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玉米品种引种示范及病虫害防治

2016-05-30 09:24任向东汪东兵汪立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7期
关键词:鲜食玉米引进防治

任向东 汪东兵 汪立平

摘 要: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鲜食玉米产业化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目前鲜食玉米品种繁多,鱼目混杂。受遗传基础的制约,鲜食玉米在抗病性、抗倒性、丰产性等方面都明显弱于普通玉米,对不同地区的适应能力也不如普通玉米。基于此,2015年黄山市农科所从全国各地引进了16个鲜食玉米品种,在屯溪区、休宁县、歙县、徽州区、黄山区建立5个玉米示范园进行品比研究,观察它们的综合表现,力图筛选出适合黄山市种植的鲜食玉米品种,为大面积引种生产提供依据。

关键词:鲜食玉米; 引进; 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7-0058-03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在黄山市农科所休宁县雁塘、屯溪区奕棋、歙县王村、黄山区5示范园进行。土质均为沙壤土,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前茬油菜。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示范园均为1.3hm2,5个示范园共计6.7hm2。四周设3~5行保护行,采用直播方式种植,4月10日播种,每穴播3~4粒,2叶1心时间苗,4叶1心时按每穴1株定苗。定苗后每个示范园均为80 000株,折合1hm260 000株。田间管理按当地生产水平操作,基肥1hm2施腐熟圈肥22 500kg、过磷酸钙375kg,复合肥150kg;定苗后1hm2施75kg尿素催苗;9~10叶展开时,1hm2施尿素225kg作穗肥。试验记载:试验进行定点观察和室内考种记载。记载项目有:生育期、株高、株型、穗长、百粒重、小区产量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表现 糯玉米参试品种产量结果见表1,水果玉米参试品种产量结果见表2。

2.2 生育期 糯玉米参试品种生育期见表3。甜玉米参试品种生育期见表4。

2.3 经济性状

2.3.1 植株 (1)糯玉米夏播组。各参试种的植株高度179.50~219.26cm,最矮的是金彩糯668,株高179.50cm,比对照皖玉13矮39cm;株高比对照矮的还有金糯685、彩甜糯617、苏玉糯11号。最高的是金彩糯670,株高219.26cm,比对照皖玉13高8cm,株型紧凑的有苏玉糯2号、金彩糯670,半紧凑的有金糯685、苏玉糯11号、金彩糯668等,松散的有彩甜糯617。(2)甜玉米春播组。各参试种的植株高度1.89.56~249.20cm,最矮的是DN414,株高189.56cm,比对照矮43.06cm;株高比对照矮的还有DN419、台珍1号、万甜2000、粤甜16、粤甜18、粤甜13。最高的是粤甜19,株高249.20cm,比对照高16.58cm,株型紧凑的有绿色超人、台珍1号、粤甜16、粤甜18、粤甜19,半紧凑的有中美国玉、金玉甜一号、粤甜13等,松散的有晶甜3号。

2.3.2 果穗 (1)糯玉米夏播组。各参试品种的果穗长为16.35~21.96cm。最短的是苏玉2号,穗长16.35cm,比对照皖玉13短4.52cm。比对照果穗短的还有金糯685、金彩糯668、金彩糯670、金糯682、苏玉糯11号。果穗最长的是彩甜糯617,果穗长21.96cm,比对照长1.09cm;各参试品种的秃顶长度为0.99~3.62cm,最短的是金彩糯670,最长的是金糯685。(2)甜玉米春播组。各参试品种的果穗长为16.33~19.14cm。最短的是粤甜18,穗长16.33cm,比对照短1.5cm。比对照果穗短的还有DN414、DN419、粤甜16、粤甜18、台珍1号。果穗最长的是粤甜19,果穗长19.14cm,比对照长1.33cm;各参试品种的秃顶长度在0.38~2.54cm,最短的是DN414,最长的是金玉甜一号。

2.3.3 百粒重 (1)糯玉米夏播组。各参试品种的百粒重23.35~40.19g,比对照皖玉13轻的有苏玉糯2号、金彩糯668、苏玉糯11号等,最重的是金彩糯670,百粒重为40.19g。(2)甜玉米春播组。各参试品种的百粒重28.42~39.15g比对照轻的有DN414、DN419、粤甜18、粤甜18、中美国玉、绿色超人等,最重的是粤甜16,百粒重为39.15g。

3 病虫害综合防治

病虫害整体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虫害重于病害。偏重发生的病虫有苗期蓟马;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的病虫有玉米螟、棉铃虫、二点委夜蛾、玉米矮花叶病毒病、玉米茎腐病、玉米红蜘蛛、蚜虫、甜菜夜蛾、金针虫、蝽象等;中等偏轻发生的病虫有二斑萤叶甲、粘虫、纹枯病、粗缩病、瘤黑粉病等。

3.1 虫害

3.1.1 蓟马 苗期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特点:发生程度重,危害面积大,密度高,春玉米重于夏玉米。发生原因分析:(1)与播期的关系。玉米播期的多样化,为玉米蓟马发生提供了适宜的寄主条件。(2)如气候条件适宜极有利于蓟马发生为害。

3.1.2 棉铃虫 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特点:发生面积大,为害重,以二代棉铃虫为害最重。发生原因分析:(1)基数高(2)暖冬天气,有利于棉铃虫安全越冬。(3)与生态环境关系。现在作物收获后,90%以上田块都采取秸秆还田,而且大多不经过深翻就播种,造成土壤中虫源积累多,基数大。加之棉铃虫食性杂,玉米、豆类、蔬菜等作物种植的多样化以及面积的不断扩大,为棉铃虫提供了充足的食料。

3.1.3 玉米螟 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特点:一代偏轻发生,二、三代中等至偏重发生。由于玉米田大多为连作,再加之秸秆还田面积增加。土壤中虫源基数高,是玉米螟发生逐年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3.1.4 二点委夜蛾 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主要发生在秸秆覆盖较厚和没有翻耕灭茬、复播玉米田、豆类田。

3.1.5 玉米红蜘蛛 中等发生。发生特点:春玉米重于夏玉米。

3.1.6 蚜虫 中等发生。

3.1.7 蝽蟓 中等发生。

3.1.8 甜菜夜蛾 中等发生。

3.1.9 二斑萤叶甲 偏轻发生。个别玉米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郁闭且管理粗放的田块发生较重。

3.1.10 其他虫害 (1)金针虫。中等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金针虫在玉米田呈逐年加重发生态势。(2)粘虫。中等偏轻发生。(3)小地老虎。轻度发生。

3.2 病害

3.2.1 玉米矮花叶病毒病 中等发生,局部中等偏重发生。发病原因分析:(1)与品种抗病性有关。(2)7月份平均气温较历年均值偏高,且7月中下旬以来一直少量降水,有利于蚜虫迁飞和传毒,为矮花叶病毒病的发生与流行创造了条件。(3)田间生态环境:凡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玉米长势差的田块发病重,反之,则发病轻。

3.2.2 玉米茎腐病 中等发生,局部中等偏重发生。发生特点:前期发病轻、发病面积小,后期发病重、发病面积迅速扩大。发病原因分析:(1)玉米品种抗病性差。(2)土壤传毒。病菌在病残体组织内外、土壤中存活过冬,成为来年主要的侵染源,连作年限越长,积累病菌越多,发病重。(3)与气候条件关系。田间湿度大,高温高湿有利于茎腐病的侵染流行;(4)与田间生态环境关系。大田普查发现,凡是种植密度大,田间密闭,杂草丛生,长势差的田块发病重,连作的田块发病重。

3.2.3 粗缩病 中等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

3.2.4 纹枯病 中等偏重发生。7月示范园大田普查,平均发病株率为11.5%,最高36%;9月17—18日大田普查,平均发病株率为22%,最高41%。

3.3 防治情况

3.3.1 领导高度重视 为充分加强作物病虫防控工作,确保示范园重大病虫不造成重大损失,所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亲临示范园田间地头,实地查看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为害情况,并指导防治。

3.3.2 认真调查,搞好病虫预测预报工作 严格按照省市站的要求,结合本示范园实际情况,坚持定期、定点的调查和普查工作,结合气象预报及病虫害历年发生规律,对全示范园玉米田进行普查,及时发出了防治病虫情报,指导农户及时、科学防治。

3.3.3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科学防治病虫害的意识 在玉米病虫害发生关键时间,通过培训会把病虫信息和防控技术宣传到位。指导农民早预防,适时防治,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全年在单位接待群众咨询

猜你喜欢
鲜食玉米引进防治
关于国企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思考
德宏州鲜食玉米产业研究
广告学著作引进与广告学的发展
深圳特区新定位:从“引进”到“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