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生活教学”思想 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2016-05-30 05:05李鼎
甘肃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生活教学启示初中语文

李鼎

【关键词】 初中语文;生活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1—0098—01

任何一门初中科目的学习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更不例外,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引入“生活教学”思想,将生活化教学贯彻于语文教育,让学生高效学习,感悟生活。

一、“生活教学”思想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叛逆个性化的特征,而我国当前的应试教育背景下的科目学习与考试对学生学习有着明确的背诵、记忆要求,常常引起学生产生反叛厌学情绪,进而失去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如果将语文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学生在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贴近生活,感受生活,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发现和感受生活的细节。

2.有助于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将生活教学融入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实际上就是联系生活,关注到学生教育上的成长,充分了解并认识学生各自的生活规律和学习情况,结合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导入生活细节,找到生活与语文学习的契合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拓展形象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提高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将生活中感受到的真善美运用于语文的写作上,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乐观的生活学习态度,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3.推动我国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

将“生活教学”思想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教学课堂以及当前应试教育知识教学的挑战,符合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我国语文教学方法的突破性改革。在语文教学上灌输“生活教学”思想,将学习重点回归于生活中,真正关注到学生的生活与成长,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也代表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效应以及应试教育的没落,实现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进步。

二、 “生活教学”思想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

1.导入生活,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贴近。

导入生活教学,就是让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根据教材内容密切与生活相连,从而留心生活,在生活中观察语文,了解语文,探究语文。比如在学习《风筝》时,教师结合鲁迅先生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并进行强制干预,时过境迁后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深深反省与自责的故事,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讨论年幼时遭遇的类似情况,让学生结合鲁迅先生的处境思考长辈为何出于这种行为?同时明确与之行为冲突的切身感受,从而感悟到生活中不同对象之间的情感思想变化。再如在《我的母亲》一文教学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对自己的母亲进行描述与回忆,再结合教材中朱德对母亲的叙述进行比较,从而体会在各自不同的生活中相同的伟大的母爱。

2.内容生活化,在生活感悟中走进语文。

初中语文教材选材都具备了很强的艺术性和文学性,且选材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内容生活化讲解,让学生在感悟生活的同时不知不觉走进语文。比如在学习《我最喜爱的卡通形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讨论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从童年生活的点滴回忆那些欢快的时光。一番谈论后,教师再以“我最喜欢的动画片”为新的讨论话题,再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交流,在回忆生活点滴的同时,不知不觉走进语文的教学,并在多次的交流讨论中实现表达能力的提升。

3.方式生活化,在生活体验中学习语文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课本,积极传授书本知识而难以跳脱出来。将“生活教学”思想融入教学后,教师必须有一定的思维拓展能力,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提倡教学方式生活化,生活化教学。比如在展开《最苦与最乐》一课的教学时,教师要判断出学生成长到这一年龄阶段或多或少都有生病的经历,那么教师可以由此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聊聊自身比较难受的生病经历,并在康复后谈谈对生活新的感受与转变的心态。又如在学习《石缝间的生命》时,在读到“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时,有些学生或许因为生活阅历较浅而难以理解,那么教师可以插入其他遭遇过痛苦经历的人的事例为学生进行绘声绘色的讲述,告知学生生活的苦与乐,并以战胜困难,给予关爱等励志的语言文字鼓励学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能够震撼心灵和触碰情感的巨大力量,最终达到透彻理解文学作品,学习语文课文深刻内涵的目的。

编辑:刘於诚

猜你喜欢
生活教学启示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如何借助生活教学来增加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尽显初中化学教学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