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2016-05-30 10:48付永春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密山市课题民族

付永春

中华民族经典文化源远流长,语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与民族灵魂。我国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语文课程定位为“使学生能够站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具有足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在文化扩张或冲击中得以创造性地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教学。

目前,传统文化现状不容乐观,受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已经越来越淡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代文化常识严重不足。“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使全体人民经常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灵魂深处构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1.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经史子集到典章文物,从洞天福地的名胜古迹到烟雨寺庙的悠远钟声。然而,时至今日,当现代化的海量信息与各种文化扑面而来的时候,它却面临着边缘化的危机。因此,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学习与弘扬民族文化仍旧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我们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2.语文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国的语文素质教育离不开对民族语文和民族文化的准确把握,离不开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如果脱离了深厚的民族语言、文化基础,语文素质教育则不可想象。据此,语文素质教育更应重视汉语言文化自身的特征,合乎其内在的学习经验和规律。

3.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些基本要求及相关理念得以全面实施,语文和活力又得以充分体现,从而也为弘扬民族文化搭建了一个崭新的舞台。

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究中,首先,我们确立了研究的理论依据,借助多元智能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古今中外教育家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课堂教学实践,把研究内容适时、适当、适量地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认真挖掘文本内涵,利用现行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来支撑课题的研究。其次,我们还重视校本开发,结合家乡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立足学生的文学积累、情感熏陶,明理啟智,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境界。再有,我们还注重开展实践活动,把这作为课题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如课前古诗文名言诵读,举行古代诗文名著背诵及知识竞赛,开展各种传统文化内容的讲座、成果展等。

本课题是一个应用性研究课题。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是: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在价值,通过新课程教材体系与新课程实施策略的构建等途径,将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民族文化精髓内化为青少年的精神素质,培养与提升青少年的民族意识,形成具有民族气派与时代精神的理想人格,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他们铭记传统文化,承担起复兴民族文化的责任。

我们采用了理论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并借助相关文献、个别案例,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三年来,密山市十所实验学校充溢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构建了一种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的氛围,师生的人文修养、文化底蕴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二、成果的主要内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课题研究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密山市参加立项的10所学校分别确立了自己研究的子课题,这10个子课题分别是:《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密山市实验中学):《传统古诗文探究》(密山市兴凯湖中学)、《怎样丰富学生阅读与写作的传统文化内涵》(密山市二人班中学)、《综合性学习中的传统文化教学》(密山市第三中学)、《传统古诗文教学探究》(密山市第五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规范字书写》(密山市杨木中学)、《开放性阅读与写作的研究》(密山市连珠山镇中学)、《传统古诗文教学探究》(密山市兴凯镇中学)、《传统文化与教育创新的结合》(密山市当壁镇中学)、《语文教学新思路探索》(密山市裴德中学)。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如今外来文化大量涌入,再加上浅文化、俗文化的泛滥,导致传统文化边缘化。因此,重视传统并传承弘扬势在必行。

1. 挖掘文本内涵。现行教材、读本中有很多传统文化篇目,如《论语》《木兰诗》《出师表》《桃花源记》等,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名篇,不仅贮存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容,字里行间流淌着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浓浓的鲜活血液。重视并挖掘文本内涵,对我们学生继承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信心乃至人格修养都大有裨益。

2.营造文化氛围。语文教学本来就该充溢着文化的精华,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力求在语文课上多些文化气息,在校园中多些文化魅力。为此,可以在语文课堂上适时适当适量引用古代诗文,播放有关影视资料,利用校园内的展板、文化长廊等张贴名人字画、名言警句,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国文化的精湛与美妙,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3.重视校本开发。语文历来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语文的灵魂,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文化。校本课程将以弘扬中华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为根本目的,结合家乡的历史和人文资源,立足学生的文学积累,情感熏陶,明理启智,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境界。

4.开展实践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活动兴趣,我们还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作为一项研究内容,如开展古代文学常识竞赛、名著故事会、古代诗词曲的鉴赏专题、学生作品展、书法展览等活动,并把这些作为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在多项语文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感染。

5. 开发阅读与写作资源。阅读与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的强有力支撑,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读写研究,贯穿着整个研究过程,它必须是以新课改理念为统帅,把握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关注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丰富、完善、发展阅读与写作成果。

三、创新特色与实践效果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这一研究成果,具有以下几个创新点:

1.彻底转变观念,确立以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支撑的语文教学基点。把这一观念渗透到每位教者和学生的心中,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处处、时时渗透民族文化内容,树立起传统文化教育强大舆论氛围,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做出最大的努力。

2.以适合自己学校特点的子课题研究为出发点,有侧重地开展研究工作。由于传统文化内涵深远,包容博大,不可能面面俱到,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成为课题研究重点,如古代诗文教学的探究、学生阅读与写作的传统文化内涵研究、综合性学习中的传统文化教学研究、语文教学中的规范汉字书写等。这样的分解使得课题研究深入有序、特色纷呈。

3. 组建了强有力的项目执行团队。有强力的制度保障。此项课题在立项之初,就确立了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和学校校长为课题负责人,各学校的教学校长或语文学科组长作为课题组长,由学校骨干教师担任实验教师的教学科研团队。并有健全的实验制度作为保障。

4.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究活动,使课题研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实验中,我们坚持把传统文化研究渗透到每一节语文课中,还借助学科教研会的形式来呈现优质教学课,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展示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各种竞赛、诗歌朗诵、名著荟萃、传统文化内容的演讲等多种活动,促进课题研究进程。

5.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视频教学优势,丰富教学手段。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借助教研会议让实验教师出示课题研究方面的公开课、汇报课、示范课,在课上,实验教师充分发挥网絡资源的优势,或展示历史画面,或借助音频视频片段再现民族精神,让学生充分领略祖国文化的精深与博大。同时,我们还在研究中通过网络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充实我们的研究,实验教师们撰写了具有相当理论高度的教学论文,留存了大量的实验资料。

此项课题研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在指导教学方面效果明显。《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研究经过三年的实验与探索,现已顺利结题,经课题组验收,取得“优秀”的成绩。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实验学校的广大教师和学生不仅从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和传统文化美德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还丰厚了文化底蕴,进而获得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去和西方文化对话,并以此来启迪心智,修身治学。

2012年,密山市实验中学以成果报告会的形式面向全市初中学校做了汇报,会上,课题组长那丽伟对实验做了全方位介绍,实验教师张冬梅出示了“传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为主题的展示汇报课。

2013年,为了更好地传播实验经验,我们组织了课题研究现场会。会上,除了由实验学校介绍实验进程及具体做法外,还把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撰写的论文进行了交流,优质资源在会上做了展示,并号召全市各中学继续开展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的深入研究。

到目前为止,我们陆续把这项研究推介到了全市各中学。10所实验学校把研究成果应用到了日常教学中,让研究充分发挥了作用。其他没有参与课题立项的学校借鉴实验学校的成功做法,选取实用性强,便于操作的成果,以提高本学校的语文教学整体水平。一些学校已经形成以“传统文化”为主打的校园文化氛围,如密山市杨木中学以“规范汉字书写,传承文化瑰宝”为支撑,打造了自己的文化氛围,并申报了国家及省级成果奖。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传统文化”这朵文化奇葩将盛开在密山市语文教学这块沃土上!

这项实验成果的取得,凝结着课题组全体成员的汗水和心血,这里有艰辛,也有克服困难取得成绩后的喜悦。3年时间内,密山市实验中学等7所学校被评为“全国优秀实验学校”,3位实验基地校校长被评为“全国优秀实验基地校校长”,有57位实验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实验教师”,密山市实验中学的梁继伟老师、密山市当壁镇中学的孙雁楠老师、密山市杨木中学的耿直老师在课题组组织的全国实验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喜获一等奖,所提交的教学论文、教学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级优秀科研成果奖。

猜你喜欢
密山市课题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三创”破“顽疾”激发新活力
——记密山市中豆食品有限公司党支部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多元民族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密山市地表水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密山市召开初中语文写字课教学现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