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欣赏课的作用及策略

2016-05-30 09:20马嘉蔓
甘肃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作用初中

马嘉蔓

【关键词】 初中;音乐欣赏;信息技术;作用;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4—0067—01

初中音乐教材中有很多音乐欣赏教学内容,它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问题成为教学的新课题和新任务,本文从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欣赏课入手,研究信息技术如何提高音乐欣赏课的课堂效果。

一、信息技术对音乐欣赏教学的作用

音乐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以审美为核心,音乐审美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以审美为目标的音乐欣赏课就成了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重要途径。而现行的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教学内容的50%以上,是一个不小的比例,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涉及的内容有器乐欣赏、戏曲欣赏、曲艺欣赏等,器乐欣赏又分为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器乐欣赏部分就有几十种乐器和音色之多,在教学中很难以实物全数呈现或是由教师全数展示每一种乐器的音色。此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就显现了出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给学生展现一个宽广绚丽的音乐空间,让音乐去感动学生,形成动感的艺术魅力,达到特有的审美功能,同时以视听结合的信息技术模式更能加深学习者的印象,帮助学习者记忆。

除能展示形和音之外,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技术还具备无限的资源以供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这个资源包括书籍和音像,甚至包括模拟乐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平板电脑的便携使用,人们除通过这类设备听音乐,看视频以外,还开发了音乐模拟的APP,例如某某钢琴,就能在手机上模拟钢琴的音色,这对于没有钢琴的学生而言,也能够接触钢琴的键盘和音色,这对帮助学生欣赏钢琴音乐是非常有益的。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欣赏课的策略

1. 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信息技术辅助创设情境,在各学科中应用较多,同样也适用音乐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呈现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案例、课件等,其目的是为了营造音乐欣赏的情境,让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完成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情境欣赏课,学生不但可以用耳朵听,还能用眼睛看,用脑子想,甚至能参与信息设备的互动,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体验,加深了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2. 以信息技术为工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音乐欣赏课经常缺乏学生参与而显得教学过程简单,缺乏趣味性,也比较难于在课堂中形成及时反馈。如果在音乐欣赏课中利用视频音频剪辑技术,由学生自己处理音乐作品或者制作简单的幻灯片阐述欣赏作品的意境,或者是利用多媒体摄录像工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演唱作品等,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交互技术,利于探究学习。信息技术的交互方式有多种形式,分为人机交互和人人交互。人机交互是给予机器指令后得到机器的反馈,在音乐教学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机交互是“乐器模拟器”,如在信息设备上通过按某一个键,得到对应的音色和音高。人机交互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甚至可以形成作品。例如,在欣赏完《船工号子》以后,教师就可以用“音乐模拟器”提供的多种音色、音效,模仿创造一段类似的作品。人人交互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媒介,通过这种媒介与其他人进行交流,比较典型的有QQ、微博、微信等,即发布消息得到对方的回应。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利用交互技术,对促进学生探究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利用发博客、建网站等形式,让学生搜集整理音乐作品,除加深理解外,也可为后期探究学习提供条件。

4. 多种媒体刺激,拓展思维。音乐欣赏课不能忽视音乐知识点的渗透,而信息技术由于其大容量、可视化、多媒体等的优势,其环境下的音乐欣赏教学,更能帮助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例如,欣赏《地道战》,如果只通过听磁带完成欣赏教学,不但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而且也无法体会战争年代与战争年代歌曲。如果教师能播放抗战视频或者抗战图文资料,不但营造欣赏的情境环境,而且还补充了抗战历史知识,积累了相关音乐常识,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5. 多种技术应用,提高欣赏效率。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不仅优化音乐欣赏教学过程,而且还使得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方式变得有趣、轻松、高效。音视频剪辑软件,能够修改原作品,节选适合教学环境的段落,从而节约时间,增加欣赏的数量,提高效率。网络技术提供海量音乐资源下载,便于课堂教学资源的使用以及课后资源的补充。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作用初中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