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与优化对策

2016-05-30 06:44熊燕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22期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优化对策问题

熊燕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6.22.035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建筑工程也越来越多。岩土工程的勘测是建筑地基设计的基础,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有重要影响,在建筑工程建设前需要进行全面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从而给建筑施工提供地质资料以及技术资料,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从而使工程的质量受到影响。该文就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岩土工程勘察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 问题 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a)-0035-02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整个建设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作为基础性的设计,给建设工程提供地质勘察结果,而地质勘察结果的质量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基于此,需要重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严格控制勘察结果的准确性,保证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

1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

因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目前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其主要有:(1)专业性人才匮乏[1]。目前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专业人才较少,且费用相对较高,部分企业为了节约建设成本,聘用综合素质较低的农民工实行外业勘察,而农民工大多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岩土工程勘察培训,导致岩土工程勘察结果可靠性不强,从而影响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2)市场竞争大,勘察市场存在压价情况。由于勘察市场的竞争比较大,有些勘察单位没有按照相关规定收取勘察费用,使得中标的企业勘测费比较低,而企业为了节约经费只能采取偷工减料等方式,导致勘察结果的质量得不到保障。(3)勘察的技术相对落后。目前,大部分的企业依旧沿用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方式,而且勘察的设备都比较老旧,已经难以适应建设工程的勘察需求,勘察设备老旧、技术落后等问题,是造成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存在大量问题的重要原因。

1.1 从外业工作方面分析

由于建设工程需要进行整体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其任务量较大,但是时间相对比较短,再加上开展勘察工作之前没有进行周密的部署、计划,当勘察工作出现问题时,外业工作基本已经完成了,因此给建设工程的安全埋下了隐患,目前外业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1 对地下水的测量不够重视

对地下水进行测量,是岩土工程勘察外业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地下水位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而勘察单位对地下水的测量不重视,甚至忽视这一项测量工作,会给整个建设工程造成严重影响。有的勘察单位在勘察过程中,出现勘察地层中既有潜水含水层又有承压含水层的情况下,没有对其实行分层测量,从而导致勘察结果中,地下水勘察质量不明确,给建设工程埋下安全隐患。

1.1.2 勘探点的深度不符合要求

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勘察的具体深度,一般取决于勘察点的基础结构,基础结构的形式不同,具体勘察点的深度也有所不同。但是,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对勘察深度没有进行准确的计算,不规范的勘察现象层出不穷,在勘察市场竞争相对比较大的地方,不规范的勘察更加普遍。

1.1.3 勘察中原位测试、取样不规范

依据勘察相关的规定中,岩土工程勘察的原位测试及取样件数不能低于6组,而且需要保证原位测试、取样的代表性、均匀性,保障勘察结果中的数据准确、可靠。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勘察单位基本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原位测试、取样的工作,有的件数不够,有的件数够了但是没有考虑其代表性、均匀性[2],从而导致原位测试、取样分析出的结果和实际情况有出入,影响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

1.2 从内业工作方面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内业工作主要有整理相关勘察资料、检测岩土样本、书写勘察报告、购置设备仪器等,而内业工作中经常出现如下问题:(1)整理相关勘察资料存在不规范现象。在对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没有把资料的异常值及时提出,使得均方差系数太大,从而使统计结果与实际不相符。(2)对岩土样本的检测不规范。检测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实验,导致检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悖,检测报告不可靠。比如,在进行粉土检测时,没有按照要求对粉土的粉粘性进行测试,使得一些高粘性的粉土判定成液化土,导致结果出现偏差。(3)勘察报告内容不规范。编写时注重报告的结果,很少提及意见,参数存在缺失的情况等。(4)选购设备时没有充分考虑勘察的需求。

2 岩土工程勘察的优化对策

2.1 强化勘察市场的监督及管理

为了使我国的勘察市场更加规范化,应强化对勘察市场的监督及管理,建立健全岩土工程勘察的管理体系[3],保证勘察市场的良性竞争,提高勘察质量。第一点,应注重勘察工程前期合同的管理、审查工作,从而明确勘察的目的,进行针对性的勘察,减少盲目勘察、越级勘察的情况发生。第二点,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现场进行有效监督、管理,保证勘察工作的规范性,从而提高勘察结果的可靠性。第三点,严格要求勘察报告内容的准确性,对勘察报告的编写加强审核,减少报告中出现参数缺失的情况,应注重勘察稳定性的评价,避免勘察报告只注重结果的情况出现。

2.2 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

我国地质勘察的技术,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比如,物探技术、地质测绘技术、遥感技术、地学信息系统等,因此,勘察人员应把这些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融入到岩土工程勘察的实际中,改变以往传统、单一的勘察方式,利用先进的勘察技术提高勘察的质量,确保勘察的精确性、可靠性。

2.3 强化技术人员培训

目前,我国面临着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现有勘察人员综合素质不达标等问题,许多的勘察企业把注意力都放在了维护市场份额上,而很少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为保证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勘察企业应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注重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4],通过定期的专业技能学习,强化勘察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2.4 制定工程勘察的相关规范制度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是目前我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规范标准,虽然这个标准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具有指导作用,但是我国的地域辽阔,且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哪怕是地基土层的名称相同,也可能因为其他因素造成影响,使其力学性质出现差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建设工程的安全,其中规范的指标、内容等,对一般地区具有可行性,但是对于地质条件特殊的地区,勘察规范的内容过于保守、不适用。基于此,各地区的相关部门应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台适用当地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制度。

3 结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勘察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勘察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使勘察结果准确性不高,进而对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应加强勘察市场的监督及管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强化对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制定工程勘察的相关规范制度,以此保障勘察结果的质量,同时确保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郭甲腾,吴立新,杨宜舟,等.岩土工程勘察场地立体空间建模与可视化信息管理[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5(1):122-125.

[2] 贾洪彪,唐辉明,隋旺华,等.地质工程专业的发展与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研制[J].中国大学教学,2015,29(3):10,40-43.

[3] 粱业永,黄康.探析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在城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5,12(51):200-201.

[4] 王海宝.岩土勘察现场及其室内测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探究[J].科技视界,2015,23(29):111,190.

猜你喜欢
岩土工程勘察优化对策问题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