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科竞赛为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016-05-30 08:02沈张果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6期
关键词:学科竞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

沈张果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学科竞赛的特点,结合我校的学科竞赛参与经验来探讨学科竞赛对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作用,深度剖析了学科竞赛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验证了学科竞赛的重要性,并且在最后得出结论:要巩固学科竞赛地位,完善学科竞赛体系,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学科竞赛,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关键词:学科竞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075-02

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他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把他们的眼光从课堂延伸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另外对于营造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推进校风、学风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1,2]。教育部曾在2003年就发布过《关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通知》,要求學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指导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以进一步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国家如此重视学科竞赛工作,正是因为通过学科竞赛学生可以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的能力。本文结合本校的学科竞赛工作,就学生在准备学科竞赛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问题展开探讨。

一、学科竞赛弥补了教育漏洞,提供了创新能力发展平台

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通知,要求全国教育体制改革,但是时至今日我国的教育模式仍不尽人意,存在诸多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弊端,其中首要的就是书本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这种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而自己的思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就致使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提高受到了制约。然而学科竞赛是一个良好的发展自身能力的平台,它可以弥补当前教育模式的不足[3,4]。就我校重点参与的电子商务竞赛,服务外包大赛和多媒体设计大赛而言,它就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从竞赛的项目命题到项目结束,不管学生获奖与否他们的自身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正所谓创新源于实践,创新贯穿于实践,创新终于实践[5]。经过一个学科竞赛的准备过程,学生可以学习到很多课堂上无法学习到的知识。

二、重视学科竞赛准备过程,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以学科竞赛平台为基础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团队分工协作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创新精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如图1所示。

1.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组团队主要参加学科竞赛中的网站作品,在团队教师确定系统主题以后,小组成员就要开始需求分析。整个的需求分析过程可以说是准备作品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有需求符合用户的需求,才会成为成功的作品。需求分析是一个非常锻炼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要在这过程中调动学生去主动思考、大胆创新。首先学生需要做市场调研发掘用户需求,在市场调研中涉及到的调研问卷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在整理调查问卷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归纳组织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然后就是查询文献,学生用两周的时间来查询文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总结每一篇文献的主要内容,而且要挖掘其中的有效信息,提高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提升归纳重点知识的能力。最后需要整合系统的所有功能,确定后期的前进方向。因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习的主动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刻苦钻研、用于探索的工作作风。

2.学生创新精神。学科竞赛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从无到有,完全由学生自己操作。在竞赛过程中,需要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大胆发挥想象,使其完成的作品能达到高水平、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目标要求[6]。在竞赛过程中,学生必须在自主课题中存在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到问题后针对该问题讨论出解决方案,在学生不断地讨论解决问题,反复的思索,创新点从中诞生。该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塑造创新人格,提升创新大学生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的能力。

3.研发系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学科竞赛的很大一个功能就是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必要途径[7],它使学生在课堂学到的书面知识升华为实际应用能力。在前期的需求分析做好以后就是进入系统的研发阶段,这个阶段的所有工作也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在课堂上我们学习的JAVA语言、C#以及.NET都是一些理论知识,在我们的系统研发阶段出现的问题具有强大的应用性。此时,我们必须将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升华知识。

4.撰写文档,提高写作能力。学科竞赛的准备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期中要包括市场调研、系统功能介绍以及盈利分析。文档的撰写需要学生对系统有深层次的理解,以及需要学生用专业的语言组织描述。整个的撰写文档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锻炼写作能力的机会。在课堂上学生有四分之三的时间都在一味地听,而自己动手写的机会是少之又少,因此学科竞赛是一个能够充分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平台。

5.讲解系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参与学科竞赛的最终步骤就是讲解系统。这个过程中重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临场发挥、随机应变能力。讲解系统也就是我们学科竞赛中的答辩,需要学生在专家评委面前自信地展示自己的系统,并且聆听评委提出的问题,对于他们的问题,学生要迅速的做出反应,思路清晰的向评委们解答。这个过程是属于一线的工作环境,它需要学生很强的反应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当然我们在准备学科竞赛的过程中就会重点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我们经常会模拟答辩现场,由小组成员和指导教师组成评委团对系统提出问题,在一次次的练习之后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得到提高。

6.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都是以团队的形式,每组三个人,从主题的确定到系统的讲解整个过程都是由组员们相互讨论完成的。组员之间的合作在学生的作品完成中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组员间既是合作关系,又有明确的分工。组员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配合,因此在学科竞赛的整个准备过程中,可以培养组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同时,在不同的团队之间相互竞争,了解对手的优缺点,克服自己的弱点,尽全力展现完美,存在强大的竞争意识对于团队之间的合作也起着督促作用。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团队间的竞争意识在学生以后的工作中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只是以个体的形式在学习,团队合作能力得不到提升,而学科竞赛会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来弥补课堂上的不足。

三、巩固学科竞赛地位,完善学科竞赛机制

通过上面我校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过程分析,可以发现学科竞赛对于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应该重视学科竞赛,完善学科竞赛机制。首先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准备学科竞赛的学生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要加大投入师资力度,指导教师要把握项目的整个前进方向,以防学生走偏路、多弯路。另外指导教师也应向学生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高效的解决问题。最后学校应该设立学科竞赛单项奖学金,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奖学金的设立或许是一个引子,当学生真正参加到学科竞赛的时候就会从中发现学科竞赛的魅力所在了。

四、结语

仅仅学习课堂上的知识会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发展,一味参加学科竞赛忽略课堂知识的学习又会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匮乏,所以学科竞赛应与现代教育模式相辅相成,培养综合素质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辉,王冬晓,等.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0).

[2]蒋秀英.基于学科竞赛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实践教学,2008,(3).

[3]严薇,杨天怡,袁云松.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2).

[4]王海燕,徐建东.基于项目的大学生多媒体学科竞赛指导模式的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1,(3).

[5]李国锋,张世英,李彬.论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

[6]林木辉,张杰,包正委.开展学科竞赛改进教与学方式[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3).

[7]祖维.依托学科竞赛提升工科院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继续教育研究,2015,(5).

猜你喜欢
学科竞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