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语言技巧

2016-05-30 10:04罗廷金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品德课思想语言

罗廷金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078-01

教学语言的优劣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作用和影响是自始至终的,也是方方面面的。它直接影响师生双向交流、影响教学内容的表达、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也影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对于思想品德课教师来说,要想改变课堂枯燥、抽象、沉闷的状况,使思想品德课堂充满艺术魅力,就必须努力创造自己的语言风格,塑造自己的语言形象,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和品位,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艺术,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语言的艺术化。

一、语言要生动、和气、委婉

注重语气平和、持敬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在思想品德课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既要做到心平气和,又必须由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入手。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的言语表达要委婉、生动。要使言语丰富多彩,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简洁、精练、富于表达力的句子,如:诗句、成语、格言、警句、谚语、歇后语,以及歌词、顺口溜等。要使言语形象,如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格。要使言语有趣,如巧妙地穿插一些说明主题的妙趣横生的典故和故事,课堂中巧妙地运用幽默的语言,可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活课堂气氛,增加学习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化难为易。

二、巧用问题,抓住要点

教师要精心备课,设计好预习的习题和课堂提问的问题。课堂中的问题,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思考,不同于一般的提问。在适当之处安排几个问题,可以牢牢地抓住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思考,这也是控制课堂的需要;否则,从头灌到底,学生不参与思考,是不会有好效果的。问题不能过多过滥,过多,学生思考不过来,就会疲于应付;太少,可能引起思考过程的中断。这种思考过程应当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这就需要精心设计,特别是对高年级学生和理论性较强的课尤其需要。提问的问题应不大不小,大了,学生来不及组织语言,回答的时间过长,会冲淡课堂气氛;小了,太琐碎,效果也不好。提问要抓住要点,提纲挈领。

三、善于渲染,动之以情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受到教育,就需要渲染的技巧。要通过教师富于情感、充满激情的语言,一步一步、逐层深入地把一个问题推向高潮。例如在人生观课程中,教师在讲到奉献精神问题时,可以从雷锋讲到好军嫂韩素云,最后讲到毛泽东,为中国革命牺牲了6位亲人,贡献了毕生精力,由此讲到天安门广场的画像和纪念碑,这样一推,使学生深受教育,懂得了奉献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所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教师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感情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社会公德、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反复强调,突出重点

教学语言的精练并不排除对一些重要之处的反复强调。对于学生来讲,经常有一些重要概念和原理需要重点掌握,加以融会贯通。对这些地方,教师要善于掰开来揉碎了讲,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来反复强调一个问题。对一个问题反复讲,可以达到滴水穿石的效果,这种语言的运用方式,俗称反复砸“点”。当然,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对一个问题也必须反复想透、想通,重点才会突出,讲起来才会得心应手,语言才不会简单重复,学生才会在反复强调中求得融会贯通。

五、抑扬顿挫,慷慨激情

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感的教学语言,使大脑处于开放状态,易于接受各种信息。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运用语言时,除了词汇丰富,口齿清楚、语言流畅、逻辑严密之外,还要注意抑扬顿挫。语言要有感染力,轻重、缓急,长短、快慢、高低,要富于变化。富于变化的语言才可以更贴切地表现内容,也可以表现情感,富有吸引力。把握这一点,需要教师长期的磨练。讲课时教师要有激情,处理内容要掌握声调变化,长期摸索就会形成好习惯。

六、注意教态,以美感人

教师的眼神、身姿、手势,无不影响着学生的注意和好恶情绪。大方的体态语言是教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借助体态语言,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把课讲的有声有色。体态语言不仅包括手势,而且涉及人体各部分的动作和身姿、表情、眼色等多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形体达到控制学生,掌握课堂的目的。如变化姿势、表情、动作、通过眼睛点视、虚视、环视、正视等表达各种信息,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对各种象征性、指示性、情绪性手势的运用,也能起到好的作用。

(责任编辑 刘 馨)

猜你喜欢
品德课思想语言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