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院校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路径分析

2016-05-30 03:54王正宇
亚太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教学工作教学质量问题

王正宇

摘 要:教学工作是高校建设与高校教育发展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必须搞好教学环节,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对提升高校办学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地方普通高校教学存在教学质量监控范围不够宽泛、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有失科学、质量监督部门不尽完善、整改问题不严格等问题。应从高校教学过程的目标体系、组织体系、方法体系、制度体系、反馈体系五方面入手,把教学系统的各个参与要素、各个教学环节的职能与活动科学设计调控,形成分工明确、权限明晰,能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相互配合与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进地方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教学工作;教学质量;问题;对策

一、高等院校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针对当前高等教育内涵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顺应时代改革和创新要求,提出一系列提高质量的硬招实招。强调“高校发展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应着力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目标的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将高校工作的重点和教育资源配置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质量上来。”①《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强化高等学校质量保障的主体意识,完善校内自我评估制度,建立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目前进行的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都对质量保障体系做了明确要求。随着教育综合改革不断破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成为目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强和完善教育规范化的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中国特色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制度成为重要课题。

二、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下,很多高等院校在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措施,大力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和质量工程建设。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监控范围不够宽泛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以教学质量为评估和考察对象,以系统理论的思维和概念为依据,为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学管理者“管”等活动囊括进来,将教学质量管理的各个阶段串联起来,将各个教学部门和环节的职能组织起来,既包括教学活动各元素的参与和活动,又包括教学过程的实时监控,还包括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形成的一个权责明晰、任务明确又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质量管理系统。具体落实到高校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包括教学目标体系、高校的课程体系、高校师资体系、反馈评估体系等。目前高等教育的监控大多重视学校内部监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如重视课堂教学过程,重视理论教学环节,重视教师的授课评课,重视当下的教学情况,而疏忽了第二课堂和实践环节的把握,没有将实践教学环节放在与理论教学同等的地位,忽视了学生本身的学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同时极少去分析和追踪用人单位对往届毕业生培养质量的反馈等等。

(二)教学质量評价标准不尽科学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是对高校教学活动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衡量、测定和评估的过程,具有教育导向、监控诊断、反馈矫正、甄别鉴定的作用。目前高校普遍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但是因为教学过程系统的复杂和长期性,教学活动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很难确定一套高质量的评价标准。如当前的教学质量评价多数采取“督导(专家)评课+学生评教+同行互评”模式,以单向评价和定量评价为主,未展开多方立体评价,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原因在于:第一,学生现有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不足以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第二,同行之间的评价掺杂人情,有失客观;第三,专家或领导评估,一次听课评价结果显得随意,必然失去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三)质量监督部门不尽完善

目前高校对于教学质量保障管理大多是“处遇型”的,即通过期末各种教学工作的考评、各个督导领导的打分进而实施奖惩的措施以期达到对教学质量控制监管的目标。然而,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涵盖多部门、全过程的复杂工程。因而对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来说也应该是全过程的,应该采取源头预防——中期监控——后期整改的模式。同时,现有的高校大多是教学管理部门集教学决策、教学管理和教学监督一身。教学质量主要依靠自我评价和自我反馈,缺乏专门的教学质量监控的措施

三、构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教学元素全面参与、教学过程全程管理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

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学管理组织、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组成的一个功能系统,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学各因素的质量及其各因素相互作用的质量。因此搞好教学质量,从宏观层面,必须站在高校教学全局的高度去考查各教学因素的参与程度,加强对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教学参与元素的管理。同时,从微观层面加强对教学各环节的监控,如教师设计的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堂和实践教学、作业批改及课程考核结果。

(二)坚持开展教学常规检查、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学信息反馈的调控工作。

教学检查主要是对教学常规运行检查和教学效果检查,一是要开展日常教学常规运行检查,学期初主要重点检查教师上课和学生到课情况以及教学安排是否妥当,保证教学的正常运转;学期中重点检查教师教案、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教学计划执行和教学进度;学期末主要检查教师是否执行教学计划,教师监考是否履行监考职责以及学生考试纪律状况。二是开展教学效果检查。主要在期中和期末检查试卷、命题、阅卷、作业、教学实验实习效果等,总的来说,要做好评教、评学,还要评管,不仅要坚持对日常教学的运行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而且还要整个教学效果进行测评和信息反馈。

(三)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

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构建,要转变高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与教师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式,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要确立基于实证数据的教育教学评价。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体系、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学生评教、教学管理人员评教和用人单位评教为主,同行评教和专家评教为辅,用填表打分形式形成课堂教学效果评估表,以实证数据为支撑科学衡量教学质量。二是要坚持教学研究和管理改革有机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把机制构建过程作为深入开展教学规律与教学研究的过程,作为学校教学管理模式与管理体系改革的过程,深入细致地规划教学过程,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态度及教学效果等给予全方位评价,按照教学改革的要求对评估体系和方法实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三是有效开展专项教学评估。专项教学评估是针对专业、学科、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要素开展的系统评估,深入到教学环节的内部,依据对应的指标体系对评估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评价,对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进行评估,分析,锁定问题、给出整改意见,促进教学环节整体优化,因而能够在更深的水平和更高的层次上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家荣,卢少雯,翟娟.关于地方新升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1).

[2]彭旭.试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

[3]张德江.从教学工作评估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4(9).

注释:

①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342/201301/xxgk_146673.html摘自教育部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

(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工作教学质量问题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怎样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