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和KT对香樟茎段腋芽诱导的影响

2016-05-30 01:49李素华韩浩章张丽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7期
关键词:香樟

李素华 韩浩章 张丽华

摘 要:该文以香樟的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两种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苄氨基腺嘌呤(6-BA)和激动素(KT)对腋芽诱导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香樟不定芽的诱导和形成过程中,BA较KT具有较大的活性,相同浓度下BA处理不定芽的诱导率、长度和芽上的叶数显著高于KT处理,而KT处理有利于叶面积的增加;细胞分裂素浓度越高,不定芽的生长速度越快,叶片数量也越多。综合来看,MS+6-BA2.0mg/L+NAA0.1mg/L为香樟腋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

关键词:香樟;细胞分裂素;腋芽诱导

中图分类号 S79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7-0029-02

Abstract:Taking the Cinnamomum camphora stem segments as explants,the effects of two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ytokinin 6-Benzylaminopurine (6-BA) and excited hormone (KT) on bud induction and growth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6-BA has greater activity than KT in the camphor adventitious bud induction and formation,the adventitious bud induction rate treatment,length and leaf number of 6-BA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KT treatment under the same concentration. KT is conducive to the increase in leaf area,and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cytokinin, adventitious bud growth was faster,leaf number more. Overall,the best medium for inducing axillary buds of Cinnamomum camphora is MS+6-BA 2.0mg/L +NAA 0.1mg/L.

Key words:Camphor;Cytokinin;Axillary bud induction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 Presl],为樟科樟属常绿乔木,全株具樟脑香气,是提取纯天然香料的重要原料,其枝叶茂密、树形优美,是城市绿化、园林景观的良好树种。香樟长期以来以种子繁殖为主,但播种繁殖会导致实生苗后代性状变异,苗木参差不齐,且育苗周期长等[1-2],而采用扦插繁育方法,又存在母株材料来源有限、生根难等问题。组织培养繁殖最大的优势是繁殖系数高,繁殖周期短,幼苗生长整齐一致,而且能够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近年来,为满足香樟的良种选育和优质种苗供应的需要,学者对香樟的组织培养已有不少研究,在不定芽诱导过程中普遍采用茎段作为外植体,以添加NAA与BA2种外源激素的MS培养基进行培养,且结论都不一致[3-6],在一定生长素浓度下KT对不定芽形成的影响也少见报道。为此,笔者以香樟茎段为外植体,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细胞分裂素6-BA和KT对不定芽诱导和生长的影响,以期找到适合香樟腋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旨在为香樟新品种的快繁和遗传育种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于2016年6月上旬采于宿迁学院园林技术实验中心香樟苗圃地,从7年生的健壮植株的中下部位剪取腋芽尚未萌动的幼嫩枝条作为离体培养材料。

1.2 试验方法 选择发育充实且无病虫害的嫩枝,剪去叶片,切成2~3cm长的茎段,先用毛刷在自来水下清洗表面的尘土,然后用流水冲洗2~3h,放入干净烧杯中待用。外植体消毒时先用75%的酒精消毒30s,再用2%NaclO灭菌20min,无菌水冲洗3~4次,然后用无菌纸吸干材料表面的水分,切除茎段两端,最后把长为1~1.5cm带2~3个腋芽的茎段接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上。

1.3 培养条件 培养基共设4个处理,分别是处理1:MS+6-BA1.0mg/L+NAA0.lmg/L;处理2:MS+KT1.0mg/L+NAA0.lmg/L;处理3:MS+6-BA2.0mg/L+NAA0.lmg/L;处理4:MS+KT2.0mg/L+NAA0.lmg/L。培养基均附加蔗糖30g/L,琼脂7.5g/L,pH值为6.8,培养室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4 000Lx,光照时数为12h/d。每一处理接种30瓶,每瓶3个茎段。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40d后,统计腋芽萌发率(腋芽分化的个数/外植体的腋芽数)、不定芽长度、不定芽上的叶数和叶片长度。采用Excel进行制表,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外植体接种7d后小叶柄开始脱落、腋芽膨大,40d后各处理生长状况的统计结果表1,不同处理的不定芽的生长情况见图1。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得出各处理间的诱导率、不定芽长度、不定芽叶数、叶长的F值分别为26.51、203.68、151.95、43.79,均大于F0.01(3,8)=13.90,说明各处理间的4个测定指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故进一步对统计结果进行多重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当NAA为0.1mg/L时,细胞分裂素浓度为2.0mg/L的两个处理的萌芽率均高于浓度为1.0mg/L的处理。从细胞分裂素种类来看相同浓度下BA较KT对腋芽诱导率更高,其中萌芽率最高的为处理3,与其他3个处理间呈极显著差异。此外,从试验中发现处理1、处理3的不定芽生长势比处理2和处理4旺盛,叶片更幼嫩。从表1、图1不定芽的长度和叶数来看,添加有BA的两个处理明显多于另外两个处理,这与叶片长度的测定结果相反,培养基中添加有KT的两个处理的不定芽上的叶片平均长度显著高于含有BA的处理。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1.0~2.0mg/L浓度范围内,细胞分裂素浓度越高,越有利于香樟腋芽的诱导,这与王长宪等的报道一致[7]。但不同激素对香樟腋芽诱导也有较大影响,BA与KT相比,相同浓度下前者的诱导率较高。此外,细胞分裂素对不定芽的生长和叶片分化也有较大影响,培养中添加有BA的两个处理的不定芽长度和叶数显著高于含有KT的两个处理,周菊华等在研究外源激素对麝香石竹茎段外植体不定芽形成的影响时指出BA在高频率诱导不定芽形成的同时,对所形成的不定芽伸长生长、鲜干重增长、干重百分率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KT则不然[8],本研究表明,在香樟不定芽诱导和形成过程中,BA较KT具有较大的活性,其在促进不定芽分化的同时也促进了不定芽的伸长生长。从激素水平来看浓度越高不定芽的伸长速度越快、叶数越多,但2.0mg/LKT较1.0mg/LKT的两个处理未呈现明显差异,KT相对于BA有利于叶面积的增加。综合来看,香樟腋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10mg/L,其腋芽诱导率最高、不定芽生长速度最快、叶片较为幼嫩,这对获得具有形成不定芽能力并可扩繁的丛生芽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连芳青,熊伟.樟树茎段的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J].江西林业科技,1992(3):20-21.

[2]黄建,闵炜.樟树幼叶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的筛选[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3(4):393-396.

[3]邹晖,陈永快,王伟英.香樟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进展[J].福建农业科技,2009(1):71-72.

[4]吴幼媚,王以红,蔡铃,等.香樟优良无性系快繁技术的研究[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06,25(1):60-64.

[5]张椿芳,王建军,何月秋.香樟茎段组培快繁技术[J].福建林业科技,2015,42(4):128-132.

[6]何月秋,王建军.香樟涌金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J].南方农业学报,2015,46(1):96-100.

[7]王长宪,刘静,黄艳艳,等.山东抗寒香樟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7(4):513-516.

[8]周菊华,郑晓霞,梁海曼.NAA BA 和KT对麝香石竹不定芽形成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1992(3):79-83.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香樟
江南的香樟
第5期香樟经济学Seminar(西安)征文通知
重庆园科院研究发现该市香樟煤污病致病菌
香樟 香樟
香樟树,樟树香
香樟木的沉默
梦里香樟
香樟的栽培与管理技术
永州香樟叶精油的提取及其季节含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