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防并举 警钟长鸣,斩断伸向高校的网络贷款黑手

2016-05-30 21:03祝李杨
亚太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谭某贷款家长

祝李杨

一、案例简介

谭某是我校服装艺术设计系2013级时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湖南益阳人。该生从2014年7月暑假开始,假冒“贷贷红益阳校园代理”,利用同学关系,抓住贪图小便利的心理,在本校学生中从事“财物借贷”和“大学生网贷”等诈骗活动。其主要方式为:通过大学生平台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小额放贷,自已担任中介,用贷款学生的身份证和图像开设账号,进行身份验证并贷款,自己掌控账号密码,骗取钱财。起初,谭某为博取贷款学生的信任,2-3个月还一次贷款,然后大规模的套取财物,以致信贷公司要求贷款学生还款时才东窗事发,骗贷人数达80多人,诈骗金额达15万多元。多次与其本人电话联系,谭某已经逃跑,电话也不接,所骗财物均已被挥霍殆尽,且无力偿还,由于谭某已年满18周岁,公安部门和法院又没有足够证据立案。对此,学校根据《湖南省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学生管理规定》第二十七条和《湖南省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九条规定,给予谭某自动退学的处分。

二、案例分析处理

这是一起大学生利用同学关系,抓住部分学生贪图小便利的心理从事诈骗活动的案件。虽然社会上屡见不鲜,但在我校还是首例,受骗学生之多,诈骗金额之大,对学校造成了不良影响。为甄别事件原委,学校及相关部门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与分析,并为挽回事件影响做了大量工作。

1.追根溯源,了解事情真相。2015年4月2日下午3点,我接到环艺系辅导员刘老师的电话,有两名学生受害,骗贷一万多元,通过电话与谭某联系,他主动承认并要求与受害人单独联系、私下解决。下午4点,服装系大三学生陈某反映,谭某通过大学生放贷平台对本院学生进行贷款,每笔3000元。等到还款期一到,贷款学生会按时把钱打给谭某。事后贷款人查询,显示未还款,贷款人及家长找谭某均没有解决。同时,我还了解到谭某利用在校大学生身份通过零首付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苹果6手机,然后再将手机转手卖掉。为让学生相信,谭某还帮受害学生还了1-6个月的贷款,之后就不再偿还其贷款。由于分期付款都是大学生用自己的信息办理的,还款责任就落到了受骗的大学生身上。

2.及时汇报,采取应对措施。4月3日8点,有七名受害人向学生处及保卫处汇报了受骗情况。得知情况后,我立即将此事报告学院领导,并与保卫处邓处长协商,进一步了解整理受害人材料,上报当地公安局。5月26日,学院领导刘院长组织学生处、保卫处、学生工作人员及受害学生本人召开协调会议,指出学校会尽全力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此事,提供有力证据协助公安系统处理,及时联系谭某家长配合学校工作,安抚受害学生心灵并教育他们警慎交友。

3.上门走访,共同解决问题。由于谭某曾承诺只要介绍一个学生贷款就返现200元,许多学生因贪图小便宜,不仅自己上当受骗,使许多同学也深受其害,有的连生活费用都被骗尽,还害怕让家长知道,忧心如焚。对此,我一边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一边联系他们的家长,说明具体情况,把损失减到最少。同时联合保卫处上门走访谭某的家长,要求他们协助还贷,但其父母拒绝合作,最终交涉无果。据民警介绍,目前银行追款还是需要学生先还钱,下一步的法律责任问题,警方通过法院判罚再认定。

三、思考与对策

透视谭某网络贷款欺诈行为,通过深入细致的思考与分析,认为要突破现象看本质,发人深思,值得借鉴。

1.从案例反映的深层原因来看,物欲诱惑是高校学生犯罪的“最大杀手”。大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与社会接触较少,生活经验不足,思想单纯,分辨能力差,往往为了一些小恩小惠而上当受骗。谭某之所以能够成功骗取在校大学生的身份信息帮其办贷款买手机,就是利用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来进行欺骗活动,受物欲诱惑,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当作骗取钱财的工具。

2.从案例反映的犯罪主体来看,法律意识薄弱是其症结所在。目前,在校大学生大都是18-23岁的青年,正处于生理、心理渐趋成熟的时期。他们与成年人不同,有自己的心理特点,部分大学生过分强调自我,主张“自我是一切的出发点和归宿”,在道德观上,缺乏明确的善恶观念,拜金主义思想作祟,没有传统的道德原则;在行动上,主张个人的极端自由,不愿受社会的任何约束与控制。法律意识淡薄,不惜把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用来超前消费,又用高利息伺机敛财,以低门槛、速度快来诱导大学生借贷。谭某之所以选择在校大学生为业务目标,就是认准了其在校期间不会轻易辍学,人跑不了,放款较为安全。抱着侥幸心理,梦想用欺诈行为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最后走上令入不齿的违法犯罪道路。

3.从案例反映的犯罪客体来看,贪图便利、疏于防范是大学生上当受骗的根源。主要表现:一是感情用事,疏于防范。二是有求于人,轻率行事。三是贪小便宜,急功近利。在谭某行騙过程中,一些同学往往为他所开的“好处”、“利益”所吸引,有的自认为是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和好处,结果却落得个“鸡飞蛋打”结局。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和财富观。经常开展打击网络贷款的班级活动,多搜集关于网络贷款危害的信息粘贴在宣传栏或者班级QQ群、大学城空间上面,使学生充分认识网络贷款的危险性。作为辅导员,要时刻秉持高度的责任心,要时刻提高警惕,谨防班上学生上当受骗,误入歧途。

2.完善法律体系。利用更多的法律手段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完善校园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班级信息委员机制,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对于学生的管理和监督要有很好的把握,防止和减少发生此类案件的空当。

3.提高防范能力。大学生应该提升自我防范意识,不要轻易相信别人,慎交朋友,以免上当受骗。家长平时应该多加关心自己的孩子,加强教育他们学会辨别真伪,正确认清社会中阴暗面,真正让他们社会有用之才。

(作者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谭某贷款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家长请吃药Ⅱ
还贷款
承包地“送”给别人还能收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