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导学案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2016-05-30 10:18赵晓芳
南北桥 2016年3期
关键词:导学案提高高中生物

赵晓芳

【摘    要】“三案六环节”是新时期素质教育背景下构建创新型课堂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导学案是“三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下文中我将具体谈谈如何利用导学案创建高质量的高中生物课堂。

【关键词】高中生物  导学案  教学质量  提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75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教学体制的实施,我国各阶段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都进行了大幅度的变革,处在教育关键环节的高中阶段是整个教学改革的重点。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等创新型教学理念被大力推广,而分层次授课、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得以普遍施行。以高中生物这门课程为例,新的教学大纲要求生物教学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更要狠抓实验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整个高中生物教育向着灵活性、人文性的方向转变。

“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引导下所产生的一种新型课堂构建模式。“三案”主要包括导学案、教案和巩固案;“六环节”则主要包括自学、互动、探究、点拨、矫正、迁移,全面涵盖备课、上课以及课下巩固等一系列教学环节。导学案作为三案之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担负着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在新知识学习之前完成预习和自我检测等工作,从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加清楚听课重点,提高听课效率。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导学案的制定和使用两个环节入手,进而不断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导学案的制定

首先,在我看来,一份优质的导学案应该遵循三个原则:第一,引导性原则。导学案设立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课本知识的浏览和预习,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一开始具体分几点列出预习任务和重点,从而帮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做到条理清晰、步骤分明。第二,基础性原则。导学案中练习题是必不可少的,在选择题目时,教师要遵循简单为主的原则,从而避免学生在一开始就出现预习受挫,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循序渐进原则。高中生物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系统性、结构性较强,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导学案在设置过程中可以适当选取一些相关的旧知识内容,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已经学习的知识点逐步过度到新的知识点,从而降低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排斥度。

其次,在导学案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秉承着“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在知识设置过程中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导学案是教师在考虑学生知识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所制定出来的一份知识分类学习参考。学生在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方面与教师有着较大的差异性,所以作为导学案的制定者,教师需要学会换位思考,更要对自己班级的学生有一个全面性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在重难点知识的划分方面,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对于进行衡量和分类,继而提高导学案和学生之间的契合度。

再次,从教学步骤来看,导学案是备课环节的一部分,所以,好的导学案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们在日常工作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生物专业技能和素养。一方面,以教材为中心,充分吃透教学内容,结合历年高考试卷充分挖掘出教材中隐藏的知识内容,融入导学案中。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课外知识的累积,生物是自然学科的一种,在如今日新月异的科技支撑下,最新的生物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扩大自身的生物知识储备,从而为丰富导学案的内容打好基础。

二、课堂互动

在我看来除了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导学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导学案中所列出的学习目标、重点、设置的典型题目、探究问题等,可以贯穿整个生物课堂教学环节。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环节要充分利用好导学案的“导学”作用。

首先,利用导学案确定教学重难点。导学案一般会在新课程教学的前一天发下去,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结合导学案中列出的教学任务,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标记下重难点知识,学生在课下预习过程中也会对其中教师列出的问题进行探索。教师在第二天新课程开始之前,将导学案统一收回,进行批改,在批改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大体情况来统计出大部分学生在新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从而和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设立的教学重难点进行对比和融合,然后适当的进行重难点知识的调换,从而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主次分明。

其次,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导学案中很多知识内容,尤其是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题目,教师完全可以将之作为例题来讲。因为学生在预习环节已经接触过题目,所以心理上的熟悉感会引导学生主动将注意力放在此题目的讲解上,在不知不觉中紧跟教师的思维前进,全身心融入课堂教学互动中。另外,导学案中还会涉及很多探究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通过预习无法得出结论的,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此类问题为引线,在基础知识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从而锻炼学生的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

三、课下总结与巩固

首先,教师要通过导学案中设置的课下巩固部分实时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从教学实践来看,高中生物每节课所涉及的内容较多,一节课几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中,一般会有近三十分钟的时间用作课堂教学,所以剩下的时间则是学生的当堂巩固时间。教師在此阶段中,可以利用导学案中的课堂检测部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当堂检查,得到学习效果反馈,进而在编写下一节课的导学案过程中有所参照。

其次,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听课两个环节,导学案中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能够覆盖全面,而学生在这两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也能够对自己新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一个大体性的评估。此时,教师可以以导学案中的教学反馈为引导,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布置课下作业。最大限度的保证课下作业和学生需要的契合度,提高课下作业的质量,实现教学减压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课下复习效果。

总之,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时间紧、压力大,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法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还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学导式教学是现阶段素质教育课堂上最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是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效果比较突出的教学方法之一,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导学案,同时不断进行教学创新,双管齐下促使学生生物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导学案提高高中生物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