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里珍珠

2016-05-30 14:49
延河·绿色文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苍莽欲念肉身

大风歌(节选)

一、当大风在雅歌与灵魂内部响起,神的圣殿,一片光明。

一种洁白与纯净如清泉,流淌入尘世,人心是鲜红与温热的。大风以真实的面貌,凛冽地吹动,时而扶摇青天,时而低旋于沃野,传承一种存在的血脉。

你在大风中做片刻的思考,找寻人群的症结与苦难,美与丑的根源。一路向西的先民带走了沟壑,却留下了火种;所以你的尘世无异于常人,也需荒芜中的淬火、炼金、刀耕,在苍莽中辨识另一个自我;所以,你是无比孤单的,却又有同行者。

当霹雳闪现头顶,惩与戒,善与恶,高贵与卑微,残缺与完整,都将以亘古的形式逐一呈现。这是个由黑暗趋向光明的时刻,因人群战栗而得以成全。

大风吹过远处的峰峦,近处的河流,古老村庄的苍莽。灯火明亮的时刻,人的肉身析出黑暗与撒旦的原始性,这是诞生之时就注定的因子。人性,魔性,天使性,构成人的矛盾体,与天地共存的象征体系。

你要从《诗经》与《圣经》中找寻人性温和的辉光,这是一个在人心散佚时代遗存的瑰宝,抒写与唱诵都在无限抵达中的人性美学。

二、大风以粗暴掠夺的形式吹去世间的浮尘。

当黎明在地平线升起,破壳而出的胚芽儿攀援人间的炊烟。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暖,这是一种黑暗之后的生命的驿动。希望,出发地是经久的人心。劳作的肉身历经黑夜雨后,与未被摧折的万物一同顽强直立,召唤闪电的良善本意。

萤火虫咀嚼晨露,人群咀嚼灯火。

沧海一粟。笑傲江湖。

寂灭一场流年,给种子与婴孩儿一个新的黎明。

儒家的树冠,在历史的尘埃中依旧发光;加缪的人本思想,在大风中涤荡。当历史成其为历史,灰飞烟灭的瞬间,总有一位智性巨子永恒站立,是谓永生。

你在一块城砖中召唤,唤回一座古城。

一个朝代的转身,和一个法度的延续。

鹤影飞渡。菌类与蕨类同时繁殖。允许光明,就要允许黑暗;允许审美,就允许丑陋……这就是一枚种子种植出的两种结果。

打开尘世的镜子,不做盲眼人;而有过多的盲眼人,执灯,执念行走。

一叶知秋。菩提善根。

在灵肉之间,智慧如闪电释放。同时,散布惩戒与恩施。

只须人群注视自己的灵与肉。

出发地依然是经久的人心。劳作的肉身历经黑夜雨后,与未被摧折的万物一同顽强直立,召唤闪电的良善本意。

三、光明与黑暗的分界线。植物,动物,鸟群,安静地生长。

黑白眼眸循环,人们就在这黑白两界往返不息。

翕动的鱼骨,振翅的飞蛾,废弃的车辙……人类修辞过妄的语词……

一场大风之后,招展的旗帜已无法证明意义:一场战役的成败,或者一种主义的树立。

人类肉身的天然洞穴被众多欲念填塞。

而良善又归往何处?一只乌鸦的喙,衔住黑白的两极。

灯火被欲念所压制,灯火也压制着欲念。

落霞与孤鹜过境,江河沸腾后安静。

冰雪之燃烧!大野被雨水灌溉,万物较之欲念过盛的人群更知晓什么是澄明。当寂灭成为现实,何为黄金?何为田舍?何为王冠?

俱往矣……有生之年,亲近植物与晨光清风,切念一种流动与自由,多美的河山!

冉冉熹微,切入灵魂。七色之外的色彩,更为诚信。

放慢脚步,掸落肩上霜雪,融入更多的蓝。

春天在炉火中点燃。一粒麦种拥有了故乡。

猜你喜欢
苍莽欲念肉身
浣溪沙·延安
蛰伏
蛰伏
欲念森林
王永收
唐 槐
——兼致洛夫
唐 槐
道出世界
道出世界
——浅评电影《道士下山》
“肉身佛”千年不腐或因“类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