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016-05-30 03:26田彤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圆周角木棒三角形

田彤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039-01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战场,是学生素质形成的主渠道。每一位教师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往往决定着教学质量的优劣和学生素质的培养。但是,现在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不强。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呢?

一、掌握学生心理,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课堂上,教师既要教好,学生又要学好。教师熟透了教材,不一定就能教得好,在讲课时,还需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从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人的心理活动离不开注意,这种注意要凝集在兴趣之中。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抓住导入环节设下悬念,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三根木棒进行演示,当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感到很惊奇。这时教师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棒适当截去一段后,与另两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去寻找三角形三边长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时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的教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努力用教师的行为和情感来影响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包含着情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逐渐熟悉、亲近,进而发展成为朋友。教师的品格,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敬业态度、责任感,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往往会将对教师的尊敬和喜爱转化为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喜爱。师生情感越融洽,学生就越喜欢老师的课,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就越高。反之,就会产生逆反心理,积极性就无从谈起。

“春风化雨润心田,育人育德细无声。”教师应该心中有爱,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尊重与关爱应体现在讲话时的语调、面部表情及各种场合上。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求全责备,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这种关爱,那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得到激发,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真诚的关爱,还体现在能够真正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赞赏地接受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善于察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需要、困难及情绪的变化,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要让学生学会,更要学生会学

第一,教学生“读一读”。开始可以为学生编好阅读提纲,并指导学生掌握“读读、划划、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如学习圆周角一节时,可布置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预习:1.圆周角是如何定义的?与圆心角的定义对比两者有何不同?2.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为什么要分三种情况进行?3.圆周角定理有哪些推论?这些推论如何证明?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预习,让学生逐步学会预习的方法。

第二,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讨论,鼓励学生去讲一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这样就能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三,带动学生“做一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中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第四,引导学生“想一想”。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诱导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要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把课堂变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乐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责任编辑 刘 馨)

猜你喜欢
圆周角木棒三角形
挑小木棒(节选)
基于圆周角的力学问题
三角形,不扭腰
求圆周角常见错误分析
三角形表演秀
能量几个长度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