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研究进展

2016-05-30 18:09黄庆东姜小娟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6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课堂教学

黄庆东 姜小娟

摘要:本文对针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发现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提倡多样化、不拘一格的课堂教学形式,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提出求同存异、因人/因地制宜是课堂教学改革能够顺利开展和广泛实行的关键所在。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须注重与此相关的内外因协同发展,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指导和前进方向,通过各个社会层面的共同努力,自上向下共同推进,才能长效促进。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195-02

一、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效和高效开展教学活动是核心问题。

1.课堂教学的“课型”改革研究。教学以师生互动为教学活动基础,尤其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通过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的有机结合达到高效的目的。根据不同授课内容进行多种不同的授课形式的选择,进而形成不同课型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最大的能动性。

2.课堂教学的主体观念转变。“人以学为本,国以教为本,教以学为本”的思想,主张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灵活开展教学互动,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会学”;教师由“要我教”转变为“我愿教”、“我会教”,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主人,师生关系真正实现了平等、民主和合作。同时还需要从制度架构和机制推动方面着手推进教学活动的改革和完善,并需要兼顾当前实际形势,进行兼容共存的灵活处理方式来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提倡自主学习。

3.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提倡低耗高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学习——重学善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角色功能的双重转型,即教师要从“教”转向“导”,而学生则从“学”转向“研”,在课堂中充分挖掘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精神,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索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师生互动方面,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课堂组织形式方面,通过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的人际交往和互动,从而挖掘和开发了课堂教学中的人力资源,激发了每个人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大家在丰富的交往和积极的互动中,实现知识的转移、智慧的增长。在实效、高效教学方面,紧密围绕课程核心内容,突出主要矛盾,直达核心问题。在教学内容方面,简单明了、把握重点,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内涵与品质,教师对授课内容要进行量的压缩和质的精选。在课堂合作方面,强调师生合作教学,以提升教学效率。在课堂引导方面,关注和发掘学生的原先认知,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发现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上面这些主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核心是合理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其思考的问题纯粹着眼于从学生对知识的有效获取方面。

综合来看,成功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谐发展”。“同”是指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和高效性为目的,“异”是指在“同”的基础上允许“百花齐放”,允许课堂教学活动的“不拘一格”。教与学无常态,需因人、因地制宜,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应该允许多样化的发展,应该给予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并以正确的引导方式推进其健康、完善的发展,为实现共同目标“同”做出积极的贡献。让实践来选择和决定合适的、因人/因地而异的高效、和谐课堂的教学方式,才是课堂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所在。

二、学生的全面发展

1.环境和人格影响。学校和教师对于学生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导向,给予学生深度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学者指出要突出个体内源性发展目标、人格的成长,尤其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索与思考,唤醒、支持他们深入探索思考的内在驱动力,这种自主需求的满足会带来深刻的意义感、满足感,真正落实“育人”的教育。

2.成才的因素。研究发现成才的外部因素主要涉及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名师影响和人生机遇等。成才的内部因素主要为志存高远的理想信念、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坚持不懈的顽强毅力和科技强国的爱国热情。个人成才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自身努力是最重要的因素,将个人主攻方向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一致起来,更容易取得重大突破。

3.教育品质。高品质的师生关系是高品质教育之源。教育者应该立德树人,培育健康的生命;教师应该敬业、乐业。

4.教学制度。大学行政权力的行使应当以保障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学术活动的顺利实施为目标,更多地体现为营造学术自由的氛围,组织各种力量和资源实现学科专业的建设目标,用行政力来服务和保障学术的发展。

综合以上所述,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家庭、学生各方面协同努力。只有积极、全面调动学生发展相关的内外因,才能促使学生更快、更好的健康全面发展。

学生教育以及课堂教学相关问题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关注的核心问题。教育事业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努力。素质教育和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性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是关键和首要的,是促成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扬传统美德:“德识才学,以德为先,以学为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前进,应该围绕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展开。“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難成大器”。党的十八大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在公民个人层面推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社会的健康发展、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建立在并作用于每一个公民的健康发展上。作为教师,应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敬业乐业,为人师表,追求“慎独”高境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和高效性,积极培育德识才学全面发展的、符合当前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敬业是一种美德,乐业是一种境界。对工作有热情、激情,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把承受挫折、克服困难当作是对自己人生的挑战和考验,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提升能力和水平,在履行职责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中享受工作带来的愉悦和乐趣。青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精神面貌。文化即“人化”,文化事件即养人心志、育人情操的事业。作为青年学生,应该不断注重个人道德品质培养和意志锻炼,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净化灵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学习,早日成为社会建设事业急需的有用之才。青年学生要在立德做人的同时,善学习、勤实践、多思考,正如诗人袁枚在《续诗品·尚识》中所述:“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这样才能做到德识才学,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梓坤.莺啼梦晓:科研方法与成才之路[M].第二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张艳.高校“课型”改革的理论超越与实践超越——大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新视角[J].教育探索,2003,(9).

[3]“大学生思想品德课‘课型教改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组.关于高校“课型”教改若干问题的研究报告[J].教育探索,2003,(1).

[4]何旭明.理论与实践的交汇 学改与教改的结合——教育部“第四期大学生学习改革与创新研讨班”综述[J].中国高教研究,2005,(5).

[5]侯建军,佟景才,鞠颂公,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促进学改教改互动[J].中国高教研究,2004,(1).

[6]张红光,姚宝峰,刘中良,等.促研究性学习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

[7]郑彩华,马开剑.薄弱落后学校:成功发展何以可能——杜郎口中学教改经验深度透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7,(5).

[8]邓建平.“以学生为本”:何以可能及如何实现[J].教育研究,2014,(6).

[9]辜胜阻.变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研究,2003,(8).

[10]陈浩,浦晨曦.大学生对开展研究型课堂教学的需求认知与对策研究——以江苏大学市场营销学课程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4,(6).

[11]江松涛.对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论的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02,(5).

[12]余文森,王永.福建省中学数学三项教改实验评介[J].教育研究,1996,(9).

[13]庞坤,李明振.减轻师生负担提高学生素质——对数学新课程背景下GX实验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7,(5).

[14]李政涛,林小遐.教育现象学的方法论与德国研究风格的形成——访谈德国教育学家布因克曼教授[J].教育研究,2014,(7).

[15]李松林.实行深度教学 推動大学课堂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2,(22).

[16]贺国庆.西方大学教学方法变革考[J].教育研究,2014,(8).

[17]刘畅.学生自主学习探析[J].教育研究,2014,(7).

[18]王希华.有效教学中的“师生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9,(1).

[19]刘红.阅读教学:孩子,你在哪里?[J].上海教育科研,2011,(12).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课堂教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