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在人才质量保障体系中的机制研究

2016-05-30 10:48宋涛金志杰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6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机制

宋涛 金志杰

摘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人才培育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本文通过探索资助育人的运行机制,创建资助育人的平台,挖掘资助体系的育人功能,阐述资助育人在人才质量保障体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资助育人;人才质量保障体系;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001-02

高校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教育机构,负责学生的梦想和社会的培养。虽然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但大学生仍然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因此,毕业后的大学生人才质量决定了是否能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能否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做出贡献。那么,如何根据高校人才质量保障体系满足社会的需求,大学生的素质能否适应各种工作的需要等等,是目前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国家定位部分高校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校,这部分高校需根据社会需求来建立人才质量保障体系。

随着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也在迅猛发展,如何保障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然而,有很多大学生家庭贫困,为了使每个大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自2007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各种各样的资助政策,各高校已形成了各种为贫困生提供“奖、助、贷、补、免”的资助。众所周知,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大学的教育目标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品格和创新、奉献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通过如何使高校资助工作顺利开展、强化资助育人功能、完善资助保障体系、创新资助育人模式,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运行机制的研究与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以生为本,坚持资助育人工作理念

围绕“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的目标,坚持以生为本、以爱为源、育人为先,在学生资助工作中根据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的层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资助方式,让每一位受助学生更加自信、更有上进心。自信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感恩是学生资助工作的价值所在,让经济帮扶变为受助学生的理解、尊重、关心和激励,满足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需要、精神激励需要、情感抚慰需要和成长成才需要。

学校应根据资助方式的不同,针对学生特点,进行优化配置。将奖学、助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将经济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资源,经济资助措施细化为人才培养措施,经济资助过程优化为人才培养过程,经济资助成效具体化在人才培养成效中,充分发挥资助工作育人功能。

二、多措并举,健全完善资助工作机制

1.建章立制,优化队伍。学校应根据国家资助政策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完善各项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学生资助工作的具体操作流程,确保学生资助工作有章可循,为顺利开展各项资助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确保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应将学生资助工作列入年度党政工作要点,专题研究部署,确保“机构、人员、经费、责任”四到位,做到分工明确,厘清责任,实行层级负责制;建立学生资助领导小组总体部署、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筹协调、学院资助辅导员具体落实、班级助学委员积极配合的四级助学工作网络;对从事资助工作的人员,要定期组织参加业务培训、座谈交流、案例分析、立项研究课题,提升水平、提高能力。

2.规范程序,完善机制。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法。困难学生认定是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也是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保障。在评定中应重视引导,可尝试建立量化指标体系,作为认定的依据,认定的结果应该在一定范围内以人性化的方式公布,并建立信息档案,实行动态管理,适时进行调整。②学生奖助学金审查机制。如何确保审查工作的公正合理,有必要建立大学生奖助学金多级评审、公示、学生民主参与的评审机制。经个人申报、班级民主推荐评议,院校两级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评审、公示等程序,使各项资助评定工作在“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的体制下运行。③学生资助监督机制。为确保困难认定、各类资助规范评审、资助资金准确发放等工作顺利展开,学校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定期对困难认定学生结果进行复核;建立信访制度,畅通监督渠道,设立举报电话、电子邮箱、举报接待室等途径接受学生投诉;组织专项检查、抽查;规范资金使用,严格执行年初预算、年终决算制度,资助资金做到专款专用,通过银行准确发放至学生个人账户,工作人员不经手现金。

3.贴近学生,细致服务。①准确把握时机,积极开展宣传。在寄发新生入学通知书时、新生开学报到时、入学教育阶段、贷款毕业生离校前等特定时间,广泛政策宣传,做到资助政策人人熟知。②切实改进方法,提高服务质量。一是抢占网络教育阵地,依托网站、飞信、博客、QQ等网络平台,提升工作的时效性;二是开发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实现工作的信息化;三是开发微信公众平台和手机APP,实现工作的交互化;四是组织资助工作人员一线工作,深度辅导,真诚沟通,开展“我与学生面对面”活动,设立工作接访日。③传递爱心,细致服务。资助工作要强调人文关怀,不但要帮助学生度过一时的困境,更要学生心中播下爱和互助的种子。学校应打造“关爱学生,奉献真情”校园爱心文化,为班级选聘班主任,对学生的学涯、生涯、职涯发展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三、丰富载体,精心搭建资助育人平台

大学生资助工作,资助是形式,达到育人效果才是根本。国家助学政策是通过资助大学生经济上的需要,来解决大学生学习期间经济困难,学校要建立大助学观念,最终做到精神上培育、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就业上指导、生活上关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1.思想教育平台。①诚信教育。学校应积极构建以“诚信做人、诚信贷款、诚信还贷、誠信交费”等为主要内容的诚信教育体系,将贫困生的诚信教育纳入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如“诚信教育月”主题教育活动、“贷款助我成才,还贷显我诚信”座谈会、印发《致贷款毕业生的一封信》等。②感恩教育。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对国家、社会、学校、父母的感恩,践行感恩之活动。学校可积极探索,通过开展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引导获奖受助学生从事公益活动,传递爱心、帮助他人、回报社会。③自强教育。学校应建立贫困大学生学业预警机制,鼓励全校学生以“优秀先锋”为榜样,努力学习,艰苦奋斗,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营造自强自立、积极进取的校园氛围。④关爱教育。高校应结合学生需要,因地制宜开展各种资助活动,例如:冬天送棉衣、联系车站来学校卖票等,关爱贫困大学生,让他们得到了经济资助,也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爱。

2.学业辅导平台。①建立创新评优体系。高校可通过多种方式鼓励贫困大学生既努力学习,又要学会创新。目前存在很多贫困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创新能力不高、就业难等特点,学校需要不断完善大学生的考核机制,鼓励贫困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参与科研创新、创业创新,努力成为创新型高素质人才。②组建学习兴趣沙龙。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外语、计算机、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地域差距,学校可通过组织开展学习兴趣沙龙、技能培训班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培训。对于极个别因为基础差而多门功课不及格的“双困生”,可通过组建“奋进班”、“学业提升小组”等方式,集中力量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3.心理疏导平台。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存在心理压力过大、人际交往能力欠缺、学习不能得心应手等问题,学校应及时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心理解惑工作。

4.就业指导平台。针对贫困生群体自身的不足,学校可通过模拟招聘会、就业指导课、用人单位实地考察等形式,有针对性对贫困毕业生进行团体求职指导,提高贫困生群体的就业竞争力。学校还可以聘请校内外就业导师,针对贫困生人际关系弱的特点,利用就业导师的社会关系,为贫困毕业生推荐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就业。

5.生活服務平台。学校还应注重生活关爱,开展各类“暖心工程”,如利用节假日开展亲情教育,资助贫困学子回家过新年,冬天赠送保暖内衣等。

6.能力提升平台。拓展技能性勤工助学岗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引导贫困学生自立自强,使其获得一定收入,在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总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在高校人才质量保障体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通过完善资助保障体系,来加强资助育人功能,更好的为人才质量保障体系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期彪,谭德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与育人机制的模式构建[J].南华大学学报,2010,(5):94-96.

[2]成珊.构建资助工作长效机制,强化资助育人功能[J].科教导刊,2012,(7).

[3]孙德刚.利用贫困大学生资助活动,开展资助育人工作——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J].教育探索,2011,(10):108-109.

[4]赵贵臣,刘和忠.试析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育人功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32-134.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机制
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的思考
定向培养 还需完善安置机制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让阳光点亮你的生命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