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赏识教育喝彩

2016-05-30 15:25孙小芳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19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语言教育

孙小芳

摘 要 赏识教育是当今教育提倡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本文就赏识教育的意义和方法作了初步探索,为教师尽快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建立一种新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条件。

关键词 赏识教育 自我赏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0056-01

赏识教育也叫鼓励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充分肯定不断强化,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成长。赏识教育一经我国著名教育家周弘提出,就被教育界所认可,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实践中,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 、赏识教育的运用的意义

赏识教育法认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实践证明赏识教育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愉悦、和谐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参与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亲自体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其主动性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经常运用赏识教育,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能力就会得到提高。这样的教学要比传统的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效果要好得多。

二 、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1.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80年代开始,国家就决定在学校中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法》明确提出要有“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务之急。新一轮课改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建立一种新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2.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加速期,直观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朝气蓬勃、富于想象、好学、好动、兴趣广泛,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参与愿望,希望在参与活动中表现自我存在的价值。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在参与中满足其各种需要,培养他们良好的适应能力,交往能力和自信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任务的安排上,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体差异,使不同水平和类别的学生均能体验到成功的快感,从而满足其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三、掌握赏识的时机与方法

1.赏识的时机

学生第一千次摔倒了,做教师的要坚信他第一千零一次能站起来。学生一旦有进步,得到老师及时、中肯而饱满的评价,哪怕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手势,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美国前总统林肯说过:“关键的一句话有时会影响人的一生。”这就强调了说话时机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赏识要及时,一旦发现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闪耀”点,应及时地给予肯定,这样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赏识的方法

(1)语言鼓励。在教学中,语言是运用得最广泛、最直接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教师必须掌握运用丰富的鼓励性语言。例如:学生能够顺利、准确地回答出问题时,教师可以用“好、非常漂亮、棒极了”这种评价鼓励的语言。针对作业、检测中学生的表现和差生信心不足时,教师应用“加油、坚持、你一定能行”的期望鼓励性语言。

(2)行为鼓励。在教学中,有时教师一个赞许的手势和眼神比口头表扬更有说服力,如:学生认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微笑的点头、风趣地竖起大拇指、顺手拍拍学生的肩膀等各种鼓励行为,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绝妙效果。

(3)信号鼓励。对学生个人或集体的称赞,教师带头以掌声,会引发全班学生的响应,这种信号鼓励也会促进集体友好和融洽氛围的形成。

(4)集体鼓励。全体学生用掌声、摇旗呐喊鼓励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增加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取得好成绩。另外,还有关怀鼓励、精神鼓励、竞赛鼓励等等都能起到激励学生的效果。

赏识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新模式。将赏识教育运用到日常的点滴教学中,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有利于创造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勤于思考和提问,互助互学,不断刺激学生自信心的增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心,培养顽强拼搏及团结互助的精神,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张华.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体育新课程,2005,(9):15-17.

[2]赖举梅.浅谈赏识教育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运用[J].龙岩学院学报,2004,(6):52.

[3]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语言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