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阿维菌素防治针叶小爪螨效果试验

2016-05-30 10:14郑安平孙国山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7期
关键词:阿维菌素板栗试验

郑安平 孙国山

摘 要:该研究通过开展阿维菌素防治板栗针叶小爪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阿维菌素对针叶小爪螨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采用稀释1 500~2 000倍液喷雾的经济成本最低,防治效果最好。

关键词:阿维菌素;板栗;针叶小爪螨;试验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7-0092-02

桐柏山区栽植板栗的历史悠久,栽种的品种良莠不齐,大多管理粗放,种植结构不合理,虫害多发,不时造成危害。近年来极端天气多发,以针叶小爪螨(Oligonychus ununguis jaacobi)为代表的板栗食叶害虫常常会暴发成灾,给板栗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针叶小爪螨,俗称板栗红蜘蛛、栗红蜘蛛等,属蜱螨目叶螨科,是板栗主要食叶害虫之一,是为害板栗的重要刺吸式害虫。主要以幼螨、若螨及成螨刺吸叶片危害,叶片受害后呈现苍白色小斑点,斑点尤其集中在叶脉两侧,严重时叶片变黄焦枯,树势衰弱,果实瘦小,严重影响树势的生长和栗实产量。2011年该虫在桐柏山区首次发现,至2012年已扩展到全县多数板栗种植区域,呈扩展蔓延之势加快、疫点增多、局部暴发成灾的发展态势。

据报道,在针叶小爪螨受害严重区,一般板栗的产量损失达10%~30%,严重的可达30%以上,造成了板栗质量下降和栗农收入的减少,严重影响了板栗产业的健康发展。多年来栗农主要依靠化学农药防治该害虫,许多栗园施药频繁、剂量较高,常造成滥用农药,引发板栗农药残留量超标、害虫产生抗药性、板栗园生态系统恶化等问题。因此,筛选出对针叶小爪螨的经济、实用、高效的防治药剂十分必要。

1 监测调查

通过开展针叶小爪螨专项监测调查,掌握其在桐柏山区的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危害程度等情况,为开展试验研究提供依据。通过踏查,发现有针叶小爪螨危害症状,对受害板栗及其周围500m范围内进行详细调查,着重调查受害板栗种类、株数、受危害程度、虫口密度、树下植被环境、周围其他植物的分布及生长情况等,做好记录。通过专项监测调查分析,发现全县共有3个严重发生区域,若虫平均虫口密度为7头/100叶,严重的达到57头/100叶,中度以上发生面积3 333hm2,中度以下发生6 666hm2。发生最严重的朱庄、吴城、大河等乡镇的板栗集中连片种植区域,危害严重时幼嫩叶片被取食后严重失色,造成新生叶片营养供给不足,严重影响到板栗的生长,给板栗生产和自然环境带来了极大破坏。通过开展专项监测调查,全面掌握了针叶小爪螨在全县的发生范围、面积、受害板栗种类、受害程度(表1),为开展防治试验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药剂、器械 试验药剂采用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阿维菌素油悬乳剂,阿维菌素有效成分3%,农药登记证PD20111267,生产批准证HNP32063-A8101,产品标准号Q/32095JNA006。试验器械采用江苏南通市广益机电有限公司生产的“广益”3WF型弥雾机。

2.2 试验环境 为了使试验研究具有代表性,经多次实地踏查、论证,试验区选择在吴城、大河2个乡镇,每个乡镇选取一个规模较大的板栗基地作为防治试验区。试验区土壤为黄棕壤,肥力中等,地势为浅山丘陵,均建设有生产道路、灌溉系统、管护设施等,距离村庄、河流、池塘及交通干线道路较远。试验区板栗平均高5.5m,郁闭度达0.8,冠幅4.6m,板栗长势一致,林下有少量杂草、野蒿等草本植物以及少量荆条、野酸枣等小灌木。

2.3 试验设计 每个试验区设置A、B、C、CK四个面积相等的小区,A、B、C三个小区为施药小区,CK小区为清水对照,每个小区面积0.07hm2。每个处理小区林相、品种、长势、立地条件、植被、受害程度等自然因子基本相同,小区设置间隔500m,随机排列。处理A、B、C分别喷施阿维菌素2 000、1 500、1 200倍三种浓度的药液,采用背负式弥雾机机动喷雾防治,确保药液覆盖均匀。

2.4 试验时间 施药时间选择在2013年若虫危害盛期的6月13日下午16:00以后,风向稳定,风力2~3级,天气晴朗,施药前后3d无降雨、干热风、暴雨、冰雹等极端天气,土壤墒情适宜,板栗生长状况正常。按照要求采用弥雾机机动均匀施药,确保药液附着均匀一致。

2.5 统计分析 施药结束后3d、7d、11d分别检查防治效果。通过调查施药前和施药后的活虫数量,计算杀虫率,分析防治效果。在用药及虫情调查期间未使用其他防治药剂,虫害发展稳定,气候未见异常,各项外部条件符合试验要求。计算公式如下:防治效果(%)=[1-(对照区药前活虫数×处理区药后活虫数)/(对照区药后活虫数×处理区药前活虫数)]×100。

3 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分析表明,采用阿维菌素防治针叶小爪螨具有不伤及天敌,不对环境造成破坏,对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表2、表3)。据观察,施药1d后针叶小爪螨低龄若虫取食能力降低,部分若虫已经死亡,2d后活动能力减弱,基本不取食,3d后大部分已经死亡,少量零星若虫头部翘起,濒临死亡。通过试验证明,阿维菌素油悬乳剂能较快杀死若虫,防治效果较好,最佳防治时期应在针叶小爪螨若虫期进行集中防治,此时危害较轻,防治成本较低,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时可采用稀释1 500~2 000倍液喷雾,达到经济成本最低和防治效果最好的目的。阿维菌素杀虫谱广、高效、低残留、对环境友好,对其他食叶害虫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降低对害虫防治的成本。

4 讨论

通过系统监测发现,针叶小爪螨的发生因栽培环境、管理、气温、降雨和雨日天数等条件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一般背风向阳的板栗园,越冬虫口存活较多,春季虫害发生较早。在不同板栗品种之间,一般以叶片萌发较早,芽叶较密,持嫩性较强的品种受害较重。杂草多的板栗园虫口较高,板栗长势较好、均匀一致的发生虫害较少。调查表明:阳坡比阴坡发生早、危害重,中坡比下坡发生早、危害重,东西坡比南北坡发生早、危害重。另外,经营管理水平不一,虫害发生的程度也不同,常修剪、中耕的板栗园,注重保护自然天敌,针叶小爪螨发生的少,危害较轻,反之发生较多。气温、降雨量和雨日天数也是影响虫口消长的主要气候因子。冬季气温的高低影响越冬成虫的存活和繁殖,阴雨晴日天数影响其繁殖。在春季气温升高到10℃时开始活动,周平均气温在17~19℃,是其生长与繁殖的适应的温度区间,最适和生长繁殖温度区间为20~26℃,这时板栗生长旺盛,幼嫩芽最多,食料充足。当温度持续达29℃以上高温时,不利于害虫的生长繁殖,虫量急剧下降。高温、干燥是针叶小爪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有利条件,适宜温度为20~26℃,夏季高温干旱时有利于种群增加。针叶小爪螨多在叶片正面活动,阴雨连绵、强度降雨可以使种群数量显著下降。

5 结论

由本次试验可知,阿维菌素是可以广泛适用于针叶小瓜螨害虫防治的农药,能有效地控制害虫虫口数量,同时不伤害其他天敌昆虫,符合无公害农药应用发展方向,应用前景广阔。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阿维菌素板栗试验
又闻板栗香
打板栗
阿维菌素与螺螨酯对沾化冬枣截形叶螨的毒力筛选及田间防效研究
“噼里啪啦”板栗爆炸啦!
吃个板栗不容易
EGSB反应器处理阿维菌素废水
CS95
C-NCAP 2016年第八号试验发布
试验
多穗柯扦插繁殖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