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地区农村供水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016-05-30 17:11孙所英付建芳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7期
关键词:问题分析农村

孙所英 付建芳

摘 要:水是生命之源、农业的命脉,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农村经经济发展的基础。黄河下游紧临渤海,地下水大部分为苦咸水,淡水资源十分短缺,老百姓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吃水困难,“十一五”与“十二五”期间由于国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老百姓吃水问题略有好转。该文以黄河下游滨州市为例,阐述农村吃水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策略建议。

关键词:黄河下游;农村;吃水;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 TV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7-0158-03

滨州市地处鲁北平原、黄河下游,土地总面积94.53万hm2,全市辖6县4区,总人口373.1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33万人。滨州市水资源总量为13.12亿m3,人均仅为351.6m3,全市范围内深层淡水含氟、碘量严重超标,黄河以北地区大部分为苦咸水,以南的浅层淡水区近来也受到了工农业的污染,可饮用水源只有黄河水和南部山前冲积区的地下水。缺水不仅制约着全市经济的发展,而且严重困扰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解决农村吃水问题,一直是滨州各级党委、政府的一件大事,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1 饮水现状

长期以来,为解决农村饮水问题,滨州各级党委、政府带领人民群众不断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了适合滨州农村饮水的解决方案。20世纪70年代初,滨州市北部沿海无棣、沾化两县,淡水稀少,群众世世代代喝苦咸水、坑塘雨水,生活苦不堪言,经常到当地政府上访。两县区政府开始尝试打深机井,开采深层淡水。由于当时对饮用氟、碘含量严重超标水的危害认识不足,出现了甲亢病、糠骨病、氟斑牙病疫区,深井供水不得不强制封停。20世纪80年代,黄河以北县区,在有地表水源的地带,开始建设防渗坑塘,在部分偏远村庄搞屋顶接水和电渗析技术处理水,这些措施曾一度发挥作用。但是,由于工程质量、水源、水质等条件限制,多数工程早已报废。20世纪90年代,滨州市借助全省启动村村通工程之际,利用国家和省农业开发及水利专项资金,开始兴建引黄平原水库,解决群众吃水困难,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建设平原水库饮用黄河水是彻底解决滨州市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最有效、最可行的路子[1]。平原水库与解决供水人口变化关系见图1。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投资16亿多元建成库容500万m3以上的平原水库农村供水工程21处,每个行政县区都有2座1 000万m2以上的水库,206.3万农村居民喝上了以平原水库为水源的自来水,占全市农村人口的79%,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黄河以北县区全部实现了平原水库城乡一体化供水,加上黄河以南山区建成的机井联村集中供水工程,全市集中供水人口达82%,位居全省前列。

2 存在问题

滨州市因淡水资源稀缺,饮水建设在全省起步早,推进快,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民生工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饮水安全的关心度和要求不断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面临新形势和新问题,不容松懈。

2.1 仍有一部分村庄没通上自来水 有些村庄还在饮用含氟、碘、盐和重金属超标的有害水,这些地区大部分集中在邹平南部山区。2014年元月底,通过对全市村庄饮水现状情况调查显示,有些村庄自来水主管网接到村头,由于资金、政策等原因,有一部分村庄不愿意饮用主管网自来水。

2.2 农村饮水安全发展不平衡 目前,滨州市以黄河为界,河以北主要以黄河水为水源,水质好、保证率高,但是,在黄河以南的博兴、邹平两县区农村饮水主要依靠机井供地下水,极少部分机井饮水工程存在高氟、微生物超标、水质不达标、地下水污染、供水保障率低等问题,严重影响广大农村群众及农村师生的身心健康。

2.3 供水安全生产及管理不规范 全市供水水厂大多建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水厂设施老化、布局不规范、安全防护设施少。多数水源地缺乏安全防护设施;消毒设备间简陋,管理不符合封闭化要求;管网漏失率过高;有的存在二次供水设施导致的二次污染问题;有的水厂周围村庄对水质安全重要性缺乏认识,仍饮用含氟量严重超标的地下水,拒绝接入水厂供水设施。

2.4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重点是解决水质问题 要建立以水质为核心的取样、检验制度,让农民群众喝上放心水、卫生水。但我市各县区普遍存在:(1)水质监测设施不健全,监测能力低,水质化验室化验检测设备配置水平较低,检测指标过少;(2)原水和出厂水检测项目、化验室日检项目设置不规范,检测频率低;(3)末梢水监测点数量不足,检测频率低[2]。

2.5 市、县饮水安全财政配套匮乏 我市对饮水安全地方投入很少,按照国家规定,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国家和省投资占53%,市、县财政配套47%,但多年来市级财政没有配套一分钱,县级财政配套也严重不足,导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标准低、设备老化、水处理工艺落后、信息化建设起步晚、起点低,且我市开展自来水工作较早,现管网大都出现老化、破损严重,因地方财政投入少,这些改建工作遇到一定困难。

2.6 农村供水水价偏低、供水单位入不敷出 农村饮水安全事业具有极强的公益性,农村供水不同于城市自来水和工业用水,供水范围广、管网延伸长、供水量小、维护量大,而根据物价部门批复,我市多数县(区)农村饮水价格暂定为2.5元/m3,远远低于农村供水成本价格,造成了供水企业入不敷出,各县农村供水中心亏损较为严重。如不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农村供水工程的管理运行。因此,建议上级能够出台农村供水价格补助政策,以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发展。

3 对策及建议

3.1 重点发展规模化供水工程 扎实推进饮水安全平原水库建设,进一步提高平原水库集中供水覆盖面,实现每县区“两库两厂一张网”。通过新建、改扩建集中供水工程,改造、配套、联网现有小型分散工程等措施,解决早期建设的工程报废、工程标准低、规模小以及水污染、水源变化等原因出现的农村饮水安全不达标、易反复等问题。

3.2 加强水质保障工作 对一定供水规模、水质净化处理不配套的工程,改造水质净化设施,配套消毒设备,规范使用水质净化消毒设施设备,以解决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制水工艺落后、管网不配套等影响供水水质的问题[3]。计划2020年底,实现每县建立一处水质监测中心,并能够开展至少42项水常规指标检测的目标。

3.3 高标准建设供水工程 新建、改建水厂,要注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严格按国家规范要求,设计水质处理工艺,到今年底,1 000t万人以上规模化供水单位全部建立起水质化验室。建设过程中,严把饮水安全工程产品市场准入关、工程监理关和竣工验收关,确保新建供水工程标准高、质量好、长受益。无棣县投资1 800余万元,建成月湖水厂深度处理工程,引入臭氧除藻、活性炭吸附等工艺,供水水质大幅提升,老百姓水管里流出纯净水。

3.4 抓好水利宣传与培训 多渠道、多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向社会大众深入普及安全饮水的重要性,转变群众陈旧思想观念,切实提升群众对饮用水水质和饮水安全的认识和重视。进一步加大对供水企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企业人员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规范供水企业管理,确保供水安全。

3.5 加大政府财政投资 对于有9亿农业人口的我国来说,农村饮水工程不同于城市供水,农村供水工程是农村的基础设施,是一项公益项目[3],农村饮水的安全问题,关互着9亿百姓的身体健康,国家更应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对待。滨州市“十二五”以前的农村饮水工程大部以镇、村为单位修建,财政补助很少,至2015年底,滨州市实施农村供水工程共投入111 31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4 954万元,省级投资10 414万元,地方配套及自筹85 946万元,资金大多来自农民群众自筹。《山东省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农村公共供水工程村内部分可以由村民委员会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在遵循村民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下,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方式进行建设。农村公共供水工程入户部分,由农村居民自行筹资,建设单位统一施工建设[4]。

3.6 建立农村饮水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 经过十几年的建设、改造和提升,我市平原水库规模化供水体系已经较为完善,目前基本具备了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条件。这几年,滨城、阳信、无棣、沾化、博兴在这方面都做了大量尝试。沾化县建立的城乡供水信息平台,覆盖了全县4个水厂,实现了对泵站、管道和供水网点压力以及水质的实时在线监测,是目前省内建设水平和档次较高的农村饮水安全信息平台。无棣县计划2017年再投入一部分资金,对现有的信息化平台进行升级,提升水质、水压在线监测能力。我们争取近几年,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市范围的农村饮水信息化平台,进一步提升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整体水平,特别是在出现旱、涝、洪等灾害时能及时调度管理,保障农村饮用水的安全[5]。

4 结语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是贯彻以人为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大力发展集中规模化供水;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集中资金加快解决饮水困难地区的饮水问题;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知识普及工作,提高农民用水意识;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走低投入、低能耗、建设高标准之路;加大水质监测力度,确保农村供水安全。

参考文献

[1]曹景迎.发展平原水库集中供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J].水利发展研究,2006(07):43-46.

[2]安新代,殷会娟.国内外水权交易现状及黄河水权转换特点[J].中国水利,2007(19):19-20.

[3]赖建军.项目融资助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J].新农村,2011(03):132-133.

[4]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Z].2009.

[5]李光丽,霍有光.明晰各方职责加强流域管理[J].水利经济,2006,24(03):46-48. (责编:张长青)

猜你喜欢
问题分析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谈数学建模时的问题分析步骤
数据通信网络维护分析及网络安全问题探讨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