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

2016-05-30 07:22杨千千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6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应对策略

杨千千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办学规模和实际招生人数都在逐年增加,高校办学水平和效果都在稳步提升。然而就现在的形式来看,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普遍存在职业倦怠,这样就导致辅导员队伍的构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都受到很大影响。文章对现阶段高校辅导员自身所存在的职业倦怠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探究应对职业倦怠现象的对策,希望能够提升辅导员的工作动力。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052-02

通过我国人力资源机构的有效调查发现,被调查人员中70%左右的人员都存在一定程度上职業倦怠现象。职业倦怠是工作过程中个体在高压作用下出现的身心疲惫及耗竭状态。有数据表明,由于教育行业是具有高压力性质的工作,所以教师是较易出现职业倦怠的人群。现阶段职业倦怠作为一种职业性的损害,在高校辅导员群体中开始逐渐的蔓延开来,给教学质量、学生思想及综合能力的提升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职业倦怠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校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这一情况的危害

1.工作热情持续下降。高校中大部分辅导员在刚进入到工作岗位时,具有良好的精力、工作热情以及主动性,但是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开始逐渐减退,进而出现呆板或者是一定程度上的惰性。

2.工作态度发生转变。一部分辅导员在刚投入到工作中时,其自身具有很强的成功信念,对于工作也比较狂热,但是其自身一旦发现现实和理想情况的不同或者是出现反差,就会使他们的工作热情不能长时间保持,最终导致身心疲惫。

3.职业成就感下滑。通过相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可知,有将近40%的辅导人员都认为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是作为一种谋生的方式。

辅导员负责建设和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因此他们在培养人才方面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职业倦怠这一现象的出现使得在提升辅导员自身水平、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影响:①长时间不良情绪的出现,致使辅导员自身产生一定的不适、且有疲倦、失眠等状态出现,严重的可能会出现精神方面的疾病,如焦虑、抑郁等。②辅导员自身有缺少工作积极性、不求上进、敷衍塞责等状态,这就一定会对思想教育工作造成影响,使得学生思想素质水平受到严重的影响,导致学生综合能力长时间得不到提升。

二、导致高校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1.社会支持度不足。首先,传统观念的束缚及影响。就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校辅导员没有从根本上理解自身工作职能,单纯的以为大部分工作都是空说空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实际意义;还有部分辅导员自身受到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再加之相应评价机制的不足,使得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重成绩而轻品德的观念;有的辅导员认为这一工作所有人都能进行,因此对辅导员自身的地位和作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基于以上原因,使得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与实际情况之间形成了巨大反差,这也给辅导员思想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其次,人际支持系统的不完善。高校辅导员既是教师也是组织、管理人员,因此在这种实际情况下,高校辅导员则处于两极化的地位上,并且在学校的实际发展和建设过程中都得不到有效重视。所以由于人际支持系统的欠缺,导致辅导人员处于被孤立的状态,导致其自身失落感增加。

2.组织系统的不完善。①工作强度的实际影响。高校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的根本原因就是由日常工作量以及工作强度过大而导致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随着学校的扩招,使得辅导员所要负责的学生人数在逐渐的增多;第二,学生自身主体性、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开始增强;第三,学生需求方面的提升,对职业指导以及学业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第四,受到高校学分制度以及高校管理社会化的转变,使得辅导员需要负责的学生范围不断扩大,而学生上课时间的不一致,使得在组织集体活动方面的难度增加。②职业特征的切实影响。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想要获得良好的成效必须经历一个漫长过程,这样一来就导致辅导员工作效果好坏具有不确定性,使得外界不能给予其很好认同以及正确的评价;还有部分辅导员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中,这是因为在工作进行过程中长期不到外界的肯定及认可,导致工作热情的减退。③辅导员角色上的不明确。高校辅导员自身有着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管理人员,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管理,还要服务于学生,使得辅导员在某种程度上处在角色混淆的情况。此外,辅导员不光要维护学生的基本权利,还要认真执行高校的各项制度,因此这也是导致辅导员自身角色模糊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这种角色上的弱化和模糊也使得他们在学生心中的定位不十分清楚,导致他们工作成效受到严重的影响,进而产生职业倦怠的现象。

三、应对高校辅导员自身职业倦怠的有效对策

1.建立和谐环境,提升辅导员自身地位。首先,要建立起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关教育部门以及各高校要逐渐提升对辅导员重要性的认识水平,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对有效策略,从而创建出一个重视且关心辅导员的社会环境,减少职业倦怠出现的几率。其次,创建良好的人际环境。在高校教育队伍中,辅导员不仅是其中的一员,并且还具有一定的地位,因此从事科研、管理以及授课等方面的工作人员,都要从自身做起,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并且还要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同时还要尽最大可能给予辅导员工作支持,从而有效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降低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的发生。最后,构建良好的团队环境。在高校日常工作中,要提升辅导员同教师队伍中的沟通水平,从而解决因沟通不足而存在的问题,进而打造出一个互相帮助、互相扶持的团队和集体。

2.建立起良好的辅导员形象。不管是哪一种职业,其社会认同感以及自我归属感的建立,都直接由职业形象来进行决定,高校辅导员的自身形象通常会和勤杂工、服务人员所关联,使得其职业地位长时间得不到提升,职业形象没有被建立起来。而构建良好的职业文化,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辅导员建立起良好的职业形象,提升自身岗位认同和归属感。第一,要进一步明确辅导员这一职业的职责和使命,帮助其构建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理念;第二,增强在思想教育方面的研究水平,进而形成良好的工作理念;第三,加强辅导员自身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水平,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其职业指导,提高自身工作的水平及内涵,建立起良好的辅导员形象,从而降低高校辅导员自身职业倦怠的发生几率。

3.充分明确辅导员岗位的职责,合理的规划辅导工作。众所周知,引发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根本原因就是其自身工作压力,因此就要进一步明确高校辅导员工作岗位的职责,避免日常事务性工作不清晰的情况出现。高校要根据教学部门明确的规定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进行划分,使其能够做到术业有专攻;同时,还要正确指引辅导员做好自我职业目标的设计,因为自身目标同组织目標方向一致时,就会有效推动二者的共同发展。此外还要注意的是,高校在制定和完善相应奖励制度以及相应目标时,要认真听取辅导员的建议和看法,使其能够真正的参与到其中,将个人目标同整体目标之间进行融合,进而使辅导员能够主动的进行工作,有效减少职业倦怠问题的出现。

4.对辅导员发展进行有效优化。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前景就是其自身未来发展方向,因此这也成为了现阶段高校辅导员最为关注的重点。高校中的辅导员群体平均年龄不高,且他们渴望事业上的成功,所以学校要根据他们自身的这种需求,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和环境;而其事业的成功主要体现在职称以及职务高低上,那么在其职称评定方面上,就要建立起不同于其他任课教师的评定标准,培养出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辅导人员,进而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整体,减少职业倦怠。在职务提升方面上,要将辅导员这一岗位作为储备干部的培养基地,引进健全的竞争机制,实施平等竞争、择优提拔的原则,有针对性的拓宽辅导员晋升的渠道,进而给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辅导员工作热情,减少职业倦怠。此外,想要彻底减少职业倦怠,就要求辅导员对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认知,并做好自我调节工作,同时还要提升自我控制能力,适应工作、生活上的各种变化,保持内在平衡,激发个人潜能以及工作积极性,进而更好的减少职业倦怠现象的发生。

四、结论

总而言之,导致高校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很多,不光有自身因素,还有外界因素的实际影响,因此想要减少辅导员职业倦怠,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来提升辅导员工作的热情以及积极性,从而更好的推动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潘国雄.HRM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归因及对策分析[J].高教探索,2014,(4):166-172.

[2]邹群,田铁杰.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教育科学,2012,28(1):71-74.

[3]单筱婷.社会资本视阈下克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路径探析[J].江苏高教,2012,(4):85-86.

[4]谭娟晖.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1,(4):195-197.

[5]王立岩,张薇,张海茹,等.基于工作家庭冲突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3,(12):185-187.

[6]黄雄英,刘药斐.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6):784-785.

[7]薛浩,陈桂香.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激励机制[J].中国青年研究,2014,(11):116-119.

[8]贾菁菁.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0,(8):77-79,83.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应对策略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