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南方红壤退化原因及改良措施

2016-05-30 09:24陈国徽高冰可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7期
关键词:改良措施红壤

陈国徽 高冰可

摘 要:该文概述了南方红壤退化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良措施。包括: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碱性肥料、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

关键词:红壤;退化;改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15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7-0079-02

Abstract: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ason of red soil degradation,and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including the applica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and alkaline fertilizer,planting green manures and straw returning.

Key words:Red soil;Degradation;Improvement measures

我国红壤主要分布于华南、华东、华中等地区,面积为218万km2,占总耕地面积27%[1]。红壤土的理化性状偏酸、偏瘦,且近年来因受诸多因素影响,退化现象较为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红壤改良的研究意义

我国红壤地区处于亚热带,主要覆盖的是常绿阔叶林以及季雨林农业生态区,平均温度在17~22℃,降雨量1 600~1 900mm,水热资源丰富,具有非常大的生产潜力,其后备资源雄厚,有2/3的中低产田和1/4的山丘地可以进行改良。由于自然原因和不合理开发利用,红壤区域水土流失、土壤酸化、土壤肥力下降等现象严重,造成地力下降,生产潜力也受到了限制,严重制约了红壤区农业的发展[2]。因此,改良红壤,提高红壤土地利用率,解决红壤区域酸化、贫瘠、季节性干燥、废弃物污染和重金属农药残留等问题迫在眉睫。

2 红壤退化的原因分析

2.1 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是红壤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机质和矿质养分因土壤侵蚀发生流失,土壤有效水储量和通透性也因此降低了,部分坡耕地也因土壤侵蚀变成了无法耕种的山头。其次,红壤区强烈的风化和淋溶作用,加剧了土壤养分的贫瘠和肥力衰减,导致红壤耕地有机质含量低,氮、磷、钾养分供应不足,有效态钙、镁含量低,硼、钼等微量元素贫乏。

2.2 土壤酸化 红壤区域土壤本身pH值呈现酸性,但是近几十年土壤酸化越来越严重,20a土壤pH值下降0.11~1.2个单位,平均年下降0.5~0.6个单位。红壤区域不仅粮田土壤存在酸化,果园和菜园土壤酸化也比较普遍。造成土壤酸化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3]。红壤自然酸化速率229万a土壤pH值才下降1个单位,下降极慢,近年来土壤酸化加快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研究表明,施氮肥可以加速土壤酸化。尿素中的酰胺在施入土壤后通过对氢离子的吸附转变为铵离子,虽然这时吸收氢离子可以改变提高土壤pH值,但是铵离子要进行硝化作用,释放出2个氢离子转变为硝酸根被植物吸收利用。在植物吸收利用的过程中硝酸根会释放1个氢离子,这时氢离子在土壤中达到平衡,不改变土壤酸碱性。但是硝酸根被植物吸收率不能达到100%,多余的硝酸根由于淋溶或者地表径流损失了,导致硝化作用释放的氢离子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酸化[4]。而且土壤中的氢离子含量增加导致土壤胶粒吸附的钙、镁、钾、钠等阳离子与氢离子交换游离到土壤中,又导致这些阳离子的损失。胶粒吸附的铝也因此转变为铝离子,铝离子浓度过高还会对植物产生铝中毒。

酸沉降也是导致土壤酸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酸沉降包括干沉降和湿沉降。干沉降是由燃煤、汽车尾气、工业企业等形成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以及包含硫、氮氧化物的颗粒随风沉降而产生的污染物落到土壤中,使土壤氢离子含量增加,导致酸化。红壤本身酸性强,又经受酸沉降与不合理施用化肥引起的加速酸化过程,导致红壤对钾、铵、钙、镁等离子的吸附量减少,加剧了养分的淋失;同时酸化增强了铝、锰等元素的浓度和活性,对作物产生毒害作用[5]。

导致土壤酸化的另一原因就是作物收割。研究表明,作物中碱性物质较酸性物质更加丰富一些,在作物收割时,籽粒和秸秆从土壤中带走碱性物质,导致土壤酸化。收获带走1t的谷物籽粒需要3kg碳酸钙中和,而带走1t谷物秸秆却需要22kg碳酸钙中和,由此可见,秸秆流失对土壤酸化的作用远大于籽粒收获。因此秸秆还田有其重要的意义。

2.3 不合理的耕作 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管理导致土壤生物功能退化,降低了农产品产量和品质。近几年农村的劳动力结构发生改变,青壮年都到大城市打工,而留在农村务农的都是妇女和老人。这样的劳动力的变化也导致农作生产更加简易化。过去,农民施肥都会培土翻压,而现在因为劳动力变弱,只施肥不培土翻压,肥料只在土壤表层更容易淋溶和损失,肥料的利用率也较以前更低,土壤酸性也因此加强。

2.4 养分贫瘠 红壤区域的土壤养分本身含量就低,又因为过去的几十年滥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使大量养分随之损失,导致土壤贫瘠情况加剧。

土壤侵蚀、酸化、养分贫瘠是相互联系、相互耦合的,共同阻碍了红壤区地力提升,导致农业效益下降,影响了红壤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

3 红壤改良的重要举措

3.1 增施有机肥料 红壤缺乏有机质,施用有机肥不仅可以增加土壤的主要养分,满足农作物的需要,而且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机肥含有大量的腐殖酸可以减轻土壤中的游离氧化铁,减少铁铝的危害。1hm2施用3万kg有机肥可以明显改良土壤酸性,并且对增加产量也有显著影响。

3.2 合理施用碱性肥料 红壤区域特别缺乏磷素,在亚热带红壤中磷含量并不低,可达10~20mg/kg,但由于这些磷素在红壤的酸性环境下与红壤中铁铝结合形成可溶解度很低的磷酸盐,而这些磷酸盐在红壤土中被游离的氧化铁固结不易吸收,利用率极低[6]。因此在选择磷肥的时候应该尽可能选择碱性肥料如钙镁磷肥,可以中和土壤中的酸,使磷素释放出来提高磷肥利用率。

3.3 种植绿肥 绿肥具有高产优质养分,并且养分种类齐全,种植和施用绿肥对于加速红壤改良熟化有非常显著的作用。研究表明,低产的红壤土地经过5~10a的种植施用绿肥可变成中产土壤田。不同的绿肥对土壤理化性状的调节也具有不同的作用。福建果园套种耐酸牧草对土壤速效氮、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和pH值的提升均有显著效果。

3.4 秸秆还田 秸秆带走了土壤中的大量碱性物质,因此秸秆还田可以明显减缓土壤酸化程度。秸秆本身也具有丰富的营养元素,且大部分为有机养分,易于植物吸收利用。因此将前茬秸秆还田,不仅减少了秸秆焚烧导致的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增加养分利用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只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红壤丰富的水热条件和自然资源[7-8],抓住红壤不良形状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低产的红壤田地也能获得高产。

参考文献

[1]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中国土壤[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1 253.

[2]孙波,董元华,徐明岗,等.加强红壤退化分区治理,促进东南红壤丘陵区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J].土壤,2015,02:204-209.

[3]曾希柏.红壤酸化及其防治[J].土壤通报,2000,03:111-113+145.

[4]解开治,徐培智,严超,等.不同土壤改良剂对南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0):160-165.

[5]孙波,赵其国.红壤退化中的土壤质量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1999,02:118-128.

[6]张茜.磷酸盐和石灰对污染土壤中铜锌的固定作用及其影响因素[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7]南方红壤退化机制与防治措施研究专题组.中国红壤退化机制与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495

[8]王正华.红壤的改良和利用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03,05:57-58. (责编:吴祚云)

猜你喜欢
改良措施红壤
硅基膜材缓控释肥在红壤中的氮素释放特征研究
初探热脱附技术在有机污染红壤修复的应用
三江侗族自治县中低产田障碍类型及改良措施
关于工程建设中的环保问题分析
长期不同施肥对赤红壤稻田区肥力的影响
红壤旱地春大豆栽培技术规程
长期施肥下红壤旱地土壤CO2排放及碳平衡特征
长期施肥对红壤pH、作物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