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栽培学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的研究

2016-05-30 18:50张桂霞彭立新任志雨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6期
关键词:建设

张桂霞 彭立新 任志雨

摘要:结合高等农业院校园艺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果树栽培学的学科特点,简述了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在果树栽培学实践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提出了果树栽培学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方案。

关键词:果树栽培学;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227-02

果树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出的人才除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科学实践的能力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载体,是培养实用型高级农业人才的重要环节[1]。通过实践教学,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因此,果树栽培学教学中应重视实践教学[2,3],上好实习实验课是学好果树栽培学的关键环节。果树是多年生作物,种类繁多,周期漫长,管理难度较大,而1998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新专业目录,将原有的果树、蔬菜、观赏园艺3个专业合并为园艺专业,这样使果树栽培学课时大为缩减。怎样使学生能够在较少学时的情况下,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成为各农业院校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各学校都展开了相应的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探索[4]。通过十几年的探索,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是解决学时数少、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5]。

一、果树栽培学实验课程的特点

高等院校园艺专业的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果树栽培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能力及研究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果树栽培学的课程实验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仅靠课程实验是远远不够的。天津农学院园艺专业果树栽培学课程在大学三年级第1学期和第2学期开设,实验学时为每学期14个,每个实验均涉及多个知识点,要求掌握一项或多项技能。例如,“北方主要果树树种及品种的识别”就涉及枝芽特性、树体结构、生长习性、开花结果习性、果实构造等多个知识点;“果树冬剪”要掌握休眠期不同修剪方法的操作技巧、不同树种和品种适用的修剪方法、修剪反应及修剪与树体生长和结果的关系。这些知识点和专业技能通过一两次实验课是很难掌握的。这就要求我们调整组合果树栽培学课程的实验项目,使每一个实验教学内容形成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或相对独立的小型“实验课题”,教师明确实验项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要求学生制订实施方案,这样不仅丰富了实验内容,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综合设计性实验建设的目的和要求

1.综合设计性实验建设的目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通过调整组合果树栽培学课程实验项目,使每一个实验教学内容形成相对独立的小型“实验课题”,按照科研训练形式增加实验研究内容和观测指标,使整个实验内容更加丰富完善,理论知识与实验基本技能相结合,课程实验与科研能力锻炼相结合。这样不仅丰富了实验内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对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独立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动脑从设计实验方案到实践完成及结果总结,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可达到素质和能力综合培养的目标。

2.综合设计性实验建设的要求。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应实现不同学科间多个知识点的综合,体现项目的设计性,并且实验项目应具有一定的探索性;项目从理论和实验方法上都要有据可依;项目的可操作性和难度应适中;项目内容的设置必须适应果树生产实际、符合果树栽培学课程特点和实验教学的计划要求。果树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自然规律,其季节性、实践性很强。在果树生产的不同季节,教学上有着不同实践(实验)教学内容,每一个实践性教学实验内容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都可以成为独立的小型“实验课题”,即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来完成。因此,将果树栽培学中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设置成多个“实验课题”,实施“课题教学法”。例如:将主要落叶果树树种识别和主要果树品种识别合并成“主要果树资源调查”;将主要果树开花结果习性观察与枝芽特性观察组合成“主要果树枝芽生长与开花结果习性的调查研究”;将果树果实结构观察与果树果实品质测定结合形成“仁果类(核果类)主要果树品种果实品质性状比较”等[6]。由于果树物候期受气候影响,每年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每年应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调整,以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除此之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查阅、分析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处理数据以及组织、沟通、协调、合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三、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的内容

1.项目编写要求。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编写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首先,由教师编写安排实验项目内容,在实验内容的编排上除了应遵循果树生长发育规律外,还要充分体现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使果树专业的实验教学能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在实验项目内容的编写过程中,应组织相关课程组教师共同商讨确定,避免与其他课程重复。

在学生实施实验项目之前,首先由教师下达项目任务,下达任务就是明确项目名称、项目的目的与要求、項目内容。教师下达项目任务之后,学生开始拟定实验方案。拟定实验初步方案是实施实验的基础,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献充实相关理论知识和每个实验课题相关的研究进展,了解研究的方法,明确实验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引导,参与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讨论,根据实际现有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条件,确定实验方案,如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耗材及具体实验过程,包括调查方法、指标和时间安排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通过教师引导、点评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7]。实验方案设计好后予以实施,最后结合自己的实验心得总结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总结报告的撰写是实施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重要环节。很多时候学生只注重实验过程,对实验报告的撰写缺乏足够的重视,然而实验课题报告的撰写既是对实验课题完成过程的总结,使学生了解总结报告撰写的格式、要求,又可检查学生完成实验的情况,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写作能力等。

2.加强中心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强果树学实验室的建设是进行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的保障。部分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对仪器设备的依赖性较大,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室装备水平的高低,实验室档次低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部分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顺利开展。因此,应打破原有旧的实验室管理体制,树立大实验观念,实现实验室整合、资金融合、资源共享,并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以满足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需求。

果树栽培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生物学调查、习性观察、树种和品种的识别、对农业技术的反应、果园综合效益考察、新技术应用等一系列的实验,均在基地进行,经常性的田间实验是果树实践教学的重点,因此需有较大面积的实验实习基地。基地要求树种要全,栽培品种要多,年龄阶段(成年树、幼树)齐备,栽培方式要多(生产上常见的及近期推广的皆有),既要有学生动手操作的(修剪、嫁接、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等),也要有供学生观察的(生物学习性、物候期等),并且果园地形地貌要多种类(即有山地、丘陵,也要有平原、沙滩),以保证综合性实验项目的顺利实施。因此,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建立校内外基地是非常有必要的。

3.提高教师的积极性。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实施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实验项目的优化、实验内容的精选和安排等工作。为了增强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应制订相关鼓励措施,肯定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师的工作量,并对组织和实施效果好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4.综合设计性实验成绩的评定。这种考核方法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每一位学生的学业成绩,让每位学生都清楚地知道只要付出努力就会得到收获,从而使其树立学好专业的信心,增强求知愿望,且有利于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以后毕业论文完成、科研能力培养、工作能力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是当今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发展趋势,但这是实验教学改革中的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及各学科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

参考文献:

[1]吴翠玉,高疆生.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教学方法探讨[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7,19(1):84-87.

[2]代志国,高庆玉.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东北大学学报,2005,26(2):75-76.

[3]周瑞金,扈惠灵,张传来,等.试论果树栽培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4):80-82.

[4]潘春香,何金明,肖艳辉,等.园艺专业综合实验的实践与探索[J].宁夏农林科技,2011,52(10):110-111.

[5]孫俊,叶振风,刘莉.园艺专业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8182-8183.

[6]张琦,王江波,姜喜,等.园艺专业果树栽培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3,(19):340,345.

[7]胡子有,黄海生.项目教学法在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职教论坛,2009,(6):45-46.

猜你喜欢
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数字电视分前端建设随谈
野三化冶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