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物学模型建构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16-05-30 01:46许超凡
亚太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模型构建有效性生物

许超凡

摘 要:模型教学法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用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们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力。近些年来,生物学的模型构建教学法逐渐成为教育界研究的重点,很多学者和教师都热衷于模型构建策略的研究。本文以高中生物学科的实际教学现状为基础,探究归纳了生物学模型构建的有效策略,现将经验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生物;模型构建;有效性

在生物学教学活动中,模型构建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学习方法,也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学生在生物学学习中能够掌握模型构建方法,就掌握了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成绩,获得有效的探究手段。现阶段,生物学的模型方法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现如今,生物学教师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是,如何提高生物学模型构建教学的有效性,突破传统的低效模式,更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现阶段生物学模型构建教学现状

最近几年,模型教学法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普遍使用,相关的研究项目也越来越多,逐渐成为了生物学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各大核心期刊先后发表了有关高中生物学模型构建方法的论文,各个学校也先后在课堂教学中推行模型教学方法。立足实际教学经验,参考相关研究文献,生物模型构建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研究深度有待提高

很多研究学者和一线教师都发表了有关生物模型构建教学方法的论文,但是他们的研究内容仅仅局限在模型构建教学方法的内涵和优点,对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还较为浅显。已经发表的论文和提出的论点过于模糊,没有很强的方向感,也没有规定明确的教目标。即使提出了一些方法和策略,但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不可能适用于每一所学校,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学生。还有的研究内容仅仅涉及到理论层面,所提出的方案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可行性较差,实用性和有效性有待考察。如果一种教学理念或教学方法想要得到大范围的推广使用,就一定要经过反复的实践,不断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研究内容过于局限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笔者发现,很多有关生物学模型构建教学方法的论文在研究内容上过于局限,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很多研究者都是将模型构建教学方法应用于某一章节、某一课节中,仅仅是做出了初期尝试,并没有归纳出一个完整、全面、适用面广的教学策略,使得生物模型构建教学的实践手段仍然存在着一些局限和不足。生物模型构建教学强调系统性和规范性,最好在生物学教学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如果发展的过于片面,就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会遇到种种阻碍,如果教师自身不能够有效掌握模型构建的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就不能细致、完善的讲解,学生无法接受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学习兴趣也会随之下降,不利于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新教改的推进。

二、生物学模型构建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

作为生物学授课教师,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在日常的学习和教学活动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生物教师在推行模型构建教学方法之前,应该有效学习模型构建的相关知识,分析相关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实际的教学现状,对教学方法和实施策略进行恰当的调整。只有教师本人充分掌握模型构建的相关知识,才能够在课堂上运用自由,才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实际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推广探究性学习方法

在模型构建教学方法的推广过程中,首先应该推广探究性学习方法。在高中生物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如果学生能够掌握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就能够以自己的学习需求为基础,归纳总结自己想要的知识。学生的基础是参差不齐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个性发展的需求,推广模型教学方法,并不是教师构建一个模型囊括所有的学生。而是教师把构建模型的这种方法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熟悉这种方法的内涵和价值,通过立即的努力和探究,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模型,更好为自己的生物学习服务,提高对生物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合理應用课程资源

在模型构建之前,应该先对教材中的课堂内容进行归纳和整合,根据具体的内容,进行模型构建指导训练。如在“分子与细胞”一模块中,模型构建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如“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示意图”、“植物光合作用、有氧呼吸过程图解”、“动(植)物的有丝分裂模型”等。在“遗传与进化”这一模块中,模型构建的内容可以是“模拟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制作“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示意图”;孟德尔杂交试验的“3:1”、“9:3”、“3:1”;将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进行字母化操作,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能力。模型构建可以是概念模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处理,然后运用模型构建的方法进行教学。

总之,模型构建在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模型构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教师应当加强学生模型建构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的多应用模型构建来进行教学。同时也应当努力提高课堂的模型构建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穗茸.提高高中生物新授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J].中学生物学,2009,08:25-27.

[2]陈然.模型建构与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细胞的增殖”一节课的教学研究[J].中学生物学,2011,02:31-32.

[3]陈欣,左勤勇.在生物学概念教学中开展概念模型建构活动——《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11:48-50.

(作者单位:福州民族中学)

猜你喜欢
模型构建有效性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高中物理解题的模型构建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