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妙招,让亲子阅读变得更有趣

2016-05-30 10:48艾柏妈妈
为了孩子(3~7岁) 2016年11期
关键词:阿力图画书书本

艾柏妈妈

我们都非常希望通过阅读促进孩子心智的发展,但在亲子阅读中,有不少爸爸妈妈会有意无意地把讲故事这件事变成识字和学知识的活动,将原本轻松愉快的亲子阅读,变成一本正经的“上课”。导致之后孩子一看到书,就想到爸爸妈妈严肃认真的脸,当然没有什么趣味可言,也怪不得孩子们要远离书本,逃离亲子阅读。

事实上,学龄前孩子的亲子阅读体验对于他以后是否会爱上书本、爱上阅读发挥着关键作用。面对那些对听讲故事产生初步兴趣的孩子,爸爸妈妈们不要采取强硬的态度、拷问的方式进行阅读,而应该多花心思、多用技巧,努力让亲子阅读的过程变得轻松有趣。只有让年幼的孩子不断地感受阅读的乐趣,享受阅读带来的满足感,孩子才会一点点地靠近图书,与书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在书本的陪伴中成长,通过阅读发展自身的智能。

第一招:表演式

表演式的亲子阅读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声音表演,简单来说是爸爸妈妈在亲子阅读中通过声音的变化来演绎故事,比如分角色朗读、抑扬顿挫地朗读等等;另一类是肢体表演,需要爸爸妈妈动动手、动动脚,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配合手偶之类的道具,像舞台剧演员一样为孩子表演故事。

一说到表演,爸爸妈妈们肯定都面露难色,毕竟都不是从事表演的,而且给孩子讲故事要这么累吗?

实际上,真的在家里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不需要我们像演说家和表演艺术家那样专业,只需要我们陪着孩子,尽量绘声绘色地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觉得听故事好玩又有趣,爸爸妈妈很用心很有爱,就足够了。

爸爸妈妈可以先从简单易操作的“分角色朗读”开始,事先稍微看一下故事,稍微区分一下故事中出现的角色,在读到书中不同角色的对白时,发出与其形象稍微接近一点的声音,让孩子觉得好似真有几个不同的角色在说话,认真地听完整个故事,爸爸妈妈的“表演”就绝对可以打满分了。

我在给艾柏读图画书的时候,也曾经心不在焉,只想快快读完,去做别的事情,读故事的时候当然就非常敷衍,艾柏故事没听完就跑开了。随后几天,当我有时间了,想要给他好好地读几本图画书的时候,他都不愿意靠近我了。

我只好拿起一本书,自己大声朗读起来,读到故事里妈妈的对白时,我把平时自己的声音夸张化,尖声尖气地说话;读到宝宝说话时,我模仿艾柏的声音,奶声奶气地说话。

艾柏很好奇:是什么好看的图画书让妈妈讲得那么投入呢?之前还不理不睬的艾柏放下手上的玩具,来到我身边,受到鼓舞的我,更加绘声绘色地讲完了这本图画书《哇——呜!》

《哇——呜!》是一本讲述母子间趣事的图画书,讲故事时用不同的音调读出母子的对白能为故事增添更多的欢乐。类似这样,需要分角色朗读的图画书还有很多。像《跟屁虫》里哥哥和妹妹的对白,《圆白菜小弟》里猪山大哥和圆白菜小弟的对白,《鸡蛋哥哥》里鸡蛋哥哥和他的弟弟、妈妈,还有爱找他麻烦的乌鸦的对白,根据故事中角色的设定,把他们的对白读出有趣的声音,能大大提升亲子阅读的吸引力和趣味感。

除此之外,爸爸妈妈还可以运用肢体表演的方式给孩子讲故事。我曾经用纸板做了一只红色的猫和一只蓝色的猫,拿两根筷子举着它们,给艾柏讲了一本图画书《红猫蓝猫》。在表演中,我用不同的声音来说两只猫的对白和心里话,用手上的纸偶来简单表演两只猫之间的肢体动作,比如打架。也许是因为我的“倾情演绎”,艾柏能完整地记住《红猫蓝猫》整个故事,而这两个纸偶也成了艾柏心爱的玩具之一。

我也曾经邀请艾柏爸爸和艾柏一起在家里表演宫西达也先生的经典代表作——《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艾柏非常投入,还自告奋勇拖着我们一起去给幼儿园班上的孩子们表演了这一出图画书舞台剧。

虽然像老师备课一样,每次给艾柏讲故事之前,我都会要事先稍微做点功课,但是让艾柏对图画书阅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读书简直太好玩了!

第二招:游戏式

在亲子阅读中,如果能让孩子参与到故事中,引起他的互动,孩子会对图书和阅读产生兴趣。而游戏式的亲子阅读方法,不仅能让孩子在阅读中目不转睛、开动脑筋,而且还能让孩子动手又动脚,全身心投入其中。

对不太擅长亲子阅读或者刚开始尝试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的爸爸妈妈可以先挑选游戏主题的图画书作为起步书。这类图画书里既有故事又有互动游戏,让孩子一边看故事,一边参与故事里的游戏。

比如说《小金鱼逃走了》,这是日本畅销图画书创作者五味太郎先生的创意图画书。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一只小金鱼从鱼缸里逃走了,他躲躲藏藏,逃来逃去,最终开心地回到水塘里,变得自由自在的故事。这本书的独特之处是,每一页图画上都有一处地方躲藏着小金鱼,吸引着孩子乐此不疲地反复寻找,在书上指指点点——“在这里?”“还是在那里?”“哇哦,找到啦!”

孩子从游戏中获得满足、快乐和成就感,原以为阅读只能听故事、看图画,没想到还能玩游戏,孩子与书本、阅读的距离又拉近了一步。

与《小金鱼逃走了》主题相同的游戏图画书还有不少,比如《点点点》、《谁藏起来了》、《从窗外送来的礼物》等等。但是,从海量的图画书品类来看,这类图画书的数量并不算多,更多的图画书里没有设计互动游戏。那如何让非游戏主题的图画书也和孩子互动起来,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呢?

新手爸妈的能力需要向上进阶一级,从依赖书中原本的游戏,发展为给图画书创设游戏。

“斯凯瑞‘金色童书”系列之《忙忙碌碌镇》这本书曾被同为童书编辑的朋友抱怨不知道如何为孩子阅读,尤其是书中的第一个对开页,画面细节丰富、信息量大,而文字只有一句话。我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时也有些发愣。

但仔细观察画面后,我看出作家将忙忙碌碌镇里各种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动物角色通过这幅全景图一一展现出来。顺着画家的思路,结合平时孩子爱玩的猜谜语游戏,我编了一个找动物的小游戏。于是对艾柏说:“找一找小耳朵鞋匠在哪儿呢?”艾柏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看了看,小手点着图画,得意地说:“不是在这儿嘛!”随后又让艾柏找了拖着一袋子信的邮递员、清洁工猪先生等等职业角色。

这样简单的游戏让艾柏对于和我一起读《忙忙碌碌镇》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这本书并不是一本简单的图画书,页数不少,信息量也大,需要孩子有兴趣才能耐心倾听,而我和艾柏就在边玩游戏、边读故事、边观察画面中,轻松愉快地看完了这本厚厚的图画书。

游戏式的亲子阅读方法帮助孩子打开阅读的胃口,对书本产生好奇心,不仅仅是对游戏主题的图画书产生兴趣,还会对其他主题的图画书产生兴趣,忍不住要读一读,从而找到其中的乐趣。爸爸妈妈不用担心孩子对书本偏食挑食,大胆地和孩子一起“玩”书吧!

第三招:体验式

要抓住体验式亲子阅读方法的关键,爸爸妈妈应该在亲子阅读中关心孩子是否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图画书里故事发生的场景,建议爸爸妈妈把握时机,适时地给孩子读一读图画书,这时的孩子会把自己投射成图画书中的主角,跟着主角经历事件。这种阅读的代入感能加深孩子对阅读的投入程度,不仅如此,孩子会产生同理心,透过图画书累积间接的生活经验。

艾柏在上幼儿园前,我担心他入园不适应,特地买了一本《小阿力的大学校》。书中的小阿力跟艾柏一样,面对即将进入的学校,产生了一些些紧张的情绪。我给艾柏读起《小阿力的大学校》,当读到小阿力要穿上有很难系的鞋带的鞋子的时候,艾柏就问我:“妈妈,幼儿园要穿有鞋带的鞋子吗?”我回答他:“不要。”他很安心。当读到小阿力在学校里找不到教室门的时候,艾柏又问我:“妈妈,幼儿园的教室门很难找吗?”我说:“你在公园里从不迷路,到了幼儿园,有老师教你认路,你肯定找得到。”艾柏忽然觉得有了信心。

在边读边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很仔细地读完了这本书。看得出,艾柏把小阿力在学校遇到的每一个细节都投射到自己身上好好设想了一番,然后向我提出问题,他是真的对小阿力产生了同理心,与书中的故事产生了共鸣。这样的阅读质量很高,效果很好。艾柏入园一周,就能很自信地告诉我不仅找得到教室的门,还知道有两条不同的路可以到达教室。

入园后一个月,孩子和幼儿园的蜜月期结束。艾柏对幼儿园没了新鲜感,觉得幼儿园规矩多,不如在家自由有趣,对每天要去幼儿园产生了抵制情绪。于是我就给他读《魔法亲亲》。《魔法亲亲》讲小浣熊不愿意去学校,于是浣熊妈妈每日给小浣熊一个亲吻,终于让他安心上学的故事。我如法炮制,每天早上到幼儿园门口,和艾柏互相赠送魔法亲亲,还约定好,晚上回家,我们要凭魔法亲亲来兑换游戏。之后,他因为上幼儿园而闹情绪的次数明显减少了。

体验式的亲子阅读方法让那些优秀的图画书更深入地走进孩子的内心,更进一步地发挥出图画书的感染力,让孩子的心与图画书主角的心贴在一起,倾心投入亲子阅读之中。

这种方法还可以用在一些节日主题和旅行主题的图画书阅读中,比如以端午节为故事主题的图画书——《不是方的不是圆的》,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在端午节读一读这本书,然后动手一起包一包粽子;又比如爸爸妈妈带孩子去海边城市旅行时,可以带上《汤姆走丢了》、《汤姆在海边》两本图画书,让孩子间接或直接地去理解出门在外的危险和海边玩耍的乐趣。

无论是表演式、游戏式、体验式,在亲子阅读中,都是帮助爸爸妈妈更好地把书本和孩子连接起来的辅助方法。爸爸妈妈能否培养孩子成为爱书人,关键在于爸爸妈妈能否为孩子和书本搭建一座友好而牢固的桥梁,只要专心陪伴,用心朗读,爱心引领,就会有所回报,阅读会成为孩子长久的朋友。

猜你喜欢
阿力图画书书本
玩转书本
图画书
神奇的图画书
打开书本
低年级写话,不妨从图画书入手
回归书本:慢读的乐趣
最最最好的朋友
花是一本图画书
小阿力的大学校
开在书本里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