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验统领阅读课堂

2016-05-30 06:32刘爽
亚太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体验式新课程阅读教学

刘爽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更加强调学习主体的亲身参与和实践。特别是阅读鉴赏的教学,更需要以教师为主导,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使文本回归生活,让学生进行体验式阅读,在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中逐步将外在的文本理解内化为自身底蕴。

关键词:新课程;体验式;阅读教学

一直以来,文本阅读都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无论是散文、小说,还是诗歌、戏剧,都需要我们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文本的处理,很多老师却忽略了阅读的有效性,看似“讲读”,实则以“讲”贯穿整个课堂,弱化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因此,把握好阅读教学中“讲”和“读”的度,让学生参与到文本中,深刻体会文学的魅力,进而提高文本鉴赏能力,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亟待思考的问题。所以,我们的文本阅读教学就应当放手让学生去读,去体验,通过学习主体的亲身参与和实践,感受文字里的人生。

所谓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立足于教学需要,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或活动,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融入具体场景,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领悟知识,促进他们的学习能力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下面以《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如何进行文本阅读的体验式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叙事中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2.过程与方法:品味文章语言,分析梁启超的人物形象;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梁启超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梁启超的“热心肠”,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1.把握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2.理解梁启超的“热心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提到梁启超,大家都会下意识地想到四个字——戊戌变法!不错,作为一个变法英雄,梁启超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总是高高在上的,但是作为学者的梁启超呢?同学们又了解多少呢?我国著名作家梁实秋曾对启超先生作过这样的评价: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可见,青年学生对梁启超的景仰主要是在哪方面?

明确:学术上。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启超先生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来认识一个学者梁启超。

二、展开

(一)整体感悟

过渡:都说文品如人品,今天我就想请同学们和我一起通过品文来品品梁启超这个人。

首先请看到课后一大题示例:

“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办事认真,学问和书法的修养都很好。

请同学们速读全文,找到描写梁启超的语句,明确属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段落,并仿照示例作旁批。

明确:正面描写的段落:3、4、7、8自然段;侧面描写的段落:1、3、6、7、9自然段。

(二)重点解析

正面描写:

1.3段:

(1)全班齐读3段;(2)明确该段描写梁启超的角度(外貌、神态);(3)语句解析:

“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相貌独特

“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气质不凡

2.4段:

(1)明确该段描写梁启超的角度(语言、动作);(2)请同学上台模仿这一段,并做指导。

明确:要读出那种谦虚自负,并且声音一定要沉着有力,有时还会宏亮激亢,尤其要注意“喽”的读法,得有一个向上扬的趋势。

(3)语句解析:

“他走上講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谦逊自负,幽默风趣

3、8段:

过渡:到了这一段,先生已经正式进入了演讲正题,较之于开场白,更是成为了表演。

(1)提问:这一段又是从哪些方面来对先生进行具体描摹的?

明确:动作、神态。

过渡:用书上的原话来说就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不仅仅是手脚动作,连面部表情也可以说是精彩非常,“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到后面提到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时甚至还会“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这两哭一笑如此夸张的表情,手舞足蹈如此外显的动作,仅仅是因为先生哭点或笑点很低?又或者是他擅长演讲,善于表演?其实在这一段的描写中,还涉及了两个典故。

(2)典故品读:《桃花扇》

过渡:《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是悲叹明朝灭亡的。故高皇帝就明崇祯皇帝。

a.介绍崇祯皇帝……

明确:他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皇帝其实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即位后,立即剪除魏忠贤的势力,希望国家能强盛起来,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江山移人,不能改变现实,最终自杀身死,是一个可敬又可悲的人。

b.提问:可是崇祯帝死去距梁先生当时是已近300年,按理说,和任公先生又没什么关系,先生却是“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先生这样的悲伤流泪,定是触动了他的内心,它究竟牵动了先生内心怎样的伤痛呢?提示:先生如此之悲绝不仅仅是崇祯帝,而是由崇祯帝想到了谁?光绪帝。

c.介绍光绪帝……

明确:光绪帝也是位很想有所作为的皇帝,17岁亲政,但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面对甲午战争战败的屈辱,他深知“非变法不能立国”,决心变法图强。1898年6月,下诏戊戌变法。可是戊戌变法又叫“百日维新”。短短103天,变法就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提问:正如刚刚我们所说,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什么?那变法失败就意味着……?

明确:目的是救国图强。失败意味着振兴国家的理想不能实现。

可见,任公先生在这里哭的只是崇祯?或者只是光绪?这一哭,归根到底哭的是……国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提问:从这首诗来看,诗人此时是喜还是悲?他为何而喜?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失地收复哪些人最受益?但诗中为什么说“初闻涕泪满衣裳”?

明确:喜;失地收复;百姓;喜极而泣。

提问:启超先生在讲到杜甫这首诗的时候也像杜甫一样“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先生有如此反应,可见先生与杜甫产生了共鸣,那我们也可以说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忧国忧民、心系苍生。

所以,第二哭,先生哭的不仅仅是国家,更是为人民而哭。

侧面描写:

1.1段:课前导入时,曾提到作者在第1段中对启超先生的一句评价: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先生对青年学子主要是学术上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推知先生是一位学术精英。但先生仅仅是这方面的成就吗?虽然对他的景仰不是因为……也不是因为……,但我们能不能否定他政治上的成就?所以先生不仅是一位学术精英,更是一位政坛领袖!

2.6段:过渡:如果说第1段是在场所有学生对先生的一个笼统的印象,那么第6段就是作者个人对先生演讲的一个具体回忆。

(1)提问:在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出启超先生的演讲对作者有怎样的影响?能否在文段中找到相应的语句?

明确:“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2)典故品讀:《箜篌引》

a.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诵《箜篌引》,并对自己的朗读作评价。

b.提问:你在读的时候着重在哪些地方做了处理?

明确:无:陈述语气;竟:惊讶;奈何:无可奈何。那么我们在读的时候就应当注意这三组体现情感变化的词语。

c.提问:那这样的情感变化是因谁而起的?(诗中的公)那同学们都读了这首诗,你们对这个公作何评价?

明确:傻、疯、固执、冥顽不灵、一意孤行……

d.提问:那启超先生呢?也是这样认为的?在第6段,作者就先生对这首诗的讲解作了一个精到的评价,同学们能否在文段中勾画出来?(活画出一出悲剧)那你们是怎样理解“活画”的呢?文中有没有对“活画”作出相应的阐释?

明确: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e.提问:那这几方面你们觉得真正能震撼作者,使得他能在二十余年之后也能“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的是哪一个?(有情感)

f.小组合作探究:梁启超在解释《箜篌引》时倾注了怎样的情感?试从梁启超的生平进行思考。

明确:先生在这首诗中读到的不只是渡河而死的公,他还看到了自己或者说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的影子。

变法失败以后,谭嗣同本可以逃走,当时日本使馆已帮他做好了逃亡日本的准备,但他坚决不肯逃离。他还有一首题在监狱墙壁上的绝命诗,同学们应该很熟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最后慷慨就义。谭嗣同等人又何尝不是诗中提到的那个强要渡河的公呢?

所以我们将这首诗来做一个小小的转换,并诵读:

“公无变法。公竟变法!变法而死;其奈公何!”

作为一个参与变法的有志之士,变法理想是拯救旧中国,可是在封建制度盛行的中国社会,加上慈禧太后的极力压制,要颠覆旧中国的制度、实现变法可以说是举步维艰,甚至还会带来灭顶之灾,但以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有志之士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路。那我们还能够说他们傻吗?

提问:这应该是种什么精神?

明确:为理想执著坚守、英勇无畏。

所以,在讲这个典故的时候,先生能够活画出一出悲剧,但他悲的绝不仅仅是国家、人民,悲的更是自己!

3.7段:其实,不只是作者,在场的所有青年学子的心也是和先生同在的。当先生背诵引证作品忽然记不起下文时,我们会屏息以待;当他敲敲秃头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会跟着他欢喜。先生的演讲不仅有讲稿中的内容,更引证了诸多作品,

提问:可见先生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博闻强记、才高八斗。

(三)梳理小结

这次小小的演讲让梁实秋记忆犹新,也让在场的所有青年学子受益匪浅。我们从正面描写看到先生不仅相貌独特而且气质不凡,虽然谦逊自负,但也不失幽默风趣,忧国忧民,更是心系苍生;而从侧面描写,我们也能见出先生的确是一位政坛领袖、学术精英,博闻强记、才高八斗,他更能为了自己的理想执著坚守、英勇无畏。

其实这些,作者在文中用了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而这一句,也正是我们这篇文章的文眼。

有学问,有文采,已毋庸赘言,而热心肠也能从我们分析到的三个典故看出:不管是哭国家,哭人民,还是哭自己,归根到底都源于爱国情怀。

所以最后,我想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将先生的爱国名作《少年中国说》中的部分文段有感情地诵读一次,再次感受先生那份热心肠!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四)拓展延伸

学习梁实秋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描写梁启超的手法,从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角度对现在班级里的一位同学或者任课老师进行刻画。

三、结课

我们应该感谢梁实秋,感谢他让我们对任公先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感谢他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八十多年前活跃在清华讲坛上至情至性,充满爱国情怀的任公先生。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交往、对话、理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生成的师生关系不再是单纯的“授——受”关系,而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实践和认识的过程。特别是像散文随笔类的文学作品,更需要学生实实在的体验,因为只有切身的体会才能获得感动人心的真实,从而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分析鉴赏能力,不断提升其思维水平。

(作者单位:成都石室中学)

猜你喜欢
体验式新课程阅读教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