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

2016-05-30 19:14万元洪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记念刘和珍用典

万元洪

教材概述:

本文是写人记事的散文佳作,学习本文,要品赏散文的一般做法、特殊技巧。品析本课的内容大致包括:赏析写人技巧,如刻画人物的外貌,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赏析叙事技巧,如与人物相关的材料的详略安排,叙述的先后次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典故的综合运用,还有其他一些技巧,如修辞方法,白描,渲染,直抒胸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用典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背诵第2、4节。

过程与方法:

1.引入范例,曲径通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那个时代的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感受鲁迅刚正的性格、高度的正义感和嫉恶如仇的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一、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在解读鲁迅作品时候,多从政治学、思想史、社会学的角度进入,这自然让学生难以理解。本导学案将坚持学科原则,从语文的角度来学习这篇文,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二、合作探究

本文文体属于记叙文,以叙述为主,亦有描写、议论、抒情、用典。要理解这篇文章的妙处,我们先来参阅梁衡《文章五诀》,再回到课文,一起赏析。(原文略)

1.《记念刘和珍君》哪些句子是叙述?有什么作用?

明确:

示范内容①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作用①:写明刘和珍追悼会的时间、地点,写作这篇文章的缘由。

2.《记念刘和珍君》哪些句子是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示范内容①: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作用①:动作描写。表现了安琪瑞执政府士兵的残忍,揭示了段祺瑞执政府反动本质。

示范内容②: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作用②:肖像描写。以外部表情,突出刘和珍的善良和蔼,以此反衬出反动派的凶残和反动文人的卑劣。

3.《记念刘和珍君》哪些句子是议论?有什么作用?

明确:

示范内容①: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作用①:议论一个人或一件事,最能反映一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低。谈到请愿的意义,一般人只是肯定和赞扬,而鲁迅思想深刻之处,就在于不一味肯定,而是总结教训,提醒青年们改进斗争方式。我们能体会到,鲁迅当年在群众斗争面前,确实是一位导师。他既不单纯地肯定和颂扬,也不过多地否定,把惨案当做无谓的牺牲而大泼冷水。他从“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规律和旧中国没有合法斗争权利的现实出发,冷静地总结血的教训,告诫斗争者改变斗争方式。思路从否定的一面又转向肯定的一面,篇末便不致于陷入消沉,可以鼓舞人们前仆后继奋然前行,收束在高昂的呐喊声中。

4.《记念刘和珍君》哪些句子是抒情?有什么作用?

明确:

示范内容①: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作用:作者愤怒地控诉段政府杀害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下劣无耻的流言,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奉献他的悲哀和尊敬,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激励人们“更奋然而前行”。

5.《记念刘和珍君》哪些句子是用典?有什么作用?

明确:

示范内容①: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作用:作者引用此诗,有青山埋忠骨之意,作者认为尽管请愿收效甚微,但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勇士们的鲜血不会白流。用典的妙处在于找到了刘和珍与这首诗的相同点,言简意赅地说出了刘和珍游行示威遭遇死亡的意义。

6.请同学们结合这篇文章,谈谈《记念刘和珍君》综合运用描写、叙事、抒情、说理、用典的妙处。

明确:本文的叙事,简明扼要,扣人心弦;本文的议论,极有说服力;本文的抒情,强烈深沉,极富感染力;本文的描写,精细准确,充满真实感。本文的用典,庄重典雅,信息量大,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三者交织渗透,推移起伏。从全文看,哀痛和悲愤之情既渗透在叙事之中又笼罩全篇,写到第五节时,悲愤之情达到高潮。在第二、六节侧重于议论,但和三、五节的记叙交织结合,抒情的成分又十分浓烈。但从单个小节来看,描写、叙事、抒情、议论又是相互结合运用的。如第四节开头在记叙之后紧接着议论,以后又接着记叙和议论,到结尾又抒写悲愤到极点的心情。总之,为了悼念死者,需要介绍她们的事迹并揭示惨案的真相,这就离不开记叙;为了抨击敌人,赞颂烈士,总结经验教训,这就离不开议论、抒情。而浓烈的抒情诗贯穿全片始终的一个特色。

总结:本文是一篇传统课文,具有永久的价值和魅力。本导学案从散文表达的角度出发,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读这篇课文。同时,本导学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智力现在发展区和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能力训练。希望本导学案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单位:湖北竹溪县第一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记念刘和珍用典
细读品味,勾勒刘和珍君的形象
“记念”可写做“纪念”吗
曲折盘旋 欲吐还吞——试析《记念刘和珍君》的抒情特色
我国蔬菜科技发展的小心记忆
——记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用典与墓志文字考释举隅
习近平用典
漫谈诗词“用典”
《纪念刘和珍君》的情感触动
《记念刘和珍君》反讽策略的运用
用典与格律诗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