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地区农村“青年家长”对小学素质教育的认知

2016-05-30 10:48管魁号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19期
关键词:农村地区素质教育

管魁号

摘 要 为了解当下农村家长在小学素质教育方面的认知状况,我们对农村“青年家长”在素质教育方面的认知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从教育者的角度提出了推广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农村地区 青年家长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0009-02

小学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 2010 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乡村人口数占全国总人口数的 50.32%。因此,对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研究,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

渭南是一个教育大市,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普通本科高校1所,专科高职院校2所,成人高校1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普通高中77所,职业学校73所,小学1362所,初中313所,幼儿园575所,特殊教育学校6所。全市各类学校在校学生89.3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15.8万人,小学在校生34.3万人,初中在校生23.2万人,职业学校在校生7.4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8.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623人。

当今教育背景下,在学生素质教育方面主要有这几种研究方向及认知:一是从教师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教师是素质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整体素质与素质教育的落实程度息息相关;教师在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要注重身教。二是从家庭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非常重要,父母在日常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但是留守儿童由于隔辈家长的溺爱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容易养成不良的思想和性格。三是从学校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良好的教学设备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资金的投入是素质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部分学校还存在着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不断反思,去除应试教育的思想模式等等。关于小学素质教育的研究中,针对学生家长认知的研究较少,对于渭南地区小学素质教育的研究则更少。本文以渭南农村地区青年家长对小学素质教育的认知为题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现状调查

通过对当下教育发展状况的了解分析,我们认为在教育过程中,素质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现今阶段我国素质教育的推广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不同阶段教育教学对于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差异,二是城镇和农村教育发展程度对于素质教育普及限制,三是教师和家长对于素质教育的认知程度差异。

针对以上素质教育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决定面向农村地区针对青年家长(即小学阶段学生家长)进行一次关于素质教育的认知情况调查并进行研究分析。

1.调查概况

为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代表性,研究小组在渭南市范围内选定五所农村小学作为调查点进行调查走访,同时针对渭南青年家长展开了关于渭南农村地区“青年家长”对小学素质教育认知的问卷调查。获取问卷500份,剔除无效问卷20份,并对结果进行统计整理。

2.数据统计

3.结果汇总

通过问卷和实地调查发现,调查小组总结出渭南农村地区青年家长对小学素质教育的认知如下:

第一,就农村青年家长对于素质教育的了解程度而言,只有13.3%的人了解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还有23.3%的人对素质教育完全不了解。

第二,就农村小学老师的教育水平认知而言,43.1%的青年家长对教师不甚满意,认为教师的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第三,45.8%的青年家长认为,子女不听话的时候就应该惩罚,打骂后子女才会知错就改,同时有21.7%的青年家长认为应该请求学校老师帮助教育。只有7.3%的青年家长会采取思想教育的方式进行处理。

第四,在对学校好坏的评价上,有 42.3%的青年家长表示学校的升学率是决定学校好坏的关键因素。在针对当前小学教育模式方面,35%的家长认为当前的教育是以学生成绩为主,家长更愿让自己的孩子接受不过分注重成绩,全面培养,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模式。在访谈过程中也有很多家长明确表示,农村素质教育还需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二、成因分析

通过深入访谈,认为渭南农村地区青年农民对小学素质教育认知的影响因素有:依赖教师的同时缺乏与教师的沟通;缺乏家庭素质教育意识和相关方面知识;对素质教育的认知不够全面;农村教师教育水平不达标。

第一,针对依赖教师的同时缺乏与教师沟通的问题,在对渭南地区青年家长走访中发现,很多学生家长与教师的交流仅仅停留在每学期末的家长会上,沟通渠道较为局限,无法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动态及教育情况。这种长期与教师缺乏沟通的问题,使得学生教育未能及时、全面进行。

第二,针对轻视家庭教育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青年家长普遍认为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为其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就算完成教育的义务。同时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对于孩子品格的培养和素质的教育。这说明渭南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缺失的现象严重,而对家庭教育的不了解和不重视是家庭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

第三,对素质教育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的问题,在访谈中笔者发现,农村青年家长了解素质教育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的认知中表现出知道素质教育是优于应试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但优越在哪儿却说不清楚。还有少部分青年家长认为,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推广虽然将孩子从应试学习中解放了出来,可相比于应试教育,孩子学习目标过于分散,从而导致孩子无法集中精力进行主要科目知识的学习,所学到的知识也变少了。

第四,针对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笔者在对农村小学实地走访中发现:大多数小学都配有班级必需的多媒体、民族乐器、体育器材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且各个年级排课情况也比较合理。但教学设备使用次数较少,教师力量薄弱,队伍老年化现象十分严重。

正因为这些现状,使得在大多数青年家长眼中,素质教育变成了一种形式化的教育方式,从而对小学素质教育问题产生诸多误解。

三、对策研究

针对以上分析得出的关于渭南农村地区青年农民对小学素质教育认知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原因,调查小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提出以下几项相关建议。

(一)加强对于农村地区青年家长教育意识的引导

青年家长应该作为孩子教育的参与者,与学校、教师和社会共同完成在生活中对于孩子的思想教育,及时与学校教师进行沟通,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培养孩子探索学习的思维模式,提高孩子对于外界知识的吸收和转化能力。

(二)促进社会对农村素质教育的关注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大力宣传素质教育,提高农村青年家长对小学素质教育的正确认识,通过报纸、杂志等手段解读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农村教师培训的方式,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政府可以定期组织人员进入农村家庭进行实地考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素质教育的推行扫清障碍,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氛围。

(三)建立家长与学校之间良好的沟通渠道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家长会或打电话的方式主动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沟通,让家长了解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尽力消除家长对学校的依赖和误解。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与家长共同参与的作业,引导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使家长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

四、总结

教育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国家的根基。在广袤的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施行是实现全民高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因而,只有我们从根本上对农村小学素质教育重视起来,才能够在实践中不断进步,从而从根本上实现全民素质文化的大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才.对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现状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1,12(12):77-95.

[2]宋玉华.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推进[J].学园,2013,(34):79.

[3]董艳.小学素质教育面面观[J].科教导刊,2010,(4):66-67.

猜你喜欢
农村地区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及改善策略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需求的研究
当前农村地区小学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