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6-05-30 10:48杨世林王广斌史国茂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7期
关键词:岚县发展现状对策

杨世林 王广斌 史国茂

摘 要:近年来,岚县马铃薯产业得到了快速稳步的发展,为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该文立足于岚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针对制约岚县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以促进岚县马铃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对策;岚县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7-0012-03

1 岚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岚县属山西省吕梁市辖县,位于省境中部西侧。2013—2015年,岚县马铃薯种植面积、总产量及马铃薯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三连增”,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岚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岚县建成了年产脱毒微型薯1 000万粒的繁育基地、67hm2原种繁育基地、667hm2一级种薯繁育基地、0.2万hm2绿色食品马铃薯基地,共涉及12个乡镇89个村、7 744户20 134人,其中贫困户6 195户、贫困人口17 430人;全县从事马铃薯产业的合作社达到115家,经纪人500多个,马铃薯产业覆盖贫困户17 022户,占从业农户的33%,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2万hm2,主产区平均产量超过30 000kg/hm2,总产48万t,马铃薯产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2 26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1.7%。

岚县以建成“三晋马铃薯第一县”为目标,坚持按照“政府推动、市场拉动、龙头带动、科技驱动”的思路,初步构建了“科学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作、订单化经营”的产业发展格局,马铃薯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植标准逐年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影响力明显增强,产业体系逐步完善,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提高,马铃薯主导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和脱贫效应日益明显。马铃薯总面积达到3.13万hm2(种薯1.47万hm2、商品薯1.66万hm2),产业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产业总产值占到全县农业产业和扶贫产业份额的50%,贫困人口靠马铃薯产业的人均收入为6 000元,占到贫困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的50%,年均增长21.6%。

2 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投入仍显不足,企业数量不足且规模较小 岚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其本身的经济发展起点比较低,农业贷款率较低,从而对产业的扶持力度较小。为进一步发展马铃薯产业,尽管岚县克服了国家级贫困县财政收入低的困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但对于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来说仍显不足。岚县马铃薯产业整体发展以家庭分散加工为主,主要特点为规模较小,生产水平及科技含量低,产品没有质量标准,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程度低,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全县仅有一家省级龙头企业即宜芳食品有限公司,但该公司资金投入少,流动资金缺乏,融资存在困难,加工能力有限,加工产品主要是粉条和淀粉等初级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几乎为零,同时利益连接机制不健全,龙头带动作用不强。

2.2 新优品种应用率低,贮藏管理力度不强 岚县马铃薯主栽品种有“克新1号”、“冀张薯8号”、“晋薯16号”等高产中晚熟鲜食品种。近年来并不乏新优品种的研发与投产,但是岚县目前尚未大范围引进并应用这些新优品种,导致新优品种应用率低,直接影响了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尽管岚县已具有一定数量的马铃薯贮藏窖,但其建设标准不高且管理粗放,马铃薯的损失率在10%~15%。而建设大型储藏窖投资资金大,农户个体无能力承担,也缺乏相应组织承担相关费用,从而挫伤了部分农户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并降低了岚县马铃薯的品质与竞争力。

2.3 专业合作组织较少,营销手段单一且信息落后 近年来,岚县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较快,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凸显。但从总体上看,专业合作经济社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大多数属于松散型的自我服务性团体,存在产权关系不明确、运行机制不规范等问题,从而在联结和协调龙头企业与农户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等方面尚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尽管岚县马铃薯营销经纪人很多,但仍沿袭传统营销手段,缺乏电商、微商等新型营销模式,岚县虽然开展了多次培训和服务,效果仍不明显。另外,信息服务能力落后,缺乏反馈价格行情和供求趋势的信息服务平台,出现了产地与销地的信息不畅通、不及时的问题,从而容易出现经销商的压价现象。

3 进一步发展岚县马铃薯产业的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岚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问题,岚县应围绕打造“山西马铃薯第一县”、“全国马铃薯主粮化开发第一县”的目标,以产业精准扶贫为核心,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为方向,抓住基地加强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壮大产业集群、优化品牌创建、市场营销多样化五个关键环节,从而推动马铃薯产业优化升级,真正走出一条产业发展和扶贫同步的新路径,切实推动农民和贫困户持续增收。

3.1 设立产业目标,抓好基地建设标准化建设 有关部门已设立了2016年岚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目标,即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2万hm2(原种繁育面积53.33hm2、一级种繁育面积667hm2、无公害马铃薯面积1.6万hm2、绿色马铃薯面积0.33万hm2、有机马铃薯面积13.33hm2),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贫困户靠马铃薯产业提供的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目标合理科学又不失突破,是结合近几年岚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实况,并对未来发展有良好展望的基础上订立的,对产业未来的发展有很好的指引作用。同时要抓好标准化基地建设,按照操作规程,抓好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确保全县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全覆盖。其中,原种繁育基地、一级种繁育基地要精准到建档立卡贫困户,绿色马铃薯生产基地要覆盖80%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所有项目优先精准落实到2016年的减贫贫困户和26个整村脱贫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3.2 加快新品种和新技术的试验推广速度 新阶段为实现岚县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要从加快新品种和新技术试验推广入手。一是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岚县引进国内外各类马铃薯新品种30个,在土峪、普明、社科、王狮、大蛇头、河口、界河口、顺会等乡镇优先扶持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建设新品种不同播期区域试验基地40hm2,为今后全县马铃薯新品种大面积推广先行先试。二是开展新技术试验。在岚城镇以北关村、前庄村为主的公路沿线建设双膜覆盖(铺膜的基础上加拱棚)极早熟品种试验示范基地26.67hm2,探索“一年两熟”的耕作模式,力争在“第二届土豆花开旅游文化节活动”开幕时有新产品上市,延长鲜食马铃薯的销售时间;在东村、普明、岚城、土峪、顺会、上明、社科等乡镇建设玉米套种马铃薯增产增效技术试验示范基地20hm2。

3.3 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专门成立马铃薯产业发展领导组,实行一位县级领导主抓、一个工作班子运作、一个配套政策推动、一批技术队伍服务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同时将马铃薯产业与精准扶贫考核挂钩,有力地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克服县级财力不足的困难,从各种途径对岚县马铃薯产业进行招商引资,增加资金投入。三是加强督查考核。把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工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由县委、政府督查室牵头,县农业农村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参与,深入到乡、村及企业,对马铃薯产业推进情况进行现场督查,做到“督查到一线、考核到个户”。

3.4 坚持组织化经营,壮大产业集群 组织化经营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岚县主要的龙头企业有育种龙头企业康农薯业有限公司,建成了全省一流、吕梁最大的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基地拥有组培实验室1 200m2、日光温室5 000m2、防蚜网棚5万m2,年可生产脱毒微型薯1 000万粒,供应能力占全市年实际需求量5 000万粒的20%,除供应本地及周边马铃薯主要产区外,还远销至陕西、山东、河南等省。其正在建设的总投资3 172.46万元的7 000m2微型薯繁育智能温室项目建成后年可生产微型薯5 000万粒,可以满足667hm2原种基地、0.67万hm2一级种薯基地的用种需求,可为全市及周边地区6.7万hm2商品薯生产提供优质脱毒种薯。岚县将成为山西省最大的脱毒微型良种繁育基地。加工龙头企业宜芳食品有限公司拥有30t/h精淀粉和年产1 000t马铃薯粉条、粉丝两条生产线,年可加工转化马铃薯1万t左右。绿禾薯业有限公司建起了占地20万m2、建筑面积27 025m2的集电子交易、产品检验检测、恒温贮藏为一体的马铃薯批发市场,建成了总建筑面积9 000m2的半埋恒温薯窑2座,可贮藏成品薯3万t,年可购销马铃薯10万t。同时也要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围绕马铃薯产业集群和马铃薯主粮化开发,尽快启动岚县与山西省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签订的总投资16亿元的岚县马铃薯、小杂粮、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开发项目,真正实现岚县产业一条龙,农业产业化集群化。

3.5 坚持技术专业化,结合本土形成特色 岚县已经与山西省农科院达成了科技创新战略协议,在种植、加工、储藏等方面共同合作以破解技术难题。同时聘请省、市专家来岚授课,提升了本土人才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指导能力。推行技术承包责任制,结合精准扶贫,采取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包乡镇,县、乡技术骨干长期包村、包户的办法,三年间累计开展技术培训1 300余场次,年均培训400余场次,培训农民2万余人次,做到了一户至少有一人受训,并应用于实际中,真正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同时加强马铃薯主食化开发,全县马铃薯加工企业和作坊发展到100多个,以粉条粉丝、淀粉为主的产品达到了10多个品种,以土豆为主的岚县风味系列美食有100多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岚县土豆宴。

3.6 加大品牌化创建力度,多渠道进行特色营销 岚县已经完成了1.33万hm2马铃薯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2万t绿色产品认证,创建了0.67万hm2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岚县马铃薯”成为了农业部认证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加大力度进行品牌创建,在大运高速南北线、南环、太汾、太佳、太阳高速等6条线路、太原南站候车大厅、太原高铁车厢、公交车体、公交报站和太原人流量较大的小区进行广告投放;与CCTV-7《农业气象》和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等栏目进行合作,提高品牌效应和传播率。另外,加快“三品一标”和知名商标认证。鼓励引导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做好产品认证、品牌策划、推介工作。为改善营销手段单一的问题,结合时代特色,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发挥优势做营销。在省城、离石、县城等扶持开办直销店、专柜店,启用无公害、绿色和“岚县马铃薯”地理标志标识,在产品包装和规格上下功夫。二是利用平台做营销。积极组织参加各类特色农产品推介活动,通过包装说明、现场制作等方式,真正让消费者体验到岚县马铃薯的产品特性和营养价值。三是寻找“订单”做营销。确保马铃薯销得出去、薯农种得放心。四是发展电商做营销。加强电子商务等市场营销新型手段的培训,鼓励支持马铃薯营销经纪人、合作社、加工企业与“阿里巴巴”、“乐村淘”、“京东”主动对接,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市场转化率。

参考文献

[1]张软斌,兰惊雷,王慧兰,等.山西马铃薯产业化开发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思考[J].山西农业科学,2005,33(3):8-11.

[2]姬青云.山西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7,139(7):26-27.

[3]张培增.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在山西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7(7):12-14.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岚县发展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岚县“土豆宴”迈上品牌化发展快车道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吕梁市岚县:“五水”同治,打造良好生态水环境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岚县第五届“土豆花开了”旅游文化月启动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在岚县,土豆不仅仅可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