所向何方。阅读教学是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在文本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任何人都不可能替代他人的阅读。为此,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阅读教学观,明确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发挥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点拨、指导作用。

(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才能学会自主阅读,成为阅读的主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课程标准要求,确定阅读教学的内容,进而采取相应的方法,教会学生阅读。如《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第二学段,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根据这一学段的总目标,笔者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尊严》一课时,把教学目标确定为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知道主人公哈默是怎样赢得尊严的,明白什么是尊严。在教学中,为了达成这一目标,笔者通过让学生巧抓词语,联系上下文对比阅读、体会等方法来教会学生提炼文章的主题,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片段如下:

师:课文中“狼吞虎咽”一词出现了两次,你们找到了吗?

生: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生: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师:第一句话里的狼吞虎咽说明了什么?

生:难民们极度饥饿,他们不顾一切地大口地吃食物。

师:(出示哈默的图片)课文中有一句描写哈默外貌、神态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生:这是一个面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师:难民从“面色苍白、骨瘦如柴”体会到了什么?

生:哈默长期营养不良。

生:哈默好长时间没有饱餐一顿了。

师:哈默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小镇上的人们提供的食物,拒绝食用,他可能在想什么呢?

生:哈默认为自己有能力用劳动换取食物,他不想轻易地让别人施舍食物。

生:哈默不想不劳而获。

师:哈默是如何做的呢?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了呢?请你们细读课文,找到答案。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狼吞虎咽”、“面色苍白”、“骨瘦如柴”来思考、感悟哈默那种可贵的自尊、与众不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步步为营,拨开迷雾,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认识境界中。

(二)巧妙设疑,激发阅读兴趣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课堂上,教师创设情境,巧妙设疑,能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尊严》一课,笔者出示杰克逊镇长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一个逃难的人被杰克逊镇长称为富翁,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好奇心,造成了学生的认知矛盾。在认知矛盾的驱使下,学生很快进入文中认真阅读,通过思考,解开心中的疑惑。

(三)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可见,朗读对学生理解文本的重要性。从《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朗读目标中可以看出,从第一学段的“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到第四学段的“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始终。教师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使学生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在读中积累词语,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如个人自读、班上齐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在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范读,来表达自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指导学生运用自己的声音、语调、语气来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即所谓有感情地朗读。

(四)加强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包括课内阅读,还包含课外阅读。很多时候,语文教师只注重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而忽视了课外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的量化要求。可见,课外阅读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外作业要有教师推荐的阅读书目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教学目标,教师要结合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选取合适的阅读篇目、书籍,供学生课后自主阅读。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情况有所追踪、跟进掌握,对学生的课后阅读提出明确要求。如,课后阅读要积累所读文章的优美词句,结合阅读写出读后感等。

(一)开展好书大家读活动

除了教师的推荐书目阅读外,很多时候,学生要在课后自主寻找书目阅读。教师需开辟时间,让学生交流近期自主阅读过的书籍,介绍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班级中推荐阅读书目,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营造良好的氛围,在班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促进学生的阅读。

(二)家校结合,共促阅读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要在家长中做好动员工作,让家长认识到家庭良好的读书环境与孩子阅读的重要性。如在低年级,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享受亲子阅读的快乐。家校结合,共同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浓郁的读书氛围中静下心来,实现阅读的生命体验。

(三)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珠联璧合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如《语文课程标准》里对第一学段“写话”的要求: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师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阅读教学中,教师就是要引领学生学会理解书面语言,包括语言的内容与形式,而写作教学就是要使学生把习得的书面语言按一定的顺序,准确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诉诸笔端表达出来。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的意思

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同义词、近义词让学生搞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差异,以致在书面表达时出现措词不当、前后搭配不当的语法错误。为了避免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学生去区分同义词、近义词的用法。如《孔子拜师》一文中,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体会“迎候”与“等候”的区别。通过品读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之后学生思考得出孔子是晚辈,老师是孔子的师傅和长辈,因为身份不同,所以在不同语言环境中,选用的词语也不同。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体会一些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学会在写作中准确运用词语。如《燕子专利》一文,作者用词的生动: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教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感悟动词“冒着、顶着、踏着”的生动性,从中感受到居民寻找、救助燕子时遇到的困难和他们不畏艰险寻找燕子的爱心,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也运用类似的词语表现人物。

2.先读后写,读写结合

入选教材的课文都是些文辞优美、言之有物的文章。所谓“言之有物”,即文章内容充实,表达了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而当前,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假、大、空”。为改掉学生这种作文弊病,教师首先要从阅读教学开始,通过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感受作者选取材料的独特性与真实性,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小摄影师》一课,通过高尔基耐心地配合少先队员给自己拍照的事件,反映了高尔基对广大青少年的关爱之情,让我们感受到作为伟人的高尔基和蔼可亲的形象。在学生读懂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续编故事,“当小记者再次遇见高尔基的时候,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先读后写,读写结合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利于写作教学的开展。

总之,阅读教学要做到教师有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在感悟体验中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

(曹爱华 山东烟台鲁东大学文学院 264000)

猜你喜欢
哈默词语课外阅读
容易混淆的词语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哈默卖酒
哈默卖酒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一枚词语一门静
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