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锅炉、电站锅炉和压力容器在定期检验及全面检验检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016-05-30 14:51申红菊
水能经济 2016年3期
关键词:因素分析压力容器检测

申红菊

【摘要】工业锅炉和电站锅炉检验是一项高危、高粉尘、高空作业,因此事故隐患就始终伴随着整个检验过程。为了预防检验事故的发生,检验人员除了严格按照锅炉检验操作规程来检验外,还应对检验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源进行了解,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护,在保证完成检验任务的同时确保检验过程的安全。

【关键词】压力容器;检测;因素分析

Abstract industrial boilers and power station boiler inspector is a high-risk, high dust, high-altitude operations, so it is always accompanied by accidents throughout the inspection process. In order to prevent accidents examination, inspection personnel except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boiler inspection procedures to test, but also to deal with the inspection process to understand the potential hazards in order to take appropriate protective measures to ensure that the inspection process to ensure the completion of the inspection tasks simultaneously safety.

Key words:pressure vessel;detection;factor analysis

1、潜在危险源

从《锅炉定期检验规则》和《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 所列出的检验项目和内容来看,工业锅炉和电站锅炉内部检验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四种形式的危险源:即坠落伤害事故危险源、高粉尘危险源、电气伤害事故危险源、机械伤害事故危险源。

2、坠落伤害事故危险源

由于电站锅炉内部检验部分作业属高空作业,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需在炉膛、烟道、高空外围管道等处进行检验,因此存在坠落伤害事故危险源,具体表现为:

2.1 炉膛水冷壁检测。检测水冷壁或壁式再热器厚度和硬度时经常需要身体探出脚手架或起重机投影范围外进行打磨、检测,因此就有坠落的危险。

2.2 屏式过热器和屏式再热器检测。目前我国300MW级以上机组在炉膛上方安装有屏式过热器和屏式再热器,检测人员必须站在悬空的平台上,因此,屏式过热器和屏式再热器的检测过程也存在着坠落危险。

2.3 烟道受热面检测。通常在折焰角及水平烟道上布置有屏式再热器、高温再热器和高温过热器,虽然相对于炉膛检测人员受力面较稳固,但是折焰角处的脚手架一般倾斜安装,因此,在检测折焰角上部受热面时也有滑倒坠落的危险。

2.4 炉外管道检测。在对安装于炉膛外围的主蒸汽管道、再热器管道进行检测时,被检测部位如果距刚性平台过高,必须搭设脚手架,此过程也存在坠落危险。

3、高粉尘危险源

在火电厂各种职业性危害中,燃煤锅炉的生产性粉尘是最主要的危害因素之一。火电厂作业场所的粉尘一般包括输煤系统的煤尘、锅炉房的锅炉粉尘、锅炉大修中产生的粉尘、石棉尘以及电焊时产生的有毒有害烟尘等。生产性粉尘被人吸入体内后,根据其理化性质、进入人体的量和作用部位,可引起不同類型的损害。如粉尘作用于呼吸道粘膜可形成咽炎、喉炎、气管炎等;作用于皮肤可形成粉刺、毛囊炎等皮肤病等;金属和磨料粉尘可引起角膜损伤,导致角膜感觉迟钝和角膜混浊;严重的会造成尘肺等。在电站锅炉内部检验过程中,炉膛与大包内部的灰尘和抛光打磨时的金属粉尘对检验人员存在潜在危险。

3.1 未按照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防护用品使用不当。如对承装有毒有害介质的压力容器进行检验检测时不穿戴防护用品,造成接触或吸入危害。高空作业时不佩戴安全带等。

3.2 违章作业或操作失误。耐压试验时,无关人员在试验现场停留,进行与试验无关的工作。耐压试验保压期间采用连续加压来维持试验压力不变,带压紧固螺栓或者向受压元件施加外力。需要进行压力容器内部检验的,检验前未将介质排放、置换、中和、消毒、清洗,未用盲板隔断所有液体、气体或者蒸汽的来源。用关闭阀门代替盲板隔断。移动式压力容器检验时,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移动。需要现场进行射线检测时,未隔离出透照区,未设置警示标志。

4、与机械、电器、设施、工具相关的危险、有害因素

在工业锅炉和电站锅炉内部检验过程中,如果不符合电气安全规范要求,使用不合格或者老化的动力电缆与仪器等检验工具;或者违章作业,如抛光砂轮机、磁粉探伤仪等检验工具使用不当,由于潮湿等原因造成的绝缘失效,照明电使用220V动力电源线等,都存在触电伤害的危险。未按照规定使用安全电压;开关、电线、电缆及电气设施不符合要求;未按规定进行接地、接零保护;在防爆场所未使用防爆灯具;防静电、雷击装置不全或失灵。被检锅炉安全设施不符合要求,如无防护栏、平台、扶梯、未搭设脚手架。

5、与工艺介质、物料有关的危险、有害因素

5.1 介质本身所具有的的危险有害因素。如压力容器承装的介质具有毒性危害和爆炸危害等介质危害性因素,致使介质与人体大量接触,发生爆炸或者因经常泄露引起职业性慢性危害等。如剧毒或一般毒性、放射性、腐蚀性、窒息性、麻醉学、易燃易爆性、助燃性、自燃性等。

5.2 介质所处的状态所具有的危险性。如高温、低温状态下的介质易导致烫伤、冻伤;压缩状态下的气体具有喷射、爆炸危险性等。

5.3 对介质处置不当所导致的危险性。如检验前准备工作不当,使受检设备未与运行部分有效隔绝有毒有害介质进入正在检验容器;对承装易燃、易爆、助燃、毒性或窒息介质的压力容器内部进行检验前,未进行置换、中和、消毒、清洗或置换、中和、消毒、清洗不彻底造成的有毒有害介质残余;检验前未进行滞留物测定,未测定压力容器内部空间的气体含氧量(须在18%-23%(体积比)之间)。

5.4 对介质的防护不良所具有的危险因素。如在易燃易爆场所吸烟、动火、穿脱易产生静电的衣物等。

6、与检验场所、作业环境有关的危险、有害因素

6.1 通风不良。锅炉、压力容器进入检验前未进行通风处理,容器内因缺氧使人窒息;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致人中毒;粉尘吸入致使尘肺等。

6.2 气候不良。高温户外作业引起中暑,致有毒、易燃挥发浓度增大;气温过低造成的检验检测场地冰冻,使气密、耐压试验环境温度低于许可范围;雨季增大雷击、触电可能;暴风造成户外作业人员坠落危险。

6.3 有害物理因素超标。噪声对作业人员听觉器官的损伤;无损检测中X射线、γ射线辐射损伤,可致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白血球减少,并具有遗传效应等。

6.4 检验检测作业场地不安全。如周围环境存在危险源;检验场地过于狭窄或杂乱;场地地面高度不平;容器内部有有毒有害或腐蚀性介质残留物质等;检验工作与高空作业、吊装运输、建筑修理等交叉作业;检验检测时未搭脚手架或搭设不合格,未设安全护栏;存在高压静电而无防静电设施;在易燃易爆区域检验等。

7、与技术和管理有关的危险、有害因素

7.1 锅炉、压力容器设计上存在缺陷。在设计、安装时没有考虑日常检验检测所需的安全设施,或设施不符合安全要求;忽视了对罐体内通风、排除残渣等安全措施的考虑。

7.2 缺乏全面系统的检验检测安全知识的培训教育。

7.3 管理上存在缺陷。安全制度不够完善,对事故防范不力。

8、预防措施

8.1 增强检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检验操作技能。在电站锅炉检验过程中,检验员是检验现场的总负责,因此检验员的安全意识和检验操作技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8.2 把好检验环境关。昏暗、恶劣的检验环境往往會发生坠落、跌倒、机械撞击、触电等事故,因此把好检验环境关对检验安全来说是很重要的。在开展检验工作前,要对检验环境提前进行检查和熟悉,确保照明充足、行灯电压不能超过36V,脚手架、梯子和栏杆位置合理且安全牢固,密闭空间充分通风,对燃气锅炉内部有害气体进行检测,对其他检修施工的性质和位置要相互告知等。对于不符合检验条件的,检验人员有权拒绝检验直至符合安全要求。

8.3 坚持做好检验人员个人的防护工作

检验员的个人防护至关重要,即使事故发生也能最大限度的减轻事故对人体的伤害,因此进入检验现场后,必须佩戴质量合格的安全帽、工作服、工作鞋和安全带,进入高粉尘空间时必须带好有较好过滤性能的防尘口罩,使用砂轮机或抛光机的人员要带好防护眼镜,检验时要保证最少两名检验员和一名安全监护人员同时在场,保证通讯畅通,不能私自乱接临时电源等。

综上所述,要防止电站锅炉内部检验中的坠落、粉尘、机械、电气伤害事故,保证受检装置和检验人员同时安全,应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制定详细的电站锅炉内部检验细则和检验人员安全规章制度,使检验人员有则可依。二是增强检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检验操作技能。三是使每个检验人员都树立起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在工作中严格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通过采取以上防护措施把发生事故伤害的可能降到最低,或者万一发生事故时,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降到最少。

猜你喜欢
因素分析压力容器检测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现状分析
无形资产减值因素分析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小波变换在PCB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压力容器设计压力的可靠性探讨
浅谈压力容器无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