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类学生就业竞争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05-30 10:48黄梅雪许建豪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6期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高职对策

黄梅雪 许建豪

摘要: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国内外对IT行业的人才需求非常巨大,并且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人才短缺的现状越来越明显,也给高职计算机类学生在就业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挑战的机遇并存。因此,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从学生顺利过渡到职业人的关键。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类学生;就业竞争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003-02

一、高职计算机类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

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国内外对IT行业的人才需求非常巨大,并且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人才短缺的现状越来越明显,同时,也为计算机类的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面临更大的挑战。

据调查,高职计算机类学生存在很严重的供需矛盾。一方面,企业急需大量的高技能人才,但面对众多的求职者却让企业难以找到自己青睐的人才;另一方面,高职培养出来的计算机类学生很难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毕业生在心态、知识结构、职业素养跟企业的用人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从学生的角度剖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1.职业生涯缺少规划导致就业方向迷失。学生从入学开始,虽然专业带头人已经做了专业介绍,在整个三年学习过程中,就业指导教师也都进行了指导,但由于学生本身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视,也不知道对以后会有什么帮助,更不用说熟悉职场情况了,因此就业方向感缺失,学习动力缺乏。

2.没有处理好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角色转换。现在学生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比以往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东西都不是很关心,包括对就业形势和就业意识都不是很关注,都有依赖父母的心态,或者根本就不想工作,没有从学生的角色中转换过来,还没有做好作为职场人的准备,导致就业意愿不高。

3.没有处理好学习社团活动的关系,专业技能不扎实。目前,部分专业课程设置没有很好的对接市场需求,没有达到学有所用或为就业做到扎实的专业技能储备,与企业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同时,学生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热衷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又不懂如何处理好学习和社团活动的关系,这样专业技能就慢慢被抛弃了,导致两头都不精,最终只能专业就业不对口。

二、提升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如何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学生从学校到职业人的转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加强通识教育提升高职计算机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的职业教育,通识教育占据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相信不久的将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会融合在一起,加上市场对人才需求的首选还是综合能力,这样通识教育就显得异常重要了。计算机类的学生相对其他系部的学生来讲,因专业原因,大部分学生不是很活跃,一天天对着电脑,如何有效地对他们加于引导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加强通识教育使计算机类学生在职业素质、职业价值观、变性思维能力及其他能力上得到明显提高,这样就业竞争力就会得到明显提升。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通识教育[2]。

(1)重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要重构通识教育课题体系,就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着手,在理论上通过开设人文素养、审美素养和品德素养,在实践上通过企业和学院的共同配合,尽量做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和相互促进。

(2)改革通识教育教学方式和育人环境。通识教育课内课外都要抓,要发挥合作企业、教师、学院的作用,在课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信息计算机类学生的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微信推送、微博微博、移动课堂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促进思考。同时,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校企合作企业参观考察、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创新性和意志力等综合素质。在育人环境的建设上,要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中融入通识教育,如功能区分布、色彩装饰、建筑物布局、景观布局的设计等,当学生置身校园中时,在视觉和心灵中时时受到冲击,学生在思维、创新、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升华。

(3)强化师资培养及引领示范。人文社科部或相關思政部门的主管领导和教师要在通识教育中起到引领的作用,要让教师认识到通识教育对学生人格、价值观及职业生涯的重要作用,要注重师德建设,要给学生做好示范,以自身的修养、品德去影响学生、熏陶学生,要强化师资培养,要派教师去参加师资培训和企业锻炼,及时把握市场需求开阔视野,要积极引进企业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或聘请做兼职教师,通过他们的技能和品德影响学生。

2.培养职业素养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创建仿真的职业环境,如各专业在建设实训室时,都会分出教学区和讨论区,并与工作室相结合,采用项目教学法,使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一个项目从需求分析、规划、设计、测试、验收等整个实施流程。同时,还可以和企业一起创建订单班,如信息管理专业由企业教师给定网店运营综合实训、微薄利校企合作电商项目综合实训等项目,贯穿整个学期的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真实项目的场景,同时安排学生到企业去顶岗实习,了解企业的企业文化、工作流程等。网络技术专业还选派优秀学生去企业锻炼,由企业进行管理培训,表现好的学生可以直接到企业工作,并请这些已就业的学生回来和在校生进行心得交流。通过这些形式,学生自我认知和职业意识得到了提高,使学生树立科学地职业观和就业观,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和职业素养[3]。

3.社会、企业和政府应充分发挥好舆论导向及促进就业的作用。社会、企业和政府要根据IT类学生的就业情况做出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关注IT行业人才需求,特别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要加大其宣传力度,既要让学生感受社会对IT类高技能人才的重视程度,又要让学生感觉到社会大环境带给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如社会、政府、企业和学校一起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要做到轻学历、重能力的倾向,对学生给予政策支持和增加资金支持,鼓励学生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积极创业和就业,并为他们提供成为职业人必要的岗前引导和培训。

企业要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和实习实践提供坚强的后盾,企业还要积极参与学校校企合作项目,包括课程建设、项目实训、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同时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室,吸收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和研发中,使学生尽早适应职业环境,为后面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4.做好职业人生规划提升就业竞争力。在进入学校的第一个学期,在就业指导教师和专业负责人的指导下,对自己在校三年时间做好职业规划,培养自身的责任意识、爱岗敬业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的学生,要引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及技能,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考取各级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把职业技能和社团活动结合在一起,学生在沟通协调、团队协作上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促进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提升,使自身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就业指导教师要充当学生的知心人,要积极引导学生端正就业心态,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好定位,不要只关心待遇而不关注自身是否适合该工作岗位,应该要注重该岗位或企业是否有发展空间,要以积极主动、务实的心态去就业。

三、结语

总之,要提升计算机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需要学校、教师、合作企业、政府的通力配合,要根据计算机类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和引导学生做好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要在通识教育、教育教学改革、舆论导向等方面加强实施,全面培养计算机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及职业素养,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夏利波.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5,(5):255.

[2]向政.通识教育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25-28.

[3]李琼,柏嫱.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的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6):138-139.

猜你喜欢
就业竞争力高职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