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改革的研究

2016-05-30 18:50连芸古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6期
关键词:教材改革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连芸 古华

摘要:《建筑材料》课程在建筑学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有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及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起不到相应的作用。笔者针对现有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实践教学与教学手段单一,以及教材老旧等问题,经过多方调研并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新课程标准的制定、课堂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的改革以及教学手段与教材的改革等方面的具体意见建议。

关键词:《建筑材料》;课程标准;教学手段改革;教材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217-02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是决定工程质量、工程造价及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工程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整个教学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作为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面对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及新理论不断出现的现状,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出高质量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已成为建筑类院校共同面临的课题。笔者经过多方调研并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意见。

一、新课程标准的制定

目前大多数课程的课程标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建立的,而这已与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的特点严重脱节。为了满足建筑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适应建筑材料行业的迅猛发展,充分体现高职教学的特色,课程标准的制定必须联系实际且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我们对建筑工程中所用的材料和试验检测技术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认真总结了建筑现场试验检测的经验,学习了国家及行业的最新技术标准和规程,收集并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在充分调研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行业的需求、培养目标及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结合实际教学实践条件,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新标准对建筑材料知识结构进行了调整,突出教学重点及难点,将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综合实验实训三大环节融为一体,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课程标准制定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里,用最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认识材料,理解概念,掌握基本性能,学会材料的检测技能,在今后的建筑工程实践中具有正确选择、组配、检验和应用建筑材料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内容改革

近几年虽然《建筑材料》在课堂增加了一些建筑工程中常用材料内容的介绍,但是从整体上来讲,《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内容仍是以建筑材料基本理论为主,教学内容还是陈旧的,实用性不强,同其他课程之间的斜街和配合也较差,更甚者有的教師一份教案能用好几年,教材很多年不更新,新知识新理论不能及时地教授给学生,这就导致了教学难以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基本要求。

高职学生学习建筑材料的主要目的是学会如何应用材料,而不是深入地研究材料,需要的知识面较宽,但内容不宜很深,所以对于教材内容可以讲解得浅一些、范围广一些,但知识更新要快,及时地跟上建材市场、工程应用的变化,以及规范的更新,以增加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适应性。教学内容要体现出实用性、先进性及动态性的特点。目前就土建专业来说,在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应减少部分理论知识,如沥青化学组分分析方法、水泥内部晶体结构、钢材的化学成分等内容的教学,同时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比重,并结合生产实践,相应地增加部分教学内容,例如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部分。一般的教材主要讲解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而工程中常用的混凝土如: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掺混合料的混凝土、滑模混凝土等,教材中却较少提及。在教学改革中,必须依据工程实际应用,将这部分内容增加进去,以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同时应增加,例如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等新型材料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掌握的知识与实际工作中用到的材料不“落伍”。

三、实践内容的改革

传统的实验教学按部就班,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对实验教师有一定的依赖性,缺乏独立操作、动手的能力。而且实验教学课时偏少,建筑材料实验教学以常规实验为主,各实验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而且该课程的实验多是验证性实验,并没有把实验课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也没有把实验课作为学生锻炼与提高专业技能的手段。实验课时少,使得设计性、研究性实验无法开展,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涌现,新的实验教学内容及新的实验教学方法没能及时编入教材,导致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严重脱节。

为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动手能力;加大实践教学在课程中的比例,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实验课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实验可以通过分任务分组方式进行,学生通过实验,不仅能验证已学材料的性质,还能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如对水泥的“初凝”、“终凝”等一些没有严格定量的概念,学生区分和掌握比较困难,通过实验就能很好掌握。再如混凝土实验,让学生分组自选水泥品种,根据小组设计的混凝土种类、强度等级等性能自定方案,团队完成,由此提高学生的操作和分析能力以及团体意识。还有钢筋的拉伸试验,让学生在观察钢筋变化的同时注意电脑上钢筋拉伸曲线的变化,真正理解在“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颈缩阶段”这个过程中钢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在实验中教师与学生互相切磋,预测试验结果、分析试验现象、总结试验成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要求学生深入到工程实践,以巩固和充实课堂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组织学生现场参观实际工程,把建筑工地作为课堂,让专业人士进行讲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深入到建材市场、设计部门等进行调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加深了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和热爱。

四、教材的改革

教材内容较散,系统性不强。教材内容有待更新。建筑材料包括的种类很多,现行《建筑材料》教材只讲述最基本的常用材料,高新材料涉及较少,使得学生学习的内容总是滞后于实际工程应用。其次教材中大多数是叙述性内容,较为枯燥,虽然配有一些图表,但插图多为示意图,不太形象直观;表格涉及专业术语多,学生理解起来较难,更做不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最后,教材内容繁多,针对性不强。从水泥、混凝土、钢材到辅助材料木材、塑料、涂料等涉及上百种材料,教材并没有针对土建工程专业的需要而重点介绍,致使学生学习时难分清主次,结构设计时无法灵活运用材料。所以选用教材时应先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要重点介绍对我国现有工程建设中最常用的结构材料,即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是水泥、混凝土、钢材这三部分,而这三部分中的内容应以材料组成→结构→性能→应用为主线,对各种建筑材料的性能、应用及相关规范、标准的技术要求进行重点讲解,其他相关内容作简单介绍。

第二,《建筑材料》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近年来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建材行业不断革新和创新,新型、节能、绿色、环保的新产品、新材料不断涌现,因此在教材上要推陈出新。教材中应对一些混凝土的新品种、新型墙体材料和建筑功能材料及技术发展方向等最新知识加以介绍,让学生了解和追踪本学科国内外的建材的最新成果和国家有关的新标准、新规范,使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同步。对于粘土砖、木材、沥青等材料要缩减其所占篇幅,可作为课后自学内容,同时删去已过时的或不常用的一些传统材料内容。

五、教学手段的改革

虽然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教学系统,但目前教学手段的单一性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大部分教师仍是采用“粉笔加黑板”的讲课形式,即使使用多媒体教学也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其他辅助手段应用较少。这对于介绍材料的综合情况尚可,却无法详尽地描述材料外观、性能和其实际使用效果,学生无法通过直觀认识获取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互动讨论、网络课堂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通过图片、短片等形象、直观地展示材料的组成、构造以及特性和作用机理等。如墙体材料一节,将各种墙体材料介绍给学生,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实心粘土砖、多孔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常用墙体材料的特性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对于混凝土材料,可通过在课堂上播放录像向学生重现混凝土施工的整个过程。应用多媒体手段授课,扩大了课堂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知识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还要针对当地常用材料种类,进行实物样本演示,并就如何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展开启发式课堂讨论,可启发学生的开放性、多样性和发散性思维,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积极利用网络课堂教学。学生可借助校园网方便地进行本课程的学习和相关知识点的扩充,丰富信息量,还可以直观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工程实践内容、工程具体案例等实际情况,并在网络上就某些知识点与教师沟通、讨论和探讨,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六、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走有自己特色的道路,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和要求。为适应人才市场的要求,《建筑材料》课程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的根本就是在教学实践中多下功夫,多想办法。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使得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增强动手能力,拓展知识渠道,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指导,也为今后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凡.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改革的探索[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10,(1).

[2]张烨,宋乔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0).

猜你喜欢
教材改革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建筑材料的控制与管理探讨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
中小学“减负”的悖论与教材改革
《数字电子技术》教材改革与实践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