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和施肥配比对红小豆形态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2016-05-30 01:49金喜军马苏玉郑浩宇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7期
关键词:红小豆种植密度产量

金喜军 马苏玉 郑浩宇

摘 要:该研究以2个红小豆品种珍珠红和宝清红为试材,设置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配比组合,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肥配比对红小豆形态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肥配对红小豆形态指标和产量的影响显著,适合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红小豆的最佳种植密度是21万株/hm2,与之配比的施肥组合是尿素60.3kg/hm2、二铵154.2kg/hm2、硫酸钾61.8kg/hm2。

关键词:种植密度;施肥配比;红小豆;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7-0037-03

Abstract: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two adzuki bean varieties ZZH and BQH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lanting density and fertilizing proportion on adzuki bean yield.The results showed that:adzuki bean yield was influenced significantly by planting density and fertilizing proportion,and the optimum density was 21plants/hm2,optimum fertilizer composition was 60.3kg/hm2 of urea,154.2kg/hm2 of diammonium,and 61.8kg/hm2 of potassium sulfate which is suitable for western reg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Key words:Planting density;Fertilizing proportion;Adzuki bean;Yield

红小豆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是重要的医食同源[1]作物,深受亚洲消费者的欢迎[2]。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红小豆功能和相关产品不断被开发利用,如红小豆色素是天然的食品添加剂[3,4],其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5]、能起到降低血糖和胆固醇含量[6]的作用,因而被应用于食品和保健品中。中国红小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7],而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杂粮主要的种植基地[8],红小豆一直是其主要的出口创汇农作物。受传统观念的限制,红小豆种植一直处于较为粗放的水平,导致其产量低,且年际间波动大。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是决定红小豆产量的主要因素,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配比处理,明确适用于黑龙江西部地区的最佳红小豆种植密度和施肥组合,为实际生产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以黑龙江主栽2个红小豆品种宝清红和珍珠红为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采用裂区设计,密度作主处理,施肥作副处理,设置4个密度、3个施肥配比共计12个处理,施肥设置高氮、高磷、高钾3种施肥配比,分别用F1、F2、F3表示,具体施肥量见表1。种植密度包括14万株/hm2、21万株/hm2、28万株/hm2、35万株/hm2,分别用M1、M2、M3、M4表示,具体种植密度和施肥配比组合见表2。

1.3 调查项目及方法 株高和茎粗采用直尺测量;节数、分枝数、单株粒数采用人工数数法;百粒重和单株粒重采用天平称量。

1.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16.0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植密度和施肥配比对红小豆形态指标的影响 如表3,为不同肥密组合对珍珠红形态指标的影响。比较不同处理间珍珠红株高可知,M1F2处理株高最低,M4F1最高,并且在相同肥力条件下,种植密度越大株高越高;相同种植密度下,氮肥比例越大株高越高。M4F1和M4F2处理茎粗最小,M1F3和M2F1处理茎粗最大。总体来看,种植密度对茎粗的影响显著,即种植密度越大茎粗越小,而施肥配比对茎粗的影响未表现出规律性。M2F2处理节数最少,M3F1处理最多,种植密度和施肥配比对节数的影响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M4F1处理分枝数最少,M1F1处理最多,种植密度越小,分枝数越多,而施肥配比对分枝数的影响无规律性。如表4所示,为不同肥密组合对宝清红形态指标的影响。比较不同处理形态指标可知,种植密度和施肥配比对宝清红株高、茎粗、节数、分枝数的影响与珍珠红相同。

2.2 种植密度和施肥配比对红小豆产量的影响 如表5所示,为不同肥密组合对珍珠红产量构成因子和产量的影响。由表5可知,M4F3处理单株粒数最少,M1F2处理最多,并且相同肥力条件下种植密度越大,单株粒数最少;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氮肥比例越大单株粒数越多。不同肥密组合处理百粒重无显著差异,与单株粒数相同,M4F3处理单株粒重最大,M1F2处理最小,并且相同肥力条件下种植密度越大,单株粒数最小;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氮肥比例越大单株粒重越大。比较不同肥密组合处理珍珠红产量可知,M4F1处理产量最低,M2F2处理产量最高,并且相同肥力条件下红小豆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氮肥比例越大产量最大。如表6所示,为不同肥密组合对宝清红产量构成因子和产量的影响。比较不同处理产量构成因子和产量可知,种植密度和施肥配比对宝清红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产量的影响与珍珠红相同。

3 结论

本研究表明,种植密度和施肥配比对红小豆形态指标和产量影响较大,适合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红小豆最佳种植密度是21万株/hm2,与之配比的施肥组合是尿素60.3kg/hm2、二铵154.2kg/hm2、硫酸钾61.8kg/hm2。

参考文献

[1]郑卓杰.中国食用豆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2]Kitano-Okada T,Ito A,Koide A,et al.Anti-obesity role of adzuki bean extract containing polyphenols:in vivo and in vitro effects[J].J Sci Food Agric.,2012,92:2644-2651.

[3]韩涛,甘育新,李丽萍,等.红小豆种皮红色素的提取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1997,12(6):58-62.

[4]刘雪雁,马爱红,杨昌群,等.红豆皮提取天然色素的试验室研究[J].吉林工学院学报,1999,30(2):30-32.

[5]周威,王璐,范志红.小粒黑大豆和红小豆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科技,2008,9:145-148.

[6]于章龙,段欣,武晓娟.红小豆功能特性及产品开发研究现状[J].食品工业科技,2008,1:360-363.

[7]金文林,宗绪晓.食用豆类高产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0.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2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红小豆种植密度产量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红小豆价格持续上涨,后期有回落风险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种植密度对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甘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技术研究
优化种植密度下的甘薯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2014年红小豆种植面积增加价格或有所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